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行者

行者学院 转型私董会 科技行者专题报道 网红大战科技行者

知识库

知识库 安全导航

至顶网存储频道InfiniBand要卷土重来了吗?

InfiniBand要卷土重来了吗?

  • 扫一扫
    分享文章到微信

  • 扫一扫
    关注官方公众号
    至顶头条

为什么IB技术会卷土重来,并再次被看作是FC的掘墓者(上世纪90年代末,这种观点也曾风靡一时)?它对于本地连接又有着多么重大的意义?

作者:刘谦(编译) 2006年9月21日

关键字: iMoive IB

  • 评论
  • 分享微博
  • 分享邮件

在本页阅读全文(共2页)

InfiniBand为何出师不利?

就在几年以前,那时的InfiniBand(以下简称为IB)技术可以说是一种被认为能够风靡全球,迅速地替代本地和存储连接,解决各种技术和应用难题的革命性技术。这种观点在上个世纪末和本世纪初的那段时间被很多组织和初创企业所坚信。据我所知,有很多人在那段时间均投身到IB领域的初创企业中 ,希望能够大展宏图。但一段不长的时间过后,就都无疾而终了。IB的失败是应归于网络经济泡沫的破灭呢?还是由于其自身的不足所导致的呢?

如今,IB正在酝酿着卷土重来,虽然不会再像几年前那样被神化了。那么为什么IB能够重新进军存储和通信连接领域呢?而思科(Cisco)又为什么会收购一家IB企业——TopSpin呢?要知道,如今已不再是1999年了。

在这篇文章中,我会为大家解释为什么IB技术会卷土重来,并再次被看作是Fibre Channel(FC)的掘墓者(上个世纪90年代末的时候,这种观点也曾风靡一时),而它对于本地连接又有着多么重大的意义。

目前的IB,还不是一项主流技术,尤其对于存储而言。但随着时间的流逝,这些都会慢慢地实现。IB现在主要应用在很多高性能计算(High-performance Computing,HPC)领域。

也许你还有些印象,在上个世纪末和本世纪出的时候,大多数服务器使用的都是简单的64位/66MHz的PCI接口,其理论传输峰值为532MB/s。Sun在那时依然销售并支持SBUS。而有些厂商还在使用更慢的VME总线。那时的SGI能够提供一种更快的基于其HiPPI6400(High Performance Parallel Interface)互连标准的总线技术,但这仅是一种私有技术。虽然SGI曾一度游说业内其他的厂商来共同支持其HiPPI6400标准,但最终没能如愿。在我看来,HiPPI6400失败的原因和IB的基本相同。

在那段日子里,很多IB厂商如雨后春笋般迅速出现,推出各自的InfiniBand主机通道适配器(Host Channel Adapter,HCA)。那时的服务器市场主要由Compaq、HP、IBM和Sun所把持。其中只有Sun是开放驱动接口的,而IB所需要的可不仅仅是驱动接口。这个市场当时被大型的服务器厂商所控制,其所有软件接口也处于非开放状态。因此这些IB厂商必须要说服那些服务器厂商共同支持他们正在开发的产品。而结果也正如后来我们所看到的那样,那些服务器大佬们有着各种各样的理由来对这个新技术不屑一顾:

  • 即使对于以最高的532MB/s的理论峰值来运行的PCI总线来说,也只能占用IB性能的一小部分。更不要说速度更慢的大多数总线技术了。IB的性能太超前了。
  • 服务器厂商更愿意销售自己的产品,而FC技术在当时还很新,同时也已上市。存储厂商也不打算支持IB。因此IB只好在另外的本地高速内部连接领域内寻求出路。
  • 厂商们能从IB中得到什么呢?所有厂商的投资都是要获得回报的。而IB的出现则彻底摒弃了原有的以太网基础。
  • 一些生产高端产品的厂商们都拥有自己的专有连接技术。IBM那时也有自己的交换机计划,而SGI则在发展推广自己的HiPPI6400标准,以弥补PCI在性能上的不足。因此IB厂商在当时备受冷遇。

综合以上原因,IB在发展的初期就备受打击,但随即又迎来了新的转机。也正是在那段时期,基于Linux的集群技术开始成为了HPC领域的重要应用。这些集群应用急需一种高性能的内部连接技术。就像Myrinet、Quadrics和Dolphin的那些可以提供高速的DMA(Direct Memory Access,直接内存存取)连接和低延迟的技术。这些厂商随后又开始对MPI(Message Passing Interface)进行修改,以配合并行应用的使用。随后这些技术被一古脑地塞进机器内标准的PCI插槽中,并配合开放的驱动在Linux环境中轻易地实现了整合。很自然地,有些服务器厂商开始思考把这些技术用于他们的SMP(Symmetrical Multi-Processing,对称多处理)集群中。而这些厂商所生产的NIC卡却有着带宽和潜伏期的限制,这并非是NIC卡在设计上的问题,而是其所连接的PCI总线的局限性。其性能与所要求的相距甚远。

快速回顾这几年,你会发现这些厂商一直在发展PCI技术,从PCI-X到PCI Express。虽然发展速度不是很快,但可以肯定的是,PCI总线已经发展到能够满足IB速度需求的程度了。

    • 评论
    • 分享微博
    • 分享邮件
    邮件订阅

    如果您非常迫切的想了解IT领域最新产品与技术信息,那么订阅至顶网技术邮件将是您的最佳途径之一。

    重磅专题
    往期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