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行者

行者学院 转型私董会 科技行者专题报道 网红大战科技行者

知识库

知识库 安全导航

至顶网存储频道BD/HD DVD Q4决战:回顾与展望

BD/HD DVD Q4决战:回顾与展望

  • 扫一扫
    分享文章到微信

  • 扫一扫
    关注官方公众号
    至顶头条

本文作者是本站的一位热心的读者,为一名在美华人,长期关注HD DVD与BD的竞争态势。由于身处美国,也可以获得很多第一手的资讯……

2007年10月26日

关键字: HCAP BD 蓝光 Blu-ray

  • 评论
  • 分享微博
  • 分享邮件

在本页阅读全文(共4页)

Blu-ray和HD DVD规格差异与实际视听区别

前文从企业战略利益冲突的角度,剖析了格式大战形成的原因。东芝是倔强的。在微软的大力帮助下,孤军和其他日系韩系电子厂家作战。东芝咬定了Blu-ray双层50GB ROM光碟在复制商业化上的弱点,欲借助廉价的HD DVD播放器和领先Blu-ray的电影交互性抢在Blu-ray之前建立一个成功的商业模式。

本篇主要分析一下,对于消费者来说,Blu-ray和HD DVD规格差异到底会对实际观看电影带来何种区别。

一:Bandwidth带宽

大家可能认为,Blu-ray双层光碟50GB和HD DVD双层30GB的容量之差是最显著的区别。笔者认为,Blu-ray和HD DVD最重要的差异不是容量,而是带宽。

HD DVD的光盘读取速度是1X,数据传输速率是36Mb/s。视频允许的最高码流是29.4Mb/s,整体合成允许的最高码流是30.24Mb/s。Blu-ray的光盘读取速度是1.5X,数据传输速率是54Mb/s。视频允许的最高码流是40Mb/s, 整体合成允许的最高码流是48Mb/s。

带宽和数据传输速度无关,指的是整体合成所允许的最高码流!对于HD DVD,这个值是30.24Mb/s,对于Blu-ray,这个值是48Mb/s。

举一个例子,制作一部1920X1080的高清电影。带宽主要分给三部分:视频,音频,花絮。

a. 视频,假设视频要到达完美效果,没有压缩失真,甚至和母带几乎无法用肉眼区别的效果。所需的平均码流对于VC-1和H.264这样效率高的先进编码技术来说,一般在12Mb/s-20Mb/s之间。困难场景(高速运动,含随机电影胶片颗粒(film grain),摇滚音乐会上的灯光等)要达到无失真的母带水准,时常需要视频码流达到25Mb/s-35Mb/s的峰值。

b. 音频,高清格式通常采用如下机种格式。

1. 有损压缩:杜比实验室开发的Dolby Digital Plus(简称DD+)。DD+其实是AC3 5.1的改进版本。在DVD时代的AC3 5.1声道基础上,进一步允许高码流,7.1声道等。通常DD+的码流在HD DVD的发行上是640Kbs CBR或者1.5Mbps CBR。Blu-ray由于细微规范限制(Blu-ray要用DD+,据说是规范要求是7.1声道),一般都采用640Kbps的传统DD 5.1(即AC3 5.1),当然即使是传统AC3 5.1,码流也要比DVD时代的480kbps限制要高。DTS公司开发的DTS-HD,也是有损压缩音频格式。但是采用的标题很少。

2. 无损压缩(Lossless Compressed)由杜比实验室开发的,基于MLP技术的无损压缩音频格式Dolby TruHD(DTHD)。或者DTS公司开发的DTS Master Audio(类似于Dolby TruHD,属于无损压缩)。

3. 无压缩(Uncompress)的LPCM声轨,

无损压缩和无压缩的码流对比如下。

*这里还要注意的是,LPCM无压缩声轨是CBR。而DTS Master Audio或者DTHD都是VBR

c. 花絮,花絮中消耗带宽的,就是画中画功能。早期的画中画,都是由传统的MPEG2来压制的,码流一般在3-4Mbps,最新一批标题所带的SD清晰度的画中画都改成VC-1来压缩,码流在2Mbps左右。

上述三项内容的带宽如何分配呢?

在分配带宽预算时。光碟上所有的声轨,电影视频,画中画,字幕等所占有的带宽之和要控制在规定值内!并非只计算用户实时观看的内容。也就是说,即使用户从来不看画中画,也不听光碟上的西班牙语和法语声轨,画中画和两条声轨仍然占用总体合成的带宽。

比如一部电影包含一条码流为2Mbps的画中画,一条5.1声道的16bit/48hz的DTHD无损压缩声轨(3Mbps),两条码流为640Kbps的DD+声轨,一条64Kbps的评论声轨。拿HD DVD的码流限制30.24Mbps来说,那么留给视频峰值码流只剩24Mbps。

很多视频发烧友认为在很多压缩困难的场景,24Mbps的峰值码流是不够。而且DTHD声轨假设是和母带精度一致的24bit/48khz,那么由于要多分配2Mbps给声轨,视频峰值的码流会进一步被限制在22Mbps。

对于Blu-ray,这个问题就不存在了。我们可以看到很多Blu-ray发行是用无压缩的LPCM作声轨,在欧洲的有些发行中甚至带有两条LPCM声轨。HD DVD标题上,用LPCM无压缩声轨发行的几乎没有。

很多Blu-ray的支持者,嘲笑HD DVD版本的变形金刚不带有DTHD无损压缩声轨的原因就是HD DVD的带宽不够。发行自然风景片为主的R&B Films的总监Richard J. Casey也指出,在Nature’s Journey这个标题的发行上,HD DVD由于带宽限制采用的是26Mbps VC-1 视频和96khz/24bit DTS-HD 有损压缩声轨,而Blu-ray的发行采用的是37Mbps VC-1视频和 96khz/24bit DTS-HD-MA 无损压缩声轨。

Blu-ray的高带宽带来的潜在优势还体现在seamless branching无缝连接这个技术应用上。

一部电影,有时候会有几个不同的版本,比如导演剪辑版,剧场版等。但是这些版本之间的区别往往很小。有了无缝连接,不同版本,相同之处,在光碟上只需要放一个拷贝即可。比如用户选择导演剪辑版,播放器只需在特定的位置,过渡到导演剪辑版对应的片段,无缝指的就是过渡是用户觉察不到的。但是要做这点,在过渡区的前后几秒,视频占用的带宽几乎会等于同时播放两部高清电影。Blu-ray充足的带宽,为seamless提供了的良好的基础。HD DVD由于带宽的限制,无缝链接就相对困难。注意笔者不是说不可能,DVD也有seamless branching一说,但是就是由于DVD的10Mbps的带宽限制,使得这个技术很少应用。

二:交互性

Blu-ray由于参与厂商众多,力量不齐。所以在交互性的问题上,吃了大亏。HD DVD在2006年四月份登场,Blu-ray播放机当时在交互性,画中画支持等方面上根本没有完成,为了对抗HD DVD阵营,只能匆匆上阵。但是要发行未完成的产品,总要有个借口。于是BDA组织,将Blu-ray播放机在规格上分成了三个等级。Profile 1.0,Profile 1.1和Profile 2.0(也成为BD-Live Profile)。虽然所有的等级都需要支持BD-J,但是只有Profile 1.1的机器才需要支持画中画和256MB的本地存储。BDA规定在2007年10.31日后新发售的播放机都需要符合Profile 1.1的要求,不过随着这个日子的临近,现在唯一确认具备1.1能力的,只有韩系的一款将在年底上市的HD DVD/Blu-ray兼容机而已。(当然,PS3也会最终被更新为Profile 1.1) Profile 2.0在1.1的基础上,要求播放机支持互联网和至少1Gb的本地存储。但是Profile 2.0永远都不是强制的。

反观HD DVD,所有的播放机都要求完全支持HDi,画中画,互联网。否则播放机上不能标注HD DVD的logo。 HD DVD机器,将来也许也会有两个表现等级(Performance Level)之分。目前的播放器都至少是等级一,表现等级二的机器要求具有24p输出和通过USB等方式,连接外部存储器。不过表现等级和Blu-ray的Profile不同,并不会影响用户欣赏交互性。目前很多HD DVD播放机已经具有24p的输出功能,预留的USB接口,据说能通过升级固件的方法,连接外部存储器。

由于两个阵营,在硬件上对交互性支持的迥然不同,导致目前HD DVD的发行所具有的交互性已经大大领先的Blu-ray阵营。画中画评论,网络下载购物等都是Blu-ray不具备的。(Blu-ray所仅有的几部画中画标题,是假的画中画。真正的画中画指的是第二条视频独立于主电影视频,用户可以随时激活和去除。)

三:24p

对24p的支持上,其实两个阵营是完全相同的。放在这里强调,是因为由于很多恶意的宣传,让不少视频发烧友认为HD DVD不支持24p压缩,只有Blu-ray才支持原生的24p模式。

首先解释一下什么是24p,为什么很多人看重原生支持24p。

大家都知道,电影拍摄是24个完整画面每秒。电影公司通常用有DI,D5 Tape(来自于HDCAM SR,HDCAM)等方式来保存内容。但是不管是那种母带格式,对于电影素材来说,都是采用24幅完整画面每秒(我们就称为24P),不存在任何隔行的情况。

DVD时代,由于SDI的传输规格限制等因素,24P的母带必需用480i60的隔行方式传送给编码器的,编码器在编码之前,必需对隔行的480i60的信号进行IVTC(3:2反交错)处理,将其恢复到480p24,然后再进行压缩。24P母带由逐行变成隔行,然后480i60隔行信号由IVTC还原为逐行再压缩这些多余的过程会造成很多DVD时代为人诟病的错误。

HD DVD/Blu-ray的高清时代,这个问题就不存在了。HD-SDI标准可以传输1080p24。视频编码器(encoder)的任务也就简单了,24P进入编码器,24P出编码器。整个过程完全都是逐行处理。

既然简单明了,那么怎么会有混淆呢?原因在于,起初HD DVD的24p视频流,和Blu-ray的24p视频流在文件头上有一句话微小差异。HD DVD的24p视频流,在文件头的metadata部分,有一句3:2的sequence header。这句话的作用就是告诉HD DVD播放器内的视频解码器,对24p的视频流进行3:2下拉处理,将24p转换成为60i输出。

而Blu-ray的24p视频流的文件头,相同位置的sequence header就是24p。

就是这简单的文件头中sequence header的差异,造成了很多不必要的误解。

第一个误解通常是HD DVD只支持隔行输出,只支持1080i,不支持1080p。通过上文,读者已经知道,电影的视频流对于两种格式,都是同样的以1080p24方式保存在光盘上。这个也是华纳兄弟可以用同一个压缩,发行两种高清格式的根本原因。

HD DVD阵营在1080p24的视频流前面加上3:2 sequence header,让消费者手中播放机对24p作3:2下拉处理,以1080i60的方式输出。这样的做法是有历史原因的,因为在HD DVD制定规范的年代,99%的消费者的显示设备都不能接收1080p60的信号。1080i60是最普遍的高清信号传输格式。就算是第一代夏普支持1080p60显示的Aquas液晶电视,也只有一个型号能直接接收1080p60的信号。 其次电影的字幕,音轨,还有画中画等素材,都是用60i的时间标准来制作的。最后,1080i60的传输方式能够100%完美无损的传输1080p24的所有信息,只需要对1080i60进行一个3:2的IVT, 就可以将其无损还原成为1080p24了。

在澄清完第一个误解后,还是有不少视频发烧友不满意。他们认为HD DVD对24p的信号,先做3:2下拉,以隔行的方式传输,然后再要通过3:2 反下拉,才还原成为逐行24p信号。这个逐行---隔行---逐行的过程是多余的,违背了发烧友原汁原味的要求(越少处理,对信号的保真度总是越好)。而且要对1080i60的信号进行自适应的正确3:2反下拉,将其还原成为24p,很多消费者的器材做不到。

相比而言,Blu-ray的处理方式就优雅很多,24p的信号既可以像HD DVD那样,3:2下拉,以1080i60隔行方式输出,也可以原汁原味直接用24p方式输出,不加任何额外处理。

HD DVD阵营对于这种呼声,在2007年的五月份,对HD DVD的规格做了微小的改动。允许HD DVD的24p的视频流和Blu-ray的24p带有相同的24p sequence header。对于已经发行的电影标题,东芝更新了播放机的固件,让解码器能够忽略3:2 sequence header,和Blu-ray一样,直接原汁原味的输出24p。HD DVD的24p模式见下图。

HD DVD 24p模式

介绍到此,笔者认为HD DVD的码流限制,在实际中对画质和音质的区别是完全可以忽略的。

首先决定画质的最重要的因素是母带的质量。码流再高,如果母带质量不好,那么画质也是平平的,即使视频码流一直保持在30-40Mbps。比如Batman Begins、Hot Fuzz等的HD DVD发行,平均码流在12-15Mbps,画质依然是参考级别。

其次是编码器的效率和编码人员的技巧和手边的武器库。比如VC-1的最新一代编码器可以自动帮助编码人员,在一幅画面中,找出不足的区域(ROI),对这个区域进行单独的再次编码。

最后也许才是码流限制。业界的共识是对于VC-1和H.264,压缩画质要和母带无区别,码流一般在12-16Mbps,超过16Mbps后,迅速的进入吃力不讨好(Diminish Return)的范围。

对于音轨来说,码流的重要性就更需要商榷了。

Blu-ray的一些极端支持者甚至认为无压缩的LPCM声轨要比同比特精度,同采样率的无损压缩的DTHD声轨要好,就是因为码流高。我只能说这些人连小学都没有毕业,连什么叫做无损压缩都搞不懂。

这里还需指出,很多Blu-ray和HD DVD上带有的无损压缩声轨或者无压缩声轨,都是16bit/48khz的,相对于20-24bit/48khz的电影母带来说,其实还是有损的。

那么一条码流为1.5Mbps,精度为24bit/48Khz的有损压缩声轨和16bit/48Khz的无损压缩声轨到底谁的音质更好呢?后者虽然是无损的,但是前者的比特精度高。

为好莱坞制作《我们是战士》(We were soldier)这张高清标题的混音师公开声称,HD DVD上带有的1.5Mbps有损DD+声轨和母带的实际聆听,效果完全相同。他欢迎任何有不同意见的人,到他的好莱坞工作室中进行盲测。

总之忘掉码流(当然传统的AC3在这里肯定是不行的了),欣赏电影才是正道!

但是交互性和码流完全就是两个极端。画中画,和网络交互性,就算在黑白电视机上,只要不是瞎子,都能看出区别。笔者这里不废话。贴一些HD DVD变形金刚的截图来说明问题。

特技效果画中画演示

制作总监斯皮尔伯格画中画评论

GPS追踪和变形金刚信息实时演示

    • 评论
    • 分享微博
    • 分享邮件
    邮件订阅

    如果您非常迫切的想了解IT领域最新产品与技术信息,那么订阅至顶网技术邮件将是您的最佳途径之一。

    重磅专题
    往期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