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一扫
分享文章到微信
扫一扫
关注官方公众号
至顶头条
在本页阅读全文(共2页)
数据维持能力
– 一定数目的P/E周期后,RBER一定会随着时间推移而增加
– ECC能校正比特跳变差错, 但校正能力是有限的
– 选择一个合适的数据维持时间以及UBER,从而以此来确定一个安全的可擦写次数,这就是另外一个耐用性限制
缺陷
– 所有的集成电路都有缺陷,大多数NAND闪存的缺陷诱发的失效都是由P/E操作造成, 因为P/E过程中的高电压容易造成缺陷短路。
– 缺陷造成的失效率达到可接受的临界点是另一个耐用性限制
所有的NAND闪存都有损耗极限,耐用性挑战就是把这个极限往右移直至超过期望的寿命期。另外,使用过程中由于写操作缺陷导致随机故障的产生,耐用性挑战就是把这类故障率尽可能降低.当上述可能得以实现的时候,固态硬盘对企业级应用的承诺就能很好的实现了。
假设主机要重写新的数据到到一个区块(block)中,但NAND闪存不能直接覆盖数据,而是需要把数据写到一个擦除过的区块(block)中然后擦除原来的区块(block),结果: 主机要求写2个页(page)数据但物理上写了64个页,这就是所说的写入放大,这里为32。固态硬盘的耐用性是NAND耐用性除以写入放大因子(WAF),因此低的WAF至关重要。
写入负载同样也会影响耐用性,写入负载影响写入放大因子(WAF)因而影响耐用性,写入的数据越大,其放大因子越低,使得固态硬盘的耐用性越高。而增加随机写数据块的大小也会减小WAF从而提高耐用性。类似,增加数据的随机性会增加WAF从而降低耐用性;增加随机数据的LBA覆盖范围 ,会降低脏数据整 理(garbage collection)的效率 ,从而增加WAF,降低耐用性。优化负载,使WAF最小化,是提高固态硬盘耐用性最根本的方法。
厂商耐用性指标
耐用性指标对消费级和企业级有不同的需求规范。使用条件包括两个方面: 具体的I/O工作负载和温度。耐用性限制包括了所有我们所讨论的:
– 数据保持时间
– 功能故障率需求(缺陷&短路)
– 无法校正的比特差错率 (写入比特差错)
耐用性验证测试(EVT): 基本方法
EVT是一种加速性的、全寿命期测试,而传统机械硬盘的可靠性测试(RDT)则不是。对于高耐用性固态硬盘的耐用性则可以使用推断法来进行评估。
当我们了解了SSD固态硬盘的工作原理和测试方法之后,那么我们该如何选择固态硬盘呢?首先,我们要明白,耐用性越高,那么所花费的成本就越高,价格也就越昂贵。消费者必须清晰地了解自己的需求,到底需要多少耐用性?尽管大量的调研数据表明,英特尔目前生产的固态硬盘完全能够满足每天50GB的写入量,但是一种称之为“耐用性恐惧症”的心理期望却迫使客户期望10,000-100,000PE的耐用性能力。
如果您非常迫切的想了解IT领域最新产品与技术信息,那么订阅至顶网技术邮件将是您的最佳途径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