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行者

行者学院 转型私董会 科技行者专题报道 网红大战科技行者

知识库

知识库 安全导航

至顶网存储频道HD DVD与Blu-ray Disc周年祭(全)

HD DVD与Blu-ray Disc周年祭(全)

  • 扫一扫
    分享文章到微信

  • 扫一扫
    关注官方公众号
    至顶头条

一年前的4月份第一台HD DVD影碟机与第一部HD DVD标题上市,一年前的6月份,第一台Blu-ray Disc(BD)影碟机与第一部BD标题上市,到现在大家都已经年过周岁了。在这一年中,这一场关于“谁是DVD接班人”的格式大战,让我等光存储爱好者……

2007年7月2日

关键字: HCAP BD

  • 评论
  • 分享微博
  • 分享邮件

在本页阅读全文(共11页)

焦点2:版权保护 是紧还是松?

版权保护可以说是架在片商与消费者之前的一道墙,墙外是渴望看到自己喜欢的相关内容的消费者,而墙内则是片商们丰富的内容。就像一个游乐园,园方肯定希望每个参观者都是买票进来的,而有些人观众则希望能不能找到一些管理上的漏洞,或是把乐园的围墙凿开一个洞,免费游玩。如果从非正当渠道进入乐园的人数越多,乐园原本就应该有收益就越来越少,长此以往,乐园可能就没有了运营经费,也就不能再为消费者提供新的娱乐项目,最终甚至走向倒闭。为了保护乐园的利益,园方肯定会加大保护力度,比如更坚固的围墙,更完善的监控,以及更严谨的管理流程等等。如果我们也把HD DVD和BD看作是两个乐园的话,它们保护措施显然要比“DVD乐园”严格得多。它们的共同根基就是AACS,而BD还会有多出两样法宝,在这一年多的时间里,事态也出现了戏剧性的变化。

第一部HD DVD标题在2006年4月上市,8月个后的2006年12月15日,一名叫muslix64的DOOM9论坛网友,正式编写出可拷贝AACS保护的HD DVD光盘内容的程序BackupHDD,宣告了对AACS的破解取得成功。虽然,在一定的程度上讲,这与DVD时代的CSS破解还不在同一水平上,但对于BD和HD DVD的发展来说,已经是相当大的事件,具有一定的“里程碑”意义。如果参照我们上面给出的例子,对DVD的CSS破解可以算是在围墙上开洞的暴力破解,也可以说是硬破解。而muslix64的方法有点像找到了乐园门卫管理上的漏洞,即软破解。在一些间谍或大盗影片中,我们会发现,对待金库,有些贼会用一些硬手段,把它的大门钻开或炸开,有些贼可能会跟踪相关的管理人员,通过一些软手段,把相关门卡或是钥匙弄到手,然后进入金库。muslix64的破解属于后者,他找到了相关管理人员没有保管好的钥匙。

AACS方面似乎并没有感到威胁,因为它就设计好了更新机制,那就是“换锁”,并一再声称AACS的“大门”仍然牢固,还没有被炸开。AACS组织通过更换大门的锁来使早前某些管理员手中被人窃取的钥匙失效,而如果大门已经被钻出个大洞,那么你换多少把锁都是没有用的。这就是AACS感到还安全的地方,然而新的AACS锁没过几天又被人找到了钥匙。此时,AACS的主要参与者微软表示,除非在Vista操作系统的受保护媒体路径(PMP,Protected Media Path)架构下播放,否则任何的保护措施在Windows XP下都是容易受到攻击的。

Vista与XP的差别在于,对管理员的管理上,这里所说的管理员,就是那些有权访问AACS保护内容的播放器(包括影碟机与PC上的播放软件)。在XP下,管理员的行动更为自由,如果用一个人来形容,就是它可以去很多地方,酒吧、电影院、餐厅等等,从而也给对其有意的贼更多下手的机会,他们可以跟踪管理员的行踪(相当于在内存容间里查看播放软件的运行轨迹)伺机寻找破绽。虽然,管理员可以采用很多的反跟踪手段,但危险系数仍然很高。而在Vista环境下,专门为管理员准备了一PMP生活环境,进行封闭式管理,贼也就无法对管理员进行跟踪了。当然,这只是理想化的设计,PMP本身是不是坚不可摧也是个问题。

BD与HD DVD的基本组成架构,在内容保护系统(CPS)方面,BD比HD DVD多了两样东西

我们这里不会再去探讨具体的技术问题,只是想借此机会先给大家一个比较形象的概念。在经过一年之后,HD DVD与BD的版权保护的确经受了很大考验,时至今日,很多最新的HD DVD与BD标题都已经出现了REMUX下载版本,这显然是好莱坞片商们不愿意看到的情景。尤其是BD阵营的20世纪福克斯,进入2007年第二季度就基本在BD发行市场上销声匿迹了,根本的原因就在于等待BD的版权保护杀手锏——BD+的成熟。6月底,BD+授权委员会宣布正式开始对外进行BD+授权,20世纪福克斯也将于近期开始发威

由于AACS已经是HD DVD版权保护的全部,因此现在所要关注的就是BD方面的两个额外保护措施——ROM Mark与BD+。

BD的内容安全保护架构

从BD的内容安全保护架构中,我们可以发现ROM Mark是一个比较小的分支,而BD+是一个比较重要的分支,它的最终等级甚至比AACS还要高。在BD的播放系统中,AACS引擎包含了对ROM Mark识别处理功能。ROM Mark,顾名思义,是一个对ROM光盘的标记,而ROM光盘只是用来发行媒体,所以与预制内容有关。你可以把看作是一个光盘的物理水印,即使能拷贝出BD上的数据,但由于物理水印无法复制,因此盗版盘在播放时也将被禁止。即使是直接复制到BD-R/RE光盘上也不行。ROM Mark与BD-ROM的复制线一一对应,并由飞利浦、索尼、松下三家公司共同授权,即使是那些正规的“盗版商”(白天为片商生产光盘,晚上为盗版商生产光盘),也会从ROM Mark上追查出生产商的源头。

ROM Mark在物理层面上限制了大规模盗版的可能

不过,最近有一些用户将BD-REMUX的文件拷贝到BD-R/RE光盘上,也能顺利播放,看来ROM Mark对于这类的“盗版”还无能为力,因为这种光盘更像是用户自己通过制作软件生成的BD影音光盘,自然也就没有了水印的限制与要求。

真正对BD格式产品影响的将是BD+,这一技术的本名叫SPDC,即Self-Protecting Digital Content(自我保护数字内容),由索尼、松下、20世纪福克斯合资建立的Cryptography Research有限公司研制。它从机能上来说,没有AACS那么复杂,体系结构也没有那么庞大,所做的事情就是一个——阻止非授权的数据访问。在被BDA采用之后,BD上所用的SPDC系统就被称为BD+。

BD+的工作流程

BD+的在内容创作时,在AACS加密前进行了内容“扰流”,即在若干的位置上,将数据进行有规律的“破坏”,而这些被破坏的位置被保存在一个修正表(FUT,Fix-Up Table)中,破坏的“规律”则加密做成内容码(CC,Content Code)。在每个BD播放设备中,都内置了一个BD+虚拟机(VM)。这个虚拟机的代码只有100行左右,共有60多个指令。而每个播放器都有自己的BD+密钥,在播放时,通过BD+密钥来解密出修正表与内容码,交给虚拟机。与此同时,AACS引擎也将会进行AACS的解密,但AACS解密出来的数据,是被BD+“扰流”过的,也就是说,你即使破解了AACS,拷贝出来的内容也是不可播放的。这样就需要BD+虚拟时实时的通过FUT与CC,对AACS解密出来的数据进行修正,合成最终可看的内容数据并输出。

在开机以及内容传输的过程中,BD+系统会随时检查播放环境的安全性,如果发现有攻击或入侵的现象,那么就立刻停止播放。每个BD标题都拥有唯一的FUT与CC,破解出一个标题的FUT与CC,并不会影响其他标题的安全性。若BD+系统真的被黑客破解,它也与AACS一样,具备吊销机制,来废除当前播放设备的BD+密钥。另外,从光盘中提取出来的修正表与内容码都在内存中进行了保护,并且在光盘退出后立刻清除,而不管播放软件是否关闭。

从上面的描述中,我们能看出BD+在实际应用的等级比AACS还要高,它是最后一道防线,而且也是唯一的。因为黑客们不用再关心AACS,只要突破BD+就可以获得想要的内容。但是,BD+似乎并不像AACS那么简单,因为它更为专注于内容保护,并采用了内置虚拟机的方式。为黑客的入侵增加了更多的限制。甚至已经有调研公司认为,BD+在10年内都不会破解,这可能有点言过其实,可有了AACS的教训,BD+想必是有备而来,破解难度应该比AACS更大。不过,BD+并非强制的,只是在AACS现有的状态下,估计BD阵营的内容商都会严肃地对待这个问题,至少20世纪福克斯铁定会采用的。

BD方面对版权保护的具体要求

前面也说了,版权保护是架在内容提供商与消费者之前的一道墙。是保护得更严密越好,还是适当有所松动更好,一直是业界争论不休的。而从最近的MP3免版权保护发行并取得比预想更好效果的事实来看,保护的严与不严,似乎没有太大的区别,关键在于发行价格。

在这方面,与BD相比,HD DVD更为宽松,其唯一的版权保护体系AACS居然是可选而不是强制的。片商们如果愿意完全可以制作无保护的HD DVD内容。而对于一个保护得过于严密的东西,消费者也会引起逆反心理,比如你去一游乐园玩,围墙外五步一岗、十步哨,卫兵荷枪实弹,进出入按指纹、识别身份,并有警犬巡逻,你的心情会如何呢?在国外的一些AV论坛上,有一些网友就公开宣称不喜欢BD的原因就在于BD的版权保护太过严厉,可能会影响到用户的一些正式理由的使用权力,比如合法的受控拷贝(MC,Managed Copy)。而这也是HD DVD阵营的一贯说法(下文会有进一步讲述)。据称,当时20世纪福克斯也向HD DVD的主管组织DVD论坛提交了SPDC的申请,但遭到了DVD论坛的拒绝,其中也包括华纳兄弟这类的好莱坞巨头,说明即使是内容提供商在版权保护的尺度把握也不尽一致。

版权保护对于HD DVD和BD的影响,目前还是未知数,也许是因为BD+出现之前,大家还没有对比,AACS的破解在当前高清标题发行总量很小的情况下,还不会让好莱坞巨头们担心,只要AACS能继续完善就好。BD+出现之后,将出现更多的变数,也许破解更为不易,但会不会影响用户的合法使用要求,也是个问题。有时合法的民意也是不可忽略的市场,随着高清标题的新功能应用的普及,BD+对它的影响也将会有所体现(下文会有进一步讲述),就看片商们如何在“紧与松”之间定夺了,除非AACS真的是不堪一击,否则版权保护还不至于成为影响大部分内容提供选择阵营的关键因素(在欧洲一些小型片商甚至选择不使用AACS)。

盗版会帮助HD DVD吗?
有不少人会认为盗版会帮助HD DVD与BD其中的一方取得胜利,而从现在的情况来看,HD DVD无论从生产复制难度(复制商的普及率,以及复制难度),还是从版权保护的门槛上,都要比BD的盗版更为容易。但要说盗版会帮助HD DVD取得胜利,显然是错误的认识。一些人会用早已被破解的DVD现在仍然生命力旺盛来说明问题,可问题在于DVD时代就它一个标准,没有第二个选择,片商们即使痛恨DVD的CSS无能,也别无他法。可这次,HD DVD与BD是两个同级别的对手。

如果我们把HD DVD和BD比喻为金库提供商,现在就好像一个有钱人(内容提供商)招标建造一个金库,这两个金库提供商在应标。如果一个金库已经被人破解了,这个有钱人也就不会再选择它了。只有在金库提供商是唯一的情况下,有钱人才会无可奈何。

盗版的出现,肯定会增加相应格式播放设备的供应量。中国DVD市场就是在盗版出现时才开始正式启动,这是实情。可对于HD DVD来说,初期的盗版也许会帮助提升影碟机的销量,但因此也将断送内容提供商的支持。毕竟影碟这个东西主要是以内容为导向的,不是以硬件为导向的。只要有的选择,没有一个内容提供商会在相对更不安全的光盘格式上发行自己的内容。而只要价格合适,大多数用户并不拒绝正版。

现在HD DVD商业盗版还没有出现,但这对HD DVD来说,是个好事情。我认为,在与BD还没有分出胜负的时候,HD DVD商业盗版出现对其的影响肯定是弊大于利的,在中国市场,也许就意味着HD DVD的灭亡,除非盗版商有能力将BD标题转制成HD DVD盗版再发行。

对比这次的HD DVD与BD之争与当初的SD和MMCD大战,我们能表现,对版权保护力度大的一方最终赢利了更多的内容提供商的支持。DVD时代的SD因为版权保护得更好,而让MMCD最终低头,此次BD也是因为在版权保护上更为严格。但HD DVD则似乎走向了中庸之道,向IT产业走近了一部,而这其中有一个重要的因素,那就是微软。

    • 评论
    • 分享微博
    • 分享邮件
    邮件订阅

    如果您非常迫切的想了解IT领域最新产品与技术信息,那么订阅至顶网技术邮件将是您的最佳途径之一。

    重磅专题
    往期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