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行者

行者学院 转型私董会 科技行者专题报道 网红大战科技行者

知识库

知识库 安全导航

至顶网存储频道BD/HD DVD Q4决战:回顾与展望

BD/HD DVD Q4决战:回顾与展望

  • 扫一扫
    分享文章到微信

  • 扫一扫
    关注官方公众号
    至顶头条

本文作者是本站的一位热心的读者,为一名在美华人,长期关注HD DVD与BD的竞争态势。由于身处美国,也可以获得很多第一手的资讯……

2007年10月26日

关键字: HCAP BD 蓝光 Blu-ray

  • 评论
  • 分享微博
  • 分享邮件

在本页阅读全文(共4页)

第四季度展望:PS3与低价影碟机是关键吗?

笔者认为决定格式大战结果的既不是Sony的PS3,也不是东芝的廉价甚至亏本销售HDDVD播放机的策略,更加不是两种格式的物理差异(容量,带宽)。格式大战取决于两点,首先是交互性,其次是Blu-ray DL 50GB ROM的生产技术能否达到量产要求。

Sony希望通过PS3游戏主机的出货量来迅速达到普及Blu-ray电影的目地。Sony的这个策略,目前来看是完全失败了,在PS3中强制Blu-ray播放,不仅造成了PS3上市落后对手Xbox360一年,较高的售价和蓝光光驱OPU产能限制也使原先06年底,两百万的PS3销售量目标变成笑谈。在PS3上市的一周年之际,Blu-ray电影光碟的销量和当初向好莱坞许诺的量产模式也是毫不沾边。平均一张目录标题发行销量,在5000-8000张左右。和DVD同日上市的,销量一般在2-5万左右。年度重磅标题比如300,007等大制作,在10-20万之间徘徊。总体销售量,在DVD市场的1%左右。最新数据表明,Blu-ray在07年,前三季度所有发行的销量总和也只有260万套。要知道变形金刚DVD,第一周的销量就是840万套。

PS3唯一的成果就勉强让Blu-ray的销售量在07年领先对手HD DVD两倍左右。但是由于高清产业总体的量是如此微不足道,Blu-ray的这个两倍的领先,从统计上没有说服力。而且好莱坞还没有任何一家制片商从高清产业中获利,所以销售上的领先的实际意义进一步被打折扣。 派拉蒙退出支持Blu-ray,单独发行HD DVD的决定可以明显看出Blu-ray所谓销售领先的脆弱性。

HD DVD方面,由于PS3出货的战略压力和硬件支持厂商的不足。东芝一开始的策略就是廉价甚至不惜亏本的方式来卖HD DVD播放机,抢占市场分额。第一代HD DVD播放机的成本估计在700美元左右,但是实际售价只有500美金。第二代播放机中的经济型号A2更是经常有200美金并免费送5张HD DVD电影的促销。带1080p输出A20售价也不超过400美金。就算是带有先进视频处理芯片的东芝二代旗舰XA2,540美金也就可以买到。

历史表明200美金是打开大众市场的关键价格线,但是07年,第二季度末最新的数据表明,HD DVD的硬件播放机销售量也仅仅领先对手(不包括PS3)10个百分点而已。低价倾销的策略似乎没有起到预期的作用。伴随的光碟销售数据也不理想,今年截至第三季度,所有发行的总销售量仅有1.4 million。

微软公司低价发行的配合游戏主机Xbox360(和电脑)使用的HD DVD光驱,虽然销量接近50万,但是反应到具体的光碟销量上,效果也不明显。

总体上,两个阵营在推广硬件方面都使出了吃奶的力气。一方是用新一代游戏主机来迅速打开普及之门,一方是打破了常规的电子产品的降价曲线,亏本抢市场。但是效果都很差。

笔者认为原因很简单。DVD实在是太成功了。

DVD已经完美满足了大部分人的需要。很多人甚至认为DVD已经是高清晰度了。老百姓根本不觉得有什么必要升级到高清。同是光盘媒体的HD DVD/Blu-ray也没有提供任何比DVD更吸引人的易用性(DVD比VHS和LD都易用多了)。最后好莱坞在高清标题上平均高于DVD 5-10美金的售价和格式大战的不确定性,使得情况更加糟糕。

高清光盘产业,要说服DVD的消费者升级,要打开DVD未能打开的新市场,仅靠高清画面是死胡同。只有靠先进的交互性才能让消费者真正感到下一代的含义。才能和DVD拉开足够的区分度。从而真正启动市场。

从这点上来说,HD DVD是比Blu-ray更加有希望率先建立赚钱商业模型的高清格式。而且HD DVD在复制上,由于和DVD生产线的兼容性,已经完全具备量产能力。最大的光盘复制生产线制造商Singulus,迄今已经出货300条能够制作HD DVD和DVD的生产线,而且现有的DVD生产线,花费少量代价,也可以升级到HD DVD。HD DVD的cycle time和yield(良品率)也和DVD在一个水平上(2.5s-3s cycle time,92-95% yield)。第四季度中国廉价播放器的登场北美,应该能起到锦上添花的作用。

反观Blu-ray,交互性由于硬件支持的问题,几乎处于和DVD一个水平,很多发行的菜单用的是HDMV,而非BD-J。HDMV只不过是一个DVD菜单加强版,实现的效果和HDi相差太多。拿华纳公司将要发行的终结者3为例,虽然这张Blu-ray标题由于交互性(画中画)的问题,几乎落后HD DVD大半年才发行。但是即使如此,根据华纳的官方声明,这种姗姗来迟的Blu-ray标题中的画中画还是假的。交互性的落后,也是派拉蒙抛弃Blu-ray的原因之一。

而且目前很多消费者已经意识到Blu-ray播放机中的Profile问题,为了等待Profile 1.1或者Full Profile的播放机,只能推迟购买决定。

在复制方面,Blu-ray就更脆弱。双层50GB的复制技术,目前可以说。只有Sony自己的DADC掌握。具有DL 50GB生产能力的厂家,除了DADC,也就是为华纳复制光碟的Cinram。而Cinram也是在今年中期才将Blu-ray的单层25GB生产线刚刚升级到具有50GB能力。上面提到的Singulus,同期的Blu-ray生产线出货量,在年报上是零(小于三条都作为零处理)。

Sony等BDA阵营成员一直宣传DL 50GB复制技术很快成熟,2005年就宣称良品率达到80%,但是在2007年的十月份,DADC又有报道说,Blu-ray双层的良品率顺利达到75-80%。

事实上真正的良品率和cycle time只有Sony自己知道。从来没有在第三方的技术文档中单独佐证过。而HD DVD的类似数据,早就被公开的被写在各个厂家的技术文档中。而且不断的有业内人士指出,好莱坞支持Blu-ray的制片商,要复制50GB的光碟都要排队,从其他独立复制商这里的传言是50GB的良品率还不到50%,cycle time要超过4.5s。

目前双层光碟复制问题没有影响到实际标题发行的唯一原因就是目前的高清市场量太小。DADC的生产能力,在良品率极低的情况下也足足应付。一旦市场启动,50GB的复制产能问题立即就会浮出水面。派拉蒙技术主管在就抛弃Blu-ray接受的采访中,也明确了这点。

高清大战的展望这篇文章,到此要收尾了。笔者是视频发烧友,并不在乎交互性等花俏的东西。但是也正是因为笔者喜欢高画质的电影软件,希望看到高清光盘产业的成功,所以任何能帮助快速普及的推动力,笔者也都是欢迎的。我想读者也一定能跳出自身的偏好,在全局上看问题。

目前高清市场还在雏形中,甚至有可能整体夭折。第四季度,两个阵营都会发力。HDDVD欲借助廉价播放机,Shrek3等标题的交互性联网功能,和成熟的复制产能支持,抢先打开局面。Blu-ray阵营借助在PS3上降价,众多品牌的播放机合力宣传,Disney,FOX和Sony的重磅标题等争夺眼球。笔者认为如果HD DVD在第四季度不能建立有效的滩头阵地(播放机销售量超过1百万),那么Blu-ray阵营借助在广泛产业链支持下的迅速降低的元件成本,渐渐成熟的交互性支持,和仍然占优的好莱坞支持下,会后发制人。

其实说到底,好莱坞是对格式大战的最终结果有生杀大权的。谁能先取得100%的好莱坞支持,谁就获得了格式大战的胜利。好莱坞虽然知道格式大战的不确定性会为产品普及带来不利因素,但是要让老百姓放弃DVD,升级到新的格式。如果播放机的价格曲线还是有CE厂商来控制,遵循DVD时代的降价曲线的话,无疑是太慢了。股东对利润增长的压力,让这些好莱坞的高管们没有耐心。

而格式大战是好莱坞对价格曲线施加压力的最有效武器。通过格式大战,好莱坞不仅迫使Sony在PS3中强制Blu-ray播放功能,也使HD DVD阵营在上市的第二个年头,已经把播放机价格降到了200美元以下(扣除赠送的电影光碟价值)。在标题制作方面,好莱坞也几乎是无偿的得到了微软和Sony等的技术支持。复制方面,Sony的DADC也无偿承担了Blu-ray光碟的高昂的复制开销。

整个格式大战,看似是CE厂家主唱,其实幕后真正笑得最开心的还是好莱坞。目前的市场风云,其实可以看作电影巨头对两个格式的评估和市场实验。一旦实验结果明确,条件成熟,我相信好莱坞会齐心选择单一格式,真正的结束格式大战的。笔者认为时间是2008年的圣诞。

    • 评论
    • 分享微博
    • 分享邮件
    邮件订阅

    如果您非常迫切的想了解IT领域最新产品与技术信息,那么订阅至顶网技术邮件将是您的最佳途径之一。

    重磅专题
    往期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