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行者

行者学院 转型私董会 科技行者专题报道 网红大战科技行者

知识库

知识库 安全导航

至顶网存储频道EMC市场总监梅敏玲:存储宝箱销售达到预期

EMC市场总监梅敏玲:存储宝箱销售达到预期

  • 扫一扫
    分享文章到微信

  • 扫一扫
    关注官方公众号
    至顶头条

EMC公司4月发布的存储宝箱引起了业界广泛的兴趣,媒体、分析机构、先锋用户纷纷给予高度的评价。

来源:Stor-age.com 2008年7月7日

关键字: NAS Intel 存储宝箱 EeePC

  • 评论
  • 分享微博
  • 分享邮件

在本页阅读全文(共2页)

新型号三季度发布

    记者:外观设计方面与企业级产品有何不同?

    梅敏玲:企业级产品有好的机房环境,防尘,防静电,温度适当。EMC存储宝箱不可能要求这样的环境,只要PC和笔记本能适应的环境,存储宝箱都要能够适应。另外,放在家里的东西不能太占空间。EMC已经发布的400系列存储宝箱,支持4块硬盘,体积只有一台PC主机那么大。小企业对功能要求高一些,例如硬件可靠性要求高,这就用到RAID 5技术,需要至少插4块硬盘,因此体积不可能太小。家庭用户不需要那么多功能,因此,体积可以小一些。第三季度,EMC将发布200系列的存储宝箱,支持两块硬盘,体积会更小。

    记者:即将发布的型号为什么比第一款还小,只支持2块硬盘?

    梅敏玲:不同客户有不同需求,即将发布的新一款EMC存储宝箱虽然只支持两块硬盘,但我们采用的是500G硬盘,总的裸容量同样为1TB,未来可以升级到2TB。

    记者:新型号的定价多少?

    梅敏玲:具体价格还不能公布,我可以给你一个大致的数字。已经上市、1TB(4x250GB)配置的EMC存储宝箱,在中国零售定价为人民币8,980元。200系列、1TB配置的存储宝箱,价格至少低一半。

    记者:EMC存储宝箱还有其它计划吗?

    梅敏玲:现在还不方便讲。Iomega刚刚收购完成,肯定有一些新的计划会出来,我们内部已经在开会讨论。目前可以公布的是,EMC在第三季度将会发布200系列、支持两块硬盘的存储宝箱。同时,Iomega进来以后,EMC在这一市场的速度会更快,覆盖的客户将更广。

与Iomega整合

    记者:合并后的产品整合有时间表吗?

    梅敏玲:Iomega的产品跟EMC没有重叠,因此合并后Iomega将相对独立。EMC新成立的家庭及小企业产品部门,主要就是Iomega,只是加入了EMC Retrospect软件部分。EMC Retrospect软件是一款为PC提供数据备份保护的软件,在全球备受嘉奖和欢迎,为全球超过1000万台PC提供数据保护。EMC存储宝箱捆绑了这个软件。Iomega也有一款产品采用这个软件。因此,EMC Retrospect软件进了这个部门。

    记者:EMC存储宝箱也进这个部门吗?Iomega的技术会与存储宝箱整合吗?

    梅敏玲:EMC存储宝箱的一部分是硬件,一部分是软件。产品易用、多媒体、备份等功能,都是通过软件来实现的。这款软件完全由EMC开发。硬件是基于Intel平台的,性能很强,CPU、内存等配置比市场同类产品都要强。合并后,Iomega具有满足不同客户需求的产品。

    记者:EMC存储宝箱也进这个部门吗?Iomega的技术会与存储宝箱整合吗?

    梅敏玲:肯定会整合。目前EMC存储宝箱已经属于EMC家庭及小企业产品部门。收购Iomega后,EMC将更广泛的产品线,以满足家庭及小企业用户的需求。

    记者:原来Iomega的产品在中国有销售吗?

    梅敏玲:据我所知,Iomega目前在中国没有直接销售,主要通过代理销售。

既竞争又合作

    记者:NETGear也推出了Ready NAS系列产品,跟EMC存储宝箱是竞争的。EMC如何定位自己?

   梅敏玲:EMC跟其它厂商不全是竞争,也有合作。NETGear的有些小型NAS产品就捆绑了EMC Retrospect软件。还有给EMC存储宝箱带来易用性等功能的操作系统软件叫Lifeline,也可以OEM给家用NAS的供应商。可以说,EMC对其它厂商的主要区别在于,EMC在信息管理方面很强,信息管理也是我们的核心策略。而其它厂商是以网络为核心的。

   记者:日本Buffolo公司推出了只有U盘大小的NAS。您怎么看?

   梅敏玲:我不太清楚你所说的Buffalo产品。不过,不同的产品可以满足不同的客户需求。例如,单硬盘的NAS可能满足客户存储数据、在网络上共享数据的需求,但也许不能防止硬盘损坏带来的数据丢失。此外,这样的产品应该不能实现自动备份和一些多媒体支持。

   记者:据您所知,除了Buffalo和NETGear,这一市场还有其它有实力的厂商吗?

   梅敏玲:有一些台湾品牌。但比较大一点的就这两家。 

    • 评论
    • 分享微博
    • 分享邮件
    邮件订阅

    如果您非常迫切的想了解IT领域最新产品与技术信息,那么订阅至顶网技术邮件将是您的最佳途径之一。

    重磅专题
    往期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