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行者

行者学院 转型私董会 科技行者专题报道 网红大战科技行者

知识库

知识库 安全导航

至顶网存储频道希捷中国区总经理与《存储时代》谈硬盘发展

希捷中国区总经理与《存储时代》谈硬盘发展

  • 扫一扫
    分享文章到微信

  • 扫一扫
    关注官方公众号
    至顶头条

杨建初先生现任希捷科技中国区总经理,领导希捷中国致力于开拓和进入更广阔的国内计算机市场,日前做客CNet,与《存储时代》网站和《个人电脑》杂志探讨硬盘发展和评测的话题。

2007年11月12日

关键字: 硬盘 希捷

  • 评论
  • 分享微博
  • 分享邮件

杨建初先生现任希捷科技中国区总经理,负责中国大陆与香港地区OEM产品业务的发展,领导希捷中国致力于开拓和进入更广阔的国内计算机市场。

杨先生拥有19年IT从业经验,尤其擅长市场推广和销售管理工作,同时,他在渠道销售、市场开发和软件编程方面也很有经验。

李喆:各位读者、各位网友大好,欢迎大家光临我们评测纵横谈的访谈现场,正如我们前两场介绍的,今年10月是《个人电脑》杂志创刊13周刊,为了帮助读者和用户更加了解评测的意义,我们专门策划了这个专题,其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就是我们邀请了业界的权威人士进行了一系列的视频采访,今天我们很高兴的邀请到了杨总。接下来我们会和《存储时代》的总编张广彬先生以及《个人电脑》的资深编辑吴敌和杨总一起来探讨未来发展的重要趋势和评测的意义。下面请杨总给我们介绍一下希捷的情况。

杨建初:谢谢得到这样的邀请来参加这个研讨会,也非常高兴作客《个人电脑》评测实验室成立十周年,我简单介绍希捷公司目前的情况,希捷公司目前是世界上主要的硬盘生产厂商,它的产品涵盖有给个人台式机用的,笔记本电脑用的系列,还有给企业级用的SCSI捷豹系列的产品,我们还提供给消费电子,和非电脑上应用的产品系列。另外希捷还提供两大系列的存储系列。

李喆:昨天我看到一个新闻,正式发布了USB3.0,您感觉这个接口的出现会不会对硬盘的应用方式产生影响?

杨建初:我想对于硬盘存储方式影响最主要的驱动力应该是来自于客户的需求,更新一代的技术出现,应该是对于人们用更快、更好的方式来使用硬盘。

李喆:昨天和吴敌吃饭的时候还聊到TB级的。

吴敌:对于我来讲,500G已经够了。对于容量大到这么大的硬盘来说,对于用户来说是不是真的有实际意义?

杨建初:我的答案是,是的。理由是,今天应用产品有一定的惯性,你存文件或者是照片。整个的数字内容发展的速度其实可能是在我们每一个人的预料之外的。比如说高清晰度的内容,多媒体内容的下载,未来可能会需要有更多的多媒体的资料保存,当做你个人的财产。所以,当这些应用越来越广泛、当人越来越离不开这些高清晰度的内容的时候,对存储容量的需求就会不断的增大。当然,一定有一个发展的过程。这个过程就是现在是在160、250、300G的多一些,但是随着这些应用的越来越多,应用方式,需要存储数字内容的形式越来越多。我相信对TB会有更大的需求。

张广彬:我个人的看法稍微有一点不同,我也认同高清的内容,如果没有高清电视的话,常规的技术对于普通用户来说,太大了。对于高清,一部电影就要40、50G,一个硬盘也放不了多少电影。可能对于1TB硬盘来说,走入普通消费者的人群中,有很大的一个问题,就是它的价格,我们大家是不是能够接受。比如说现在1000块钱可以买一TB的硬盘,这不是很大的问题。就像我们网站上周刊登一个日本的人,他说有一个OVTECMONIG这个概念,他说当时技术的发展,提高了我们的需求,这样带来了价格的下降,很多人超前消费了,过去几年咱们技术的发展相对比较慢,这个价格就下不来。就进入一个相对稳定的阶段。但是硬盘的普及还是很好的,市场发展还是不错的。

我觉得,可能随着垂直记录,或者是各种新的硬盘技术的发展,发展曲线再饱和起来以后,价格下来了,大家对于TB的硬盘,最后都飞入寻常百姓家了。但是硬盘性能的增长远远跟不上容量的增长,我觉得这可能是未来几年大家比较担心的问题。包括现在你要把1TB硬盘里面的数据全部拷贝回来,花的时间非常长,这个问题怎么解决?

杨建初:你谈了一个很好的观点,就是用户的需求和技术是不是同步的问题。我觉得从希捷的策略来说,就是提供业界技术领先的产品,也是希捷不断在努力的一个目标。就像TB这样的产品,还没有满足大家的需求,随着技术越来越成熟,容量越来越高,1TB大容量产品的成本会不断的降低。另外一方面,客户的需求,高清内容越来越多,更多的人需要拥有它。对于这方面的需求,1TB看起来并不是大部分人想要,但是随着世界的发展,1TB我觉得会是一个非常普及的,而且就像会跟张广彬说的,会是非常便宜的。

刚才你谈到的是技术上的、性能上的增长。性能上的增长要看总体的用户对产品的需求。因为性能的增长有几个方面可以做:

一个方面,我增大转速,增大转速对于家用的用户来说,可能有噪音的问题,所有的技术都必须要付出一定的代价。现在以SATA技术的发展,我们未来的技术,传输速度还会增长。对于耗电控制,把这方面的技术越来越多的融入到硬盘里面,用户可以在他能够容忍的成本增加的范围内,能够享受技术带来的好处。

李喆:除了容量之外,昨天我们在跟他们商讨的时候,谈出一个观点,之前从11B到11G到现在的11N,但是到11N之后,当300兆的带宽出现在我们面前的时候,无线网络可能没有什么感觉,他们会把很多的精力投入到应用开发上。我之前看了一篇个人存储指南的文章,在移动存储这一块,很多厂商去做移动存储解决方案。我觉得到200G已经很高了,大家说与其我提高容量不如在功能上做。

吴敌:现在有很多用户,他们觉得给我一个300G的硬盘,我很担心它用完,现在有这样的一个担忧。我买一个80G就够用了,他觉得大硬盘不安全。

李喆:希捷这一块在功能上是不是投入很多在做?

杨建初:我觉得这个题目很好。硬盘过去都是作为比较纯粹的电脑部件的技术产品出现。随着数字内容越来越多,越来越多的人用电脑看视频。对于存储的需求,近几年来有一个趋势,就是比较多样化。有一个需求就是我能够很平滑的看,不要有很多的中断,这就是客户体验。不是单纯的容量大就可以解释的,你需要理解客户的需求,在硬盘设计上做处理。

还有一个就是刚才吴敌讲到的安全性的问题,安全性有两个,一个是我自己的内容不要轻易的被别人拿走还有一个,我这个硬盘如果丢了。现在的硬盘要存的东西越来越多。这两方面对于存储的需求越来越多。希捷在这方面的解决方案就是说,我们着力的在硬盘平台上加密,加密一种是全加密,这是硬件加密,还有一个是在外支存储上加密,这样如果电脑丢了,你不用担心东西会流出去。这是针对技术方面,特殊的新兴的应用需求产生的应对细节推出的解决方案。

如果容量很大,我没有必要这么大容量。其实我们回顾五年前,我们回顾一下历史,我们可以看到,你的需求在五年前不是很确定。我们用电脑就是处理电子邮件,当时笔记本电脑20G就够了。但是现在,随着技术的发展,使得你能够在硬盘里面装更多的内容。也是有更多的内容可以让你装。尤其是很多年轻人娱乐上的需求比我们丰富,我们需要有更好的产品线来满足他们这方面的需求。容量大也有一个好处,比如说我举一个例子,当300G产品的价格和160G一样的,也就是说,给客户提供了一个更大的,如果有安全的需求,你可以采用有安全性能的硬盘平台,无论从容量、应用需求、应用多样性的考量上,我觉得我们都希望给我们的用户能够提供更方便、更大的硬盘。不是说明天我满了怎么办?我要去刻一个光盘。以前我们也交流过,很多人刻了光盘又不能用。在硬盘里面随时可以用,而且也不需要整理,因为这个容量足够大,当你整理的时候,不需要花很多时间去整理,担心我这个容量不够大。

从我给用户的解决方案来说,我们希望能够最大限度的满足他的需求,一个是技术方面的需求,还有一个,就是你这个产品要确保他的应用存储速度。还有一个是安全需求、容量的需求。我们说最好的体验就是非常自由的体验,使用我们的硬盘,我们也希望利用全系列的产品把最先进的存储技术放在这个平台上,使得用户能够很方便、很容易的来享受存储内容带给他的快乐。

李喆:你这样表述之后,有一种厂商很郁闷,一种厂商很高兴。像Google这样的厂商很高兴,因为他很容易找到这样的东西,你不妨跟Google这些部门合作,推解决方案给他们。组织很重要。

和前几位厂商聊的时候,我们都会问他们中国产品和国外产品的差异,他们说每个国家的区别都很明显,都会结合本地来做。在你们的解决方案上,我们可以针对中国用户的解决方案来做。现在有很多汉化,除了汉化以外,还有很多的需求。希捷现在融科,融科现在有研发氛围的感觉,到融科几乎都是清华、北大的学生,希捷在中国研发这一块是怎么样规划的?你们这方面有什么措施?

杨建初:目前希捷在中国没有单独的研发机构,最主要的是两块:

一块是工厂,它供应全世界主要一部分的产量。在工厂有跟工厂相关的研发,希捷主要的研发都是在美国和新加坡,其他地方基本上就是做营销服务的,在国内没有特别的研发机构。

张广彬:我有一个感觉,不知道对不对。我感觉相对于其他行业来说,本行业是相对比较保守的,比较喜欢埋头做事,在宣传、联盟上面相对不是特别积极。因为我们今天谈论的主题是存储,我相信吴敌也有这种感觉,你现在有没有一个很好的可以体现硬盘性能的组件,你拿到同一代的硬盘,一年内出的硬盘,一测基本没有什么差别。对于硬盘来说都是透明的,换一个两年前的硬盘总的也都是差不多。他们主要考虑CPU、显卡。但是我们机器慢的时候总会说这个电脑的硬盘太慢了。我觉得作为一个业内领先的公司,希捷可以和业内其他行业,比如说微软、Intel,在测试上面也能够参与进来。微软的Windows操作系统,我觉得它对硬盘并不是很友好。因为他的操作系统、文件系统各方面都没有做一些优化,比如说两个月之前我参加微软的会议,微软现在是SSD比较热门,SSD有比硬盘好的,也有比硬盘不好的。它不如硬盘的地方,就是我们要想办法支持它,要帮助它来改写操作系统的其中一部分,让它更好的支持这个产品。在硬盘方面,我感觉这些年来,对硬盘支持来说,微软没有做很多。但是如果希捷或者其他的硬盘厂商就像对待混合硬盘那样积极的话,应该不会出现这些的问题。

杨建初:你讲了几个问题,一个是在行业里面合作的问题。希捷在行业合作上是相当重视的,希捷有专门的部门和你刚才提到的行业主要厂商进行技术上的合作,因为他们出新的产品希捷都会在早期跟他们从硬盘的角度上做一个配合。这是在美国总部的尝试。举一个例子,SATA的推广,这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还有,Hybrid也是,这些都是在行业的层面上。

可能广彬的的意思就是说,在这个评测上或者是在对方的系统上能够有更多的来优化或者是显示硬盘的技术特点,或者技术优势的地方,我觉得这是一个过程。我们需要不断的沟通。因为每一块积木要配得很好才行,这是一个长期的沟通工作,比如说你刚才提到的这些活动这些也都是正在推广的。

在评测上,因为希捷或者是其他硬盘厂商,都会根据应用的需求来推出相应的技术指标的产品。这是从技术指标的角度,这可能更容易横向比较。我们会很乐意跟第三方,比如说跟《个人电脑》这样的杂志合作。最主要是推出客观、公正的评测。做这个事情,我觉得希捷作为一个厂商,并不适合来推出一个评测软件、系统。但是我们觉得我们应该很好的配合,这样可以达到一个目的,你的评测会更加客观、公正,可以给用户一个很好的参考。这是评测的一个方面,所以我觉得这更多的是一个配合的关系。因为用户需要一个中立的机构来告诉他,这是我的考试结果。 还有一些也是属于客户体验,当然客户体验的评测也是很难量化的。但是反过来,这方面其实很有作用,因为用户真的是看1TB中间没有中断,或者是很平滑,他就无形中有一个好感。从技术上的评测比较直接,在一些其他方面,比如说噪音测试,或者是节能,或者是针对某个特定应用的测试,这是值得大家思考,怎么样给用户提供更加全面、完善的评判的标准,我觉得这是我们可以探讨的。

李喆:硬盘是很多年以后才有的感觉,但是噪音是立刻可以体验出来的,而且是随时都有人投诉的问题。

吴敌:这个硬盘完全是由于级别造成的,复杂的机械运转,有没有可能结构上有一些优化,或者是更好的改进,这只是一方面,有没有完全取代这种品种方式的新技术,是不是也在研究这方面的技术?

杨建初:希捷每年大概要投入将近10亿美金的规模,它一方面研究新产品,另一方面希捷在美国有先进的存储技术的研究中心,在研究未来三到五年新的技术。我们看一下技术发展的过程。几年前大家没有想到硬盘会发展到1TB,这就是技术带来的。用户看到的就是容量的变大,但是这里面技术的发展是相当显著的。

几年前推出的垂直记录技术,现在已经到第二代了,这个技术可以使得你的单机容量更高,也可以让你用比较小的碟片做比较大的硬盘。在未来,整个技术的研发在不断的继续。我也从另外一个角度回答你的问题,硬盘在未来会怎么样,因为最主要的是从硬盘存储的特点,它的特点就是容量大、便宜,是目前每G最便宜的海量的存储平台。随着数字内容的发展,对容量的需求是毋庸置疑的,从性能的角度,它也在不断的演化中。如果你去比较一下,现在的7200转硬盘和三年前的7200转硬盘,是完全不一样的。整个的存储是一个生态系统,这个生态系统里面,我们认为硬盘会作为一个主要的存储平台存在,纯粹硬盘,以马达为基本形态的硬盘,我们觉得在未来,五年以后会在80%以上的组成,以数量来说。现在90%几都是硬盘。随着应用需求的不断丰富,就出现了混合硬盘,这个混合硬盘会满足一部分,像张广彬这样的人比较喜欢,技术派的,当然,有一个性能价格比的趋向会满足更多的消费者。但是这个,我们觉得它会增长,但是会在一部分,有一定的使用范围。还有一部分是SSD,因为FLASH技术发展也比较快,使得手持变成一个相对便宜、方便的平台。随着FLASH的发展,SSD未来也会有一定的市场空间,这也是为什么希捷在不久前宣布我们在08年的时候推出SSD。

希捷在行业里面的四大策略:

  • 技术领先
  • 垂直记录
  • 完整的产品线
  • 规模制造来降低成本。

这四大策略,无论是SSD也好,还是FLASH也好,也都是丰富我们的产品线。

以前外置存储是相对比较零散的,现在它的规模在增长,以前电视机或者是机顶盒、游戏机很少用硬盘。这都是很好的例子,新的应用会对硬盘有新的需求,硬盘作为一个主要的应用技术会在未来一直存在下去。

李喆:我感觉应该有一个很成熟的产品,虽然我们本身感觉变化不大,但是它内部已经发生很大的变化了。刚才我们谈的一直集中在技术存储方面,张广彬你先补充一下。

张广彬:去年我写过一篇文章,我对硬盘的感情比较深。我觉得硬盘作为一个机械形式存在。对于它这么多年的发展,如果需要到闪存来提高自己的应用。我看到Intel提供的一个资料,他说过去十年来CPU的性能提高30倍,硬盘的性能只提高2、3倍,大家看一下,硬盘虽然没有提高30倍,但是也不至于2、3倍。

它还是那样的转动,可能就是转速提高一点,转速提高了还会带来噪音,硬盘在早期的变化还是比较多的。马达改变了提高了定位的速度。也有一些东西在演变过程中,因为各种的原因,它被取消了。现在我感觉硬盘有点陷入一个误区,在一定程度上,我便宜就好了,我比闪存便宜就好了。但实际上它的价格低到大家都觉得很便宜的时候,硬盘可以不把成本低压那么低,可以用其他的方式来把硬盘的性能提升一下。我觉得这一点无论是对于企业级的硬盘还是个人应用的硬盘都是有意义的。

李喆:媒体也扮演很重要的角色,你要证明这个东西是很重要的。比如说turbo memory你说好,用户自然觉得好了。我们真的能把一些技术上的优势转化成内部可以理解的产品出去。因为价格相对没有那么敏感。

杨建初:我觉得这也确实是一个很好的题目。用户有权利知道或者是他可能需要有适当的渠道知道不同技术之间的比较。张广彬提到要发明新硬盘的事情,我觉得硬盘是一个经过了50年的历史,但是发展最快的就是这20年的时间,它的形状、存储方式已经经过了一定时间的证明,当然这个技术必须要发展。这个发展都是在怎么样跟客户同步的基础上。我觉得在这方面,更重要的是,给客户一个他需要的解决方案,这是第一重要的。在这个基础上,也不排除未来会有新的存储形式,这需要投入、需要时间去做。

在企业级的应用上,我觉得所有的评测,我的看法是,我们应该定义好它的目的,然后用相应的能够服务于这个目的的测试厂商,这样可以给用户提供更加可信的判断的产品。

李喆:应该说是应用导向,我们针对这个应用来应用我的评测手段,有一些稳定的用户,这是最科学、最有效的手段。我本来想把球踢给杨总,您能不能有效的按照这个方式来做,这是两方面一起合作来拓展。

杨建初:比如说希捷刚推出的15000转的第六代的捷豹,针对应用的研究,作为一个厂商来讲,它推动这个产品就是基于对应用的理解,然后把这个产品的性能放在这个指标里,这是从厂商的角度对这个产品的诠释,也代表了我们对应用的理解。硬盘最好是一辈子不坏的,要进行这些方面的努力。从硬盘厂商提供的产品就已经在体现它的技术质量了。评测很重要的一个作用,就是你可以帮助客户做一个判断和核实,我觉得这是很重要的另外置一方面。

李喆:我记得前一段时间我看了一段文章在说媒体评测,或者是说媒体。他们在说我们的评测只是在验证厂商的说法。评测分三个层面:

一个是光评不测。

第二个,是测,我找到很多方法去测,我把海量的信息给客户,客户判断不出来。

第三个,我们要在测的基础上,先看清楚目标是什么,针对什么用户做,我来测试、再来评价,基于这种评价达到验证,这种验证是最有价值的。从跟前面几家合作交流的时候,大家都很认同,也不用贬低中国媒体评论的状况。《存储时代》已经运作很多年了,在业界很有影响。

今天我们用了50分钟的时间探讨了12个话题,已经很多了,因为我们这次有四位嘉宾在做,和我们平常的直播不一样,平常是突出一位嘉宾,今天是我们各位在各抒己见。未来我们也希望在未来10TB的时间出现的时候来交流,非常感谢杨总跟我们一起来探讨硬盘的重要意义,未来我们还会邀请更多的嘉宾和我们一起探讨,今天的访谈暂告一个段落,谢谢大家!

    • 评论
    • 分享微博
    • 分享邮件
    邮件订阅

    如果您非常迫切的想了解IT领域最新产品与技术信息,那么订阅至顶网技术邮件将是您的最佳途径之一。

    重磅专题
    往期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