扫一扫
分享文章到微信
扫一扫
关注官方公众号
至顶头条
在本页阅读全文(共2页)
硅谷,向来都不乏初创公司,这里诞生过无数IT新贵,和他们背后的传奇故事。Nutanix,一家在硅谷成长起来的初创公司,被Gartner评为服务器技术领域的“酷厂商”,那么在Gartner眼中,Nutanix有什么“酷技术”呢?
Nutanix成立于2009年9月,在全球20个国家共有200名员工,很多高管人员也是来自知名IT公司,如Google、Facebook、VMware、甲骨文、微软、希捷等。
成长迅速,但一直尚未涉足中国市场,38岁的首席执行官、行政总裁兼创始人Dheeraj Pandey与Nutanix中国区总经理许跃奏此行来到中国,目的非常明确。
Dheeraj Pandey说,下次再见他没准就会说中文了,“我下决心要在中国市场上有所作为,所以中文也是我必须学的”Dheerraj称,将把中国打造成一个和美国不相上下的市场
金钱:硅谷黑马获高盛青睐
2009年,Nutanix在硅谷成立;2011年年底,第一款产品投放市场;6个季度之后,运营收入达到8000万美元,季度环比增长80%。
去年8月,Nutanix在C轮融资中获得了来自高盛、Battery Ventures、Lightspeed Venture Partners等投资方共3300万美元的资金,到目前为止总融资金额达到7100万美元。
“高盛之所以愿意向我们投资,是因为Nutanix是过去十年硅谷增长最快的一家IT基础设施初创公司。”Dheeraj这样表示。
在过去一年,Nutanix迅速扩张,总部规模翻了一番,几位“重要人物”加入高管层,新员工100多名,在香港、日本、韩国、新加坡、比利时、荷兰、英国等地开放新办公点。除此之外,Nutanix也在极力扩展海外业务,而这正是Dheeraj此行来到中国的主要目的。
如果看看最近几年被收购的初创公司:EqualLogic在季度收入达到2500万美元、首款产品上市4年之后被戴尔以14亿美元收购;Data Domain在运营收入达到2500万美元的时候上市,首款产品上市之后3年被EMC以24亿美元收购。
成长轨迹与之类似的Nutanix,似乎像一颗挂在枝头的果子——等待着巨头们被吞下。
野心:技术基因根深蒂固
Nutanix拥有深厚的技术基因,也许正因为如此,这家硅谷新贵不仅对自己的技术十分自信,而且也表现出不向大厂商示好的姿态:“我们在等待时机,当大厂商懂得尊重我们,彼此之间保持平等,这样合作才会有双赢的结果,我们不会主动去游说大厂商。”
在Nutanix,除了首席执行官Dheeraj Pandey曾经是Oracle Database/Exadata存储引擎团队开发的负责人之外,创始人兼前任首席技术官Mohit Aron,曾在2003年到2007年期间在Google担任工程师,软件工程师Brian Byrne也曾经在Google工作过三年,主要负责开发Google File System以及Colossus。
2个月之前,两名来自Facebook的工程师加入Nutanix,两人都在Facebook工作近六年时间,负责大数据项目。
Nutanix的旗舰产品是一款软硬件融合、计算与存储融合的设备。它安装于数据中心机架内,结合了闪存存储和硬盘驱动器,以及4个商用服务器,其上有一个专有软件层使整体高效地运行。
这与Google和Facebook等巨头的方式相同,采购廉价的行业标准服务器,然后着重利用自己开发的软件,实际上,这也是很多其他公司纷纷效仿的模式。
Dheeraj表示,自己很认同VMware首席执行官Paul Maritz“软件定义”即软件运行在商业硬件的策略。他认为,不管是私有云还是公有云,最后都将达成一个共识,那就是计算和存储应该融合在一起,而不是分开。
在他看来,这种“融合”的虚拟计算平台体现了下一代数据中心必须具备的四个特征:可扩展、软件定义、支持闪存、混合型。
“以前只是计算和存储简单的叠加,机柜里的云。简单的叠加并不能得到你想要的。”Nutanix虚拟计算平台主打“下一代融合”,机架中每个服务器所带的配置都可以成为一个独立的数据中心,存储是内嵌其中的,“因此我们完全不需要EMC的存储设备”。而SAN对于如EMC和NetApp等存储厂商来说,都是主营的业务。
这个作为小礼物送给记者的鼠标垫,泄露了Nutanix的野心:“To Ban The San”(禁止使用SAN!)
注:IDC预计,到2016年全球融合基础设施的总支出将达到178亿美元,而在2012年估计为46亿美元。因此,到2016年融合基础设施将占存储、服务器和网络及软件总支出的12.8%,而2012年只占3.9%
如果您非常迫切的想了解IT领域最新产品与技术信息,那么订阅至顶网技术邮件将是您的最佳途径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