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一扫
分享文章到微信
扫一扫
关注官方公众号
至顶头条
作者:存储时代——张广彬 2006年12月18日
关键字:
在本页阅读全文(共12页)
外患——闪存的“越界反击”
正如上文所说,硬盘行业急于转向垂直存储技术,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受到了来自闪存的压力。特别是在2006年,闪存所取得的一系列实质性进展让很多人做出了“闪存将要取代硬盘”的判断。
1英寸:“收复失地”之势难挡
面临压力最大的是1.0英寸和更小的0.85英寸硬盘,种种迹象表明,它们被闪存“取代”是迟早的事,甚至很有可能坚持不到2010年。
取代就取代呗,为什么还要打上引号呢?大家不妨想一想,在1999年IBM推出Microdrive之前,有多少人能想到数码相机和PDA等手持设备可以用上硬盘呢?这些可以随身携带和移动中使用的消费类产品一向都是闪存的后院,至多有不开眼的低档货用用软盘了事。
IBM将Microdrive设计成CF卡规格是很明智的,因为存在众多机械元件的数码相机并不比硬盘更抗震。虽然有不少人一边捧着配有不同档次镜头的单反相机,一边慷慨激昂地描述微硬盘是多么的脆弱,却不见他们说“相机(镜头)摔坏没事,只要照片没丢就行”之类的话。
更进一步说,硬盘侵入闪存传统领地的事件偏偏发生在1999年,可以说是偶然中有必然。这正是全面从MR磁头过渡到GMR磁头、揭开连年100%增长序幕的一年,Microdrive的容量在一年后就上升至1GB,一个当时的闪存产品难以望其项背的水平。于是乎,1英寸硬盘得到了较为普遍的认可,仿佛它本来就应该在这里,而不是迟早会被赶跑的闯入者。
不过,1英寸硬盘直到被苹果的iPod mini采用才开始大红大紫。已观望许久的希捷和WD(西部数据)终于坐不住了,在一年之内相继进入1英寸硬盘市场。现在看来,这个时机很不好,因为磁录密度正遭遇增长难关,而闪存则开始显露出强劲的上升势头,外部环境与Microdrive诞生时不可同日而语。果然,2005年9月,苹果推出基于闪存的iPod nano,可怜iPod mini还没活到两岁就被无情地取代。
什么叫“生不逢时”?请看上图
当时1英寸硬盘的容量已经可以达到8GB,两倍于iPod nano的4GB。但是典型的音频文件通常只有几个MB大小,数GB的容量对大多数用户来说已经足够,提高一倍所能产生的边际效应很小。反而是硬盘在功耗和抗震能力上的弱点暴露无遗——特别是后者:人们不大可能在慢跑锻炼的过程中拍照或使用PDA,但却普遍希望音乐还能照听不误。
不知道是不是嫌微硬盘将要碰到的钉子还不够多,两家闪存大厂东芝和三星玩起了0.85英寸硬盘。作为“过来人”的日立(Hitachi GST)很清楚,0.85英寸硬盘虽比1英寸硬盘更适用于手机,却也因为尺寸的缩小而丧失了仅有的容量优势,将在与闪存的竞争中全面处于下风。退一步说,即使容量能够每年增长100%,可能也没有多大意义——对(目前的)手机用户来说,8GB和4GB有很大的区别吗?所以,传统的硬盘厂商们最终都没有趟0.85英寸这滩“浑水”。
出来混,迟早要还的。硬盘在自己强势的时候发动了对闪存的进攻,等到对方缓过劲来,不仅要归还已经侵占的“领土”,可能还必须“割地求和”,真可谓“五年河东,五年河西”啊……
如果您非常迫切的想了解IT领域最新产品与技术信息,那么订阅至顶网技术邮件将是您的最佳途径之一。
现场直击|2021世界人工智能大会
直击5G创新地带,就在2021MWC上海
5G已至 转型当时——服务提供商如何把握转型的绝佳时机
寻找自己的Flag
华为开发者大会2020(Cloud)- 科技行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