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一扫
分享文章到微信
扫一扫
关注官方公众号
至顶头条
EMC认为备份已经无法满足实际需求,而基础设施现在应该能够利用自身具备的智能化手段保护自己。该公司希望用户能够尽快摆脱当前这种使用闲置数据孤岛、等待事故发生的状态,向复制数据管理的方向迈进。
事实上,EMC对于备份方案的新型思维已经由该公司重组后的新任全球预售业务高级副总裁、虚拟化极客Chad Sakac进行了深度解读。此后我们还从Stephen Manley(公司CTO之一)那里听取了意见,并认真阅读了Actifio公司首席营销负责人Michael Troiano的相关博文。
因此,EMC最近将其VMAX与VNX产品线整合成全新企业与中端系统部门(简称EMSD)。该公司将VPLEX与Recoverpoint从EMSD当中抽离出来并同BRS产品线一同交给新的数据保护与可用性部门(简称DPAD)负责打理。
我们原本认为此举只是为了平衡EMSD与DPAD两个部门的相对规模,但事实证明:这其实反映了EMC在不同多数据副本独立体系领域的思维转变。
DPAD
下面我们来看Chad Sakac对于DPAD的评述:
组织变更与名称调整反映出的实际是,备份、恢复、持续可用性、快照、复制,及其应用程序集成都属于对主存储中保存内容的通用型副本管理统一体。
在驱动备份、恢复、可用性、快照、保护(全部被打包到应用程序本身当中),这一切从根本上来讲都属于“副本管理”,背后的根本性推动力在于主系统以事务性方式提供的时间点副本及信息表示管理。(所有被打包到应用程序本身当中的)这些项目都属于“副本管理”的根本性组成部分,即管理由主系统以事务性方式提供的时间点副本与信息表示机制。
这里数据被划分为两大类别:第一,由主事务型系统生成的生产数据;第二,用于分析、备份、灾难恢复、可用性、快照、克隆、复制、归档、测试以及开发(九大独立类别)的所有数据副本。
备份失灵
带着这样的思路,我们再来观看Stephen Manley的视频采访资料。他曾担任BRS首席技术官一职,而现在我们估计他应该会在DPAD新部门中继续负责CTO本行。
EMC公司BRS CTO Stephen Manley探讨备份话题
Manley表示,备份如今已经无法正常起效,因为它不能应对海量数据并为其提供保障。他将备份思路分为三个发展阶段:
Stephen Manley提出的数据保护三大发展阶段
Manley一针见血地指出了当前备份方案存在的两大弊端。首先,其速度缓慢而且无法有效扩展;其次,数据保护一种专有格式且大量闲置,无法服务于其它用途。
而在快照、克隆与复制三重方案的辅助下,IT基础设施能够利用虚拟化服务器、应用程序以及存储阵列为自身提供保护:“让基础设施保护自己,这就相当于实现了备份、恢复以及归档功能,而且同时保证数据始终处于可以使用的格式之下,”他解释道。
这种新机制显然更好,但还不能完全令人满意,Manley表示:
这些都只是数据副本的各个版本……它们不应该长年闲置,空等故障发生。我可以利用它们进行测试或者开发工作。我可以利用它们进行分析及数据发掘。我可以利用它们进行数据发布,因为我拥有遍布世界各地的基础设施。这些副本能够完成很多任务,而不只是像今天这样傻傻地等待“事故的召唤”。
感兴趣的朋友可以点击此处查看他就这一话题发表的博文。
将Manley与Sakac的观点加以结合,我们就能理解EMC对于副本数据管理的最新发展思路。
副本数据管理
在不同的独立体系内保存不同数据副本是销售独立硬件设备的绝佳方式,而EMC公司目前在售的产品中也有不少这类方案。不过该公司感受到了变革的征兆,敏锐地察觉竞争对手的发展思路并考查了新方案是否能够有效服务于当前客户。副本数据管理必将成为未来的主流,在聆听了EMC各位高管的说明之后大家一定会有此同感。
如果这一切成为现实,那么每一家备份、归档、分析、可用性、灾难恢复、测试以及数据副本开发厂商都将受到直接或者潜在的影响,他们的数据副本生成功能将被某种更为、更具空间效率且优化效果出色的产品技术所取代,从而允许用户在任何位置获取数据副本。
目前已经有一家新兴企业开始提供此类副本数据管理方案,这就是Actifio公司。该公司为生产数据打造单一副本并根据需求进行虚拟副本发布,从而满足分析、归档、可用性、备份、灾难恢复、发布、测试以及开发等实际需求。由于采用虚拟副本形式,因此所占用的空间远低于物理副本,这就使客户的存储阵列及副本生成软件,例如备份应用程序使得成本大幅降低。
Actifio公司目前的主要产品技术版本为v6.0,其业务也处于迅猛发展当中。EMC已经将自家数据副本相关资源在新的DPAD组织当中进行分组,而且我们认为其正在推动新的产品战略、旨在使专为副本数据管理功能所设计的产品战略开发流程成为现实,很可能采取与ViPR对接的数据服务这种形式。
我们认为市场至少要到六个月之后才能直接迎来实际产品,而且真正的时间可能更长;而且开发实践最终可能证明,直接收购技术要比内部开发更为划算。
如果您非常迫切的想了解IT领域最新产品与技术信息,那么订阅至顶网技术邮件将是您的最佳途径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