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一扫
分享文章到微信
扫一扫
关注官方公众号
至顶头条
作者:存储时代——黄亮 来源:Stor-Age.com【原创】 2010年4月6日
关键字: Supermicro RAID Promise 强氧
在本页阅读全文(共7页)
探寻极限性能、应用类型分析
测试进行到这里我们还有些不甘心,支持16块硬盘的RAID卡除了可以提供更高的总体容量,在性能上真的就不能给我们带来惊喜么?还是先来看看下面这个测试截图吧。
大家可能发现了,这里测试的数值比前面高出很多,读/写速度分别达到了1200MB/s和接近800MB/s。当然我们只是用128MB的文件大小考察了一下峰值性能,并在下面列出了每帧测试的详情(所用视频帧的数量并不多)。由于RAID卡能够支持预读和写缓存操作,而且128MB的数据量小于512MB的缓存容量,因此这里的测试可以近似理解为RAID卡缓存到系统内存之间(也就是PCI-E总线)的数据传输速度。我们试过不同RAID级别对结果几乎没有影响,倒是前文中提到的一个因素能够产生明显的差异——将RAID卡安装在PCI Express x4(物理尺寸为x8)插槽中,运行同样测试的读/写性能只有6xx/5xxMB/s。也就是说PCI-E总线的实际效率只有理论值的一半多一点(PCI Express 1.0 x4/x8的理论最大带宽分别为单向1.0和2.0GB/s),这比我们在“USB提速10倍?西数My Book 3.0外置硬盘评测”一文中遇到的情况稍好一些。
既然PCI-E总线还没有成为瓶颈(相对于上一页中的测试成绩),单个硬盘的传输率也不是瓶颈,那还有什么因素会影响到RAID卡性能的发挥呢?我们想到了测试企业级存储设备随机IOPS性能时常用的一个方法:提高并发访问数量。这个可以通过增加IOmeter测试中的队列深度(Outstanding I/Os)来实现,还是先来看一下结果:
RAID 5(14块硬盘)并发访问测试
这里我们使用了在前面测试中性能有些偏低但更为常用的RAID 5,只测试在视频应用中有代表性的64KB~1MB几种数据块大小,不同颜色曲线代表不同的队列深度。可以看到明显的变化:当队列深度从1增加到16,64KB~1MB数据块的顺序读速度分别由500~650MB/s左右上升到750~950MB/s(如果是RAID 0能够超过1GB/s)。那么视频采集/编缉应用能够通过增加并发访问来获益吗?这就要看具体的情况了,如果非线性编辑软件中同一条时间线上的多个视频层被作为不同的对象(或文件)来保存,就相当于增加了读/写访问的线程。还有一种情况:做视频素材服务器之类的应用,以上面的测试结果,这套平台最多能够同时支持16条标清视频流(50MB/s,无压缩)的读取访问。当然在网络中实现这样的应用,主机对外的I/O带宽(网卡/HBA)也要满足需求,如果使用千兆网端口恐怕至少要8个(以同时传输16条标清视频素材为例,万兆以太网和光纤通道的情况则会好很多),这还没有考虑到传输损耗的情况。至于具体的访问方式(iSCSI/NAS)以及对交换设备的要求,应该属于非编存储网络方面的话题,就不在本文讨论的范围之内了。
RAID 5(14块硬盘)并发访问测试
RAID 5的写入性能也有增长,特别是在数据块相对较小时。而且还有一个和上面读测试不同的特点:当队列深度增加到2时曲线高度已经距离16不远了(应该和缓存写入方式有关,1MB数据块的骤降可能是误差或者个别性能问题,由于时间原因没有进行重复测试)。我们看到64KB~1MB顺序写速度分别由260~540MB/s上升到600~650MB/s左右,仍然没有超过RAID 0/6在前面单线程测试的成绩。这里若是换成RAID 6做并发访问测试,上升的幅度也会很有限(大数据块时),因为上面刚提到这款RAID卡的极限写速度在800MB/s左右。我们再做一个大胆的估计:在每层高清视频(视频流)的平均数据量不超过150MB/s的情况下,理想情况下强氧HT3215存储服务器可以支持4层实时编辑或者同时采集/输出4路视频的能力(RAID 6的情况可能会更好)。
如果您非常迫切的想了解IT领域最新产品与技术信息,那么订阅至顶网技术邮件将是您的最佳途径之一。
现场直击|2021世界人工智能大会
直击5G创新地带,就在2021MWC上海
5G已至 转型当时——服务提供商如何把握转型的绝佳时机
寻找自己的Flag
华为开发者大会2020(Cloud)- 科技行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