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一扫
分享文章到微信
扫一扫
关注官方公众号
至顶头条
2007年8月6日
关键字: Inspur 英特尔 Turbo memory Robson
在本页阅读全文(共8页)
迅盘vs.内存
为什么会把Turbo Memory和内存做比较,因为前者的ReadyBoost功能就是用闪存为内存来扩容。性能是不必再比了,唯一有对比意义的是价格。有消息称,Diamond Lake的价格为19美元,而英特尔两颗4Gbit闪存的为23美元,组件的总价格为50美元(约合人民币380元)。就最近的价格来看,无论如何选择1GB内存都要比1GB的Turbo Memory更为划算,当前ReadyDrive功能所表现出来的提升不要也罢。
奢望Turbo Memory降到和U盘一样的价格并不现实,Diamond Lake不是U盘的闪存控制芯片,价格的降低只能通过大规模量产来实现,同时闪存容量最好能提升到2GB,这样有利于降低每GB的成本。
只有和上图这样的内存相比,Turbo Memory才具有价格优势
目前闪存主流8Gbit SLC NAND闪存芯片的价格在13美元左右,8Gbit MLC则是8美元,为了保证性能,至少双信道(双芯片)配置是基本的要求,也就是说2GB的Turbo Memory在闪存上的成本至少为16美元,但性能没有什么保障。而主流512Mbit DDR2 667的价格为2美元左右,16颗就是32美元。根据DRAMeXchange的估计,2007年下半年512Mb和DDR2 667芯片的价格会稳定在2.20~2.50美元之间,1Gb的DDR2芯片也渐成主流,由此可知1GB DDR2 667内存价格也会保持在300到350元之间甚至更低,而NAND闪存的价格还在一路走高!由此看来,Turbo Memory能做到价格和同容量的内存一致就已经不错了。
Turbo Memory的对于内存而言最大的优势还是支持ReadyDrive,然而如果Turbo Memory没有显著的提高的话,多少人愿意为开机快几秒钟、笔记本电池多坚持几分钟而多花这50美元呢?性能提升?不用和内存比都可以忽略。
迅盘vs.U盘
关于Turbo Memory和U盘,可以用以下这个表来进行对比。
|
U盘 |
迅盘1.0 |
容量 |
512MB-4GB+ |
1GB |
每GB价格 |
约60元 |
380元 |
读取速度 |
10-25MB/s |
31MB/s |
CPU占用率 |
5~15% |
3% |
ReadyDrive |
不支持 |
支持 |
可靠性 |
容易掉落 |
固定 |
硬件平台 |
开放 |
仅限于英特尔 |
访问周期 |
0.3~1ms |
0.1ms |
安装 |
即插即用 |
驱动+管理软件 |
接口传输率 |
480Mbps |
2Gbps |
注:CPU占用率系HD Tach测试值,并非开启ReadyBoost的值
使用U盘开启ReadyBoost的成本极低,这是U盘最大的优势,ReadyBoost能让用户将手上的U盘物尽其用,而且不限平台。不过Turbo Memory也有U盘无法比拟的优势,一是对ReadyDrive的支持,这是不可取代的,二是其性能要明显强于U盘,无论是CPU占用率、读取速度还是访问周期。当然,就目前而言,U盘和Turbo Memory都不会直接威胁到对方,没有人会专门买U盘来加速Vista,Turbo Memory也不具备任何的移动存储能力。
就连瑞士军刀都已经配备了U盘……
迅盘vs.混合硬盘
大内存是无法取代Turbo Memory的,但是大内存加上混合硬盘之后就可以。不过由于Windows Vista要等到2008年才能对混合硬盘进行产品认证(SP1),混合硬盘在明年笔记本硬盘市场的占有率大约5%到10%,09年有望翻倍,并于2010年达到IDC所预测的35%。
三星的ReadyDrive样品的PCB展示,在PCB上集成了2Gb(256MB)OneNAND闪存芯片
日立表示,混合硬盘的售价大约会比传统硬盘高出50%以内,但硬盘容量、闪存容量均为未知。关键在于混合硬盘对于平台的要求是开放性的,不仅仅局限于英特尔那几款屈指可指的南桥——ICH8M、ICH9R、ICH8DH和ICH9DO。从这一点看来,混合硬盘的前景比Turbo Memory相对光明得多。
迅盘vs.固态盘
Turbo Memory最危险的敌人是什么?答案是固态盘。它们的发源地一致——移动平台,而且都面临着同样的问题——成本。目前固态盘的持续传输率可以达到60MB/s,几乎是5400rpm 2.5英寸硬盘的2倍。每GB价格高达10美元(还是比Turbo Memory便宜)以上。
来自SanDisk的2.5和1.8英寸64GB SSD,将于年底之前量产
然而,相比Turbo Memory饱受质疑,固态盘已经在UMPC市场取得了初步认可,而且高端轻薄型笔记本对固态盘的接受程度也很不错,尤其是采用1.8寸硬盘的型号,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分摊高昂的成本,而且向消费者推销固态盘比Turbo Memory要简单得多。市场调研机构iSuppli估计,到2009年第四季度,将有一半以上的笔记本采用固态盘。
随着闪存工艺的发展,32GB或64GB的固态盘的价格将会逐渐降到消费者可以接受的水准,64GB的笔记本办公基本上已经足够,即使是在台式机,如果用户用固态盘来作为系统和应用程序盘,而把大容量硬盘完全用于数据存储的话,那就没Turbo Memory什么事了。
更大胆的设想是,如果能够实现同一程序分开安装,大容量的文件存在硬盘上,而小文件存放在固态盘上,双剑合璧的效果绝对是一流的。根据希捷的估计,到了2010年,50GB的SSD价格将会降至50-60美元(约合人民币380元到455元),到了那个时候,Turbo Memory还有容身之地吗?
英特尔的策略——强搭强卖?
英特尔的闪存业务可谓野心勃勃,在2005年11月和美光(Micron)成立了闪存合资公司IM Flash,2007年5月又和意法半导体(ST)合资成立了Numonyx公司(70%为NOR业务,30%为NAND)。英特尔进入NAND型闪存领域较晚,不过推进速度非常惊人,该公司已经计划于将在2007年下半年量产50nm制程,2008年在IM Flash新加坡新厂中以35nm制程技术生产NAND闪存。此外,英特尔于2006年12月推出了开放式NAND闪存接口标准(ONFI),2.0升级版也正在开发当中。
IM Flash的业务主要面向于消费电子消费电子、移动存储与手持通信设备,苹果就是其客户之一,如果Turbo Memory能够成为主流,对于英特尔的移动平台部门还是闪存部门都是双赢。
英特尔Value SSD产品PCB,拥有1GB、2GB、4GB和8GB四种容量,采用SLC NAND闪存,读取速度为每秒28MB,写入速度为每秒20MB,具有USB接口,面向多种计算与嵌入平台。
面对这种强敌环伺的境况,英特尔的战术非常明确——徐图后进,暂时搁置台式机计划,然后在下一代的Centrino移动平台(代号为Montevina)强制将Turbo Memory列为标准配置,Montevina平台将于2008年正式发布,采用Cantiga北桥和ICH9M或ICH9 Enhanced南桥,Turbo Memory版本升级为2.0,全新的版本将采用速度更快的50nm闪存芯片。成本的增加是否会引起怨声载道暂且不论,有一个很“乌龙”的问题被摆了出来,如果用户想直接用固态盘或混合硬盘怎么办?强迫用户重复投资?抑或是剥夺Centrino的LOGO?
桌面版Turbo Memory,预留了两颗闪存的位置。该模块在硬盘性能较弱的笔记本平台上提升都不明显,换成速度相对更快的主流3.5英寸7200rpm硬盘呢?英特尔暂时搁置这一计划非常明智
总之,如果2.0版Turbo Memory能够带来比1.0版更为明显的优势,尤其是在采用了1GB或2GB内存的情况下,而且价格不会成为障碍的话,还是很值得期待的,因为Turbo Memory目前这种乏人问津的景况,原因无他,性价比过于低下。
2.0版的Turbo Memory会有怎么样的表现呢?传输速度更快容量更大效率更高是必然的,尤其是ReadyDrive部分还有很大的潜力可以挖掘,但是决定性的因素,除了价格还是价格。结语——你会为迅盘买单吗
在文章的最后,笔者饶有兴致地到美国ebay以Intel Turbo Memory为关键字进行搜索,得到了两个结果“Intel NVCPEMWR001G110 Intel Turbo Memory Card 1GB”,价格分别为28.39美元和30.62美元,30美元约合人民币230元,比50美元要便宜不少,更有趣的是28.39美元的那位“掌柜”标示Turbo Memory的市场零售价为29.99美元。这是外国消费者购买了迅驰4笔记本拆下来的还是来自英特尔的合作伙伴呢?不得而知,可以肯定的是它并非正统的渠道。
如果你的笔记本正好是迅驰4,正好没有配备Turbo Memory模块,假如留有相应的接口和空间,你愿意花这230元人民币吗?
如果您非常迫切的想了解IT领域最新产品与技术信息,那么订阅至顶网技术邮件将是您的最佳途径之一。
现场直击|2021世界人工智能大会
直击5G创新地带,就在2021MWC上海
5G已至 转型当时——服务提供商如何把握转型的绝佳时机
寻找自己的Flag
华为开发者大会2020(Cloud)- 科技行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