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行者

行者学院 转型私董会 科技行者专题报道 网红大战科技行者

知识库

知识库 安全导航

至顶网存储频道吃“软”饭,先要拼“硬”功夫:外置硬盘结构有玄机

吃“软”饭,先要拼“硬”功夫:外置硬盘结构有玄机

  • 扫一扫
    分享文章到微信

  • 扫一扫
    关注官方公众号
    至顶头条

通过介绍本站近期评测的4款来自迈拓和希捷的外置硬盘,向大家展现外置硬盘的发展现状和未来的动向。

作者:存储时代——张广彬 2005年11月22日

关键字:

  • 评论
  • 分享微博
  • 分享邮件

在本页阅读全文(共7页)

FW800、eSATA、RAID和网络硬盘

前面我们对迈拓OneTouch/OneTouch Ⅱ系列和希捷外置硬盘的硬件结构进行了全面的剖析,抛开价格和不便于更换内置硬盘(希捷外置硬盘尤甚,可硬盘厂商们本来就没打算让用户“买椟还珠”)的因素不谈,可以说它们基本上反映了目前市场上主流外置硬盘(盒)的状况。在本文的收尾部分,我们对当前发展方向中的一些要点进行简单的分析。

前面一再强调,外观造型(包括散热)设计是相对个性化的因素,也不是我们关注的外置硬盘的核心技术。什么是外置硬盘的核心技术呢?接口应该说是最重要的一个。上一页已经清楚地表明,USB 2.0和IEEE 1394a是限制外置硬盘性能发挥的瓶颈,要突破这个瓶颈,自然是采用具有更高带宽的接口技术。

首先进入视野的是FireWire 800,这种带宽两倍于IEEE 1394a(800Mbps)的接口技术基于IEEE 1394b,如果能得到充分发挥至少近两年应该不会成为性能瓶颈。2003年1月,迈拓在Macworld上展出了FireWire 800概念驱动器,并最终在2005年6月开始向Mac市场提供迈拓OneTouch Ⅱ, FireWire 800 Edition,这款产品除FireWire 800外,还支持IEEE 1394a和USB 2.0。

Mac市场?没错,在PC环境中很难找到支持FireWire 800的主机,相应的接口卡也很少——即使有又怎样呢?对于PC们来说,eSATA(External SATA,外部SATA)更现实,也更具发展潜力。与现有的常见于内部连接的SATA接口相比,eSATA采用屏蔽线缆和连接器,长度可达2米(内部线缆为1米),插拔寿命也显著提高。

带宽高达1.5Gbps甚至3.0Gbps的eSATA不仅给外置硬盘留下了广阔的性能增长空间,还可以在主机内部的系统崩溃后作为启动盘引导,直接将系统恢复,进一步增大其备份功能的附加值。相比之下,现在的PC机不太容易从IEEE 1394或USB接口的硬盘上启动,尽管Mac机在这方面做得要好一些……

目前已经有部分主板具备eSATA接口,但采用eSATA接口的外置硬盘还没有大量涌现。前面提到的CMS Products已经在销售集成BounceBack Professional备份软件、可引导Windows的Velocity SATA自动备份系统,而硬盘厂商们还没有动作——尽管迈拓早在2003年就展示了采用eSATA接口(当时相应规范尚未定型)的样品驱动器。究其原因,笔者认为,除了具备eSATA接口的主机还不够多之外,硬盘厂商们现有的外置硬盘和PATA接口的大容量内置硬盘产品也是值得考虑的因素。SATA接口在消费市场的普及是从高端开始的,这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大容量PATA硬盘的销售,因此不排除硬盘厂商在最后关头将它们“处理”到外置硬盘中去的可能。

希捷展示的eSATA接口硬盘

当然,上述猜测有点儿“阴谋论”的性质。不过,有一点是肯定的,即具备eSATA接口的外置硬盘,其内部也采用SATA硬盘才比较合算,因为这样的话eSATA接口和内置硬盘之间只需要起保护作用的缓冲IC和一些简单的电路,而不是价格高很多的PATA-SATA桥接芯片。换言之,eSATA外置硬盘的普及不仅需要有更多的主机支持eSATA接口,也有赖于SATA硬盘市场占有率的进一步提高。客观地说,虽然某些外置硬盘(盒)厂商的eSATA产品推出已有一段时间,但eSATA要超越USB和IEEE 1394而真正成为3.5英寸外置硬盘的首选接口至少还得过一两年。

eSATA接口的另一个好处是有利于RAID性能的发挥。去年笔者曾经测试过内置4个3.5英寸硬盘的世仰科技(Accusys)Acuta 4,这台支持RAID 0, 0+1, 5, 5+spare的小型阵列具有FireWire 800、IEEE 1394a和USB 2.0接口,使用后两种接口测试的结果惨不忍睹,如果做RAID 0+1的话可真是“白瞎了”那4个硬盘。今年10月17日正式推出的迈拓OneTouch Ⅲ, Turbo Edition也支持上述三种接口,但只内置两个硬盘,支持RAID 0或RAID 1,对有音视频编缉和备份需求的高端用户来说相对合理些。eSATA的优势在于,在端口多路器(Port Multiplier,简称PM)的帮助下,即使其接口带宽只有1.5Gbps,也足够让2个硬盘充分施展(譬如RAID 0),而如果是3.0Gbps,则可以驱动4个硬盘而不致成为瓶颈。

希捷外置硬盘

不过,笔者并不赞成硬盘厂商的外置硬盘向内置4个(或更多)硬盘的方向发展:从硬盘数量来说,这已进入磁盘阵列的范畴,不太适合继续被称为外置硬盘;从RAID技术来说,RAID 0+1(RAID 10)虽然不复杂,但如果要支持RAID 5(或者像仅支持RAID 0的LaCie Bigger Disk Extreme那样疯狂?也好,那就放弃备份功能吧)必须得有另外的能力。总之,无论从哪个方面来说,都等于进入一个不同的市场区段,并使他们进一步偏离自己作为硬盘供应商的“本份”。

最后的话题是采用网络接口的外置硬盘(姑且称之为“网络硬盘”)。迈拓在今年1月初CES上推出了迈拓共享硬盘(Maxtor Shared Storage,MSS),5月中WD也在E3大展上推出了基于其WD Essential外置硬盘的NetCenter网络硬盘,两者都采用10/100Base-T接口,具有两个USB主机端口(A型)以连接打印机或USB外置硬盘扩充容量,既能在使用配套软件工具(如WD的EasyLink)设置过的主机上作为本地硬盘出现,也可以借助CIFS协议在Windows PC间共享文件夹。8月底,迈拓又推出了Maxtor Shared Storage Plus硬盘

NETGEAR网络存储中心SC101

笔者不太看好硬盘厂商涉足网络硬盘市场的前景——不是因为性能问题(虽然10/100Mbps网络所能奉献的带宽确实有限),而是他们在这个领域没有比较优势。像NETGEAR(美国网件)这样的网络厂商也已经进入了这个市场,而且他们的产品看起来更具吸引力:以NETGEAR的网络存储中心(Storage Central)SC101来说,它具备MSS和NetCenter的主要功能,虽然没有USB主机端口,但却能容纳2个ATA硬盘组成RAID 0或RAID 1。更重要的是,SC101并不提供硬盘,用户可以根据需要决定用1个还是2个硬盘,甚至把淘汰下来的硬盘放在里面(如果只是共享的话),既具有高度的灵活性,又降低了进入的门槛。当然,RAID 0和RAID 1现在都已经是非常大众的技术了,迈拓和WD也可以在MSS或NetCenter中提供,可是作为硬盘厂商,他们必然要内置硬盘,恐怕很难与SC101这样的产品竞争。

这样一来,硬盘厂商的网络硬盘有可能面临这样的两难境地:一方面集成大容量硬盘的传统优势反而成为绊脚石,另一方面如果加入更多的功能,主要还是得基于网络,也就是说会让它更像是一个网络设备而不是存储设备,你说在这种情况下用户是信赖网络厂商,还是硬盘厂商?总之,任何需要在硬盘厂商的主业之外加入太多内容的尝试,都要冒很大的失败风险。

对外置硬盘结构的相关分析到此就告一段落,接下来我们将把话题转向本次外置硬盘横向评测的核心——备份软件及应用,敬请大家关注后续文章。

    • 评论
    • 分享微博
    • 分享邮件
    邮件订阅

    如果您非常迫切的想了解IT领域最新产品与技术信息,那么订阅至顶网技术邮件将是您的最佳途径之一。

    重磅专题
    往期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