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一扫
分享文章到微信
扫一扫
关注官方公众号
至顶头条
在WWDC 2012大会上,苹果公布了诸多iCloud新的改进。它将同步更多的内容,包括苹果iWork系列办公软件 Pages、Keynote、Numbers的文档,以及即将出现在OS X Mountain Lion的Notes、Reminders和系统通知栏的内容。它还能够为iMessage同步100 MB大小的高清视频,为Safari同步标签页。同时,如华尔街日报5月份爆料的一样,iCloud的“照片流”增加了“分享给好友”的功能。
自iCloud发布以来,苹果每次发布会几乎都会提到iCloud,可见苹果对这一产品的重视,而随着可同步的内容增多,可同步的设备范围在增大,iCloud将是苹果所有智能产品的“数据管家”,它或许逐步取代现有的文件系统。
不要忘记,苹果一直呼吁开发者为自己的应用增加iCloud接口,让数据能够在电脑和移动设备,或是更多智能设备之间进行同步。这些文件不是储存在本地,而是储存在iCloud,由它来保管用户的文档、记录、照片、音频等相关的内容。这个“保管”的功能,正是现在文件系统的主要功用。当支持iCloud的应用增多,也意味着iCloud 可同步的内容在增加,它就越有可能取代文件系统。
这让人想起了Google最近推出的Google Drive,基于Google Docs,两者在功能上有相似的地方,只不过实现手法不一样,带给人的感觉也不一样。Google Drive好像是将所有用户的文件都上传到网络之中,然后用户可以通过网络随时随地访问;而iCloud则是让文件在不同设备中同步,让人在不同设备中也可以查阅。
然而,不是所有人都赞同苹果利用iCloud来取代文件系统的做法。Instapaper的开发者Marco Arment之前指出,iCloud虽然方便,然而机制有缺陷:在设备储存空间少的时候,它会自动清除缓存文件夹,这样会导致用户资料的丢失。也有人指出,由于文件存放在不同的应用之中,用户在查找某个文档的时候,也许会出现找不到的情况;由于应用的功能限制,一些文档也许无法顺利地共享给他人;而某些应用中缺乏有效的管理文件的机制,这实际上增加了麻烦。然而,出现这些问题的原因,部分在于iCloud的运行机制以及应用的设计思路,只要作出相应的改进,就能够得到解决。比如说,Marco所指出的“自动清除缓存”这个问题,苹果在升级了iOS之后,问题便得到了解决。
在实际体验中文件系统往往过于庞杂,用户要穿过一个又一个文件夹,才到达得目的地。然而Everthing以及 Mac OS X中Spotlight则不同:这两个工具的搜索速度快且全面。除此之外,文件系统需要用户承担较高的文件管理成本,不再需要剪切、复制、粘贴。虽然文件在不同应用之间的导入导出过程依然麻烦,但并非所有用户都是“工具癖”,大多数人习惯长期使用一个软件或应用来完成某种任务,频繁导入导出的场景并不多见。
在2005年D3大会中,乔布斯就不客气的指出,在苹果研究过的用户界面中,用户很容易就上手,直到他们接触到文件系统,学习曲线开始变得垂直,难度在增加。因此他问:“为什么操作系统的界面是文件系统?”,他还追问:“有没有更好的方法去找到东西?”
他举了众多例子,包括电子邮件、iTunes,他认为这些应用代表了更好的储存方式与操作方式——通过应用来管理储存的资料,能够让人更快的找到自己想要的东西。他认为这是未来的趋势。
通过iCloud,苹果在逐步实现乔布斯当年的预言。
如果您非常迫切的想了解IT领域最新产品与技术信息,那么订阅至顶网技术邮件将是您的最佳途径之一。
现场直击|2021世界人工智能大会
直击5G创新地带,就在2021MWC上海
5G已至 转型当时——服务提供商如何把握转型的绝佳时机
寻找自己的Flag
华为开发者大会2020(Cloud)- 科技行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