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一扫
分享文章到微信
扫一扫
关注官方公众号
至顶头条
作者:存储时代——张广彬 2006年12月18日
关键字:
在本页阅读全文(共12页)
垂直记录技术的潜力
作为继MR和GMR之后的又一项足以改变行业竞争格局的重大技术,垂直记录承载着几乎是“空前”的重托,因为前两者问世时硬盘所面临的威胁没有这么严重,各厂商采纳的紧迫性不是很大。
垂直记录则肩负着推动硬盘行业从磁录密度低增长率的泥潭中走出的重任。磁录密度增长率连续三年不超过33%,而且是“非不为也,实不能也”,这在3.5英寸规格成为市场主导以来是绝无仅有的。面对闪存咄咄逼人的气势,硬盘只有用100%的年增长率来反击,才有可能化解各种不利的流言。
可是垂直记录做不到,各硬盘厂商允诺的磁录密度年增长率仅为40%。根本原因在于,垂直记录技术的增长空间有限——公认的数字是10倍。如果以每年增长40%来计算,大约可以维持7年。
可以将Barracuda 7200.10看作垂直记录技术走向普及的标志
不过这个10倍怎么计算还是个问题。第一款垂直记录硬盘——东芝MK4007GAL/MK8007GAH的磁录密度为133Gb/sq.in,日立(Hitachi GST)Travelstar 5K160的磁录密度为131Gb/sq.in,同属第一代垂直记录硬盘的希捷Momentus 5400.3、Barracuda 7200.10基本上也是这一水平,如果在这个基础上×10,意味着垂直记录技术将能使硬盘的磁录密度超过1Tb/sq.in!
然而,现在可以确认的是垂直记录技术可以将记录密度提高到600Gb/sq.in以上,如果与第一代垂直记录硬盘的水平相比,勉强可以算成5倍。9月中旬,日立在庆祝硬盘诞生50周年时,宣布利用垂直记录技术获得了345Gb/sq.in的磁录密度,这大约是第一代垂直记录硬盘的2.5倍,预计到2009年可以用于量产产品,算来年增长率恰好在40%左右。希捷则表示届时将能达到421Gb/sq.in,也就是今后三年的平均增长率为50%。
即使垂直记录技术能够达到1Tb/sq.in的水平,也不能高兴得太早。MR磁头在9年里将3.5英寸硬盘的磁录密度提高了近30倍,年增长率达60%;GMR磁头用同样的时间将磁录密度提高了40余倍,连续数年增长100%。相比之下,磁录密度提高10倍和40%的年增长率,未免有些拿不出手。
MR和GMR在3.5英寸硬盘中的磁录密度(每平方英寸)发展对比
磁头 | 首款产品 | 磁录密度(年份) | 末代磁录密度 | 倍数 | 年增长率 |
MR | IBM 0663 | 131.8Mb(1991) | 3.6Gb(1999) | ≈27 | 60% |
GMR | Deskstar 16GP | 2687Mb(1998) | 120Gb(2006) | ≈44 | 100% |
当然,现在就质疑垂直记录技术的潜力还为时过早,随着基础科学和材料科学的发展,提高到15~20倍的可能性是存在的。厂商们首先要解决目前面临的挑战——引入垂直记录技术需要磁头和盘片同时做出相应的改变,而继续增长的需求又是那样的急迫,这对整个行业的转换能力是个很严峻的考验。好在,东芝、希捷、日立、WD、富士通(Fujitsu)和三星(Samsung)均已推出采用垂直记录技术的产品,主要的硬盘厂商都将“垂直”进入2007年。
无论如何,垂直记录技术为硬盘的容量提供了继续增长的空间,但在未来五年中我们恐怕很难再看到连年超过60%的高速增长了。
如果您非常迫切的想了解IT领域最新产品与技术信息,那么订阅至顶网技术邮件将是您的最佳途径之一。
现场直击|2021世界人工智能大会
直击5G创新地带,就在2021MWC上海
5G已至 转型当时——服务提供商如何把握转型的绝佳时机
寻找自己的Flag
华为开发者大会2020(Cloud)- 科技行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