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一扫
分享文章到微信
扫一扫
关注官方公众号
至顶头条
作者:存储时代——张广彬 2005年1月24日
关键字:
在本页阅读全文(共5页)
创新造就“重量级”选手
中庸不等于保守,WD Scorpio在材料的使用上颇有创新之处。正如本页的标题所指,WD Scorpio是目前2.5英寸移动型硬盘市场上的“重量级”选手——WD800VE的实测“体重”达到了114(±2)克,比7200RPM的日立Travelstar 7K60(110克)还要重,而绝大多数2.5英寸5400RPM/4200RPM硬盘的重量都不超过100克(通常单碟型号94克~96克,双碟型号98克左右)。究其原因,这是WD为了增强Scorpio顶盖部位的抗压能力,采用了坚硬的不锈钢(而非常用的铝质材料)表面加以保护,防止在操作过程中因顶盖受压变形导致与磁头臂接触而埋下可能造成硬盘受损的隐患。WD声称,Scorpio马达位置顶盖可以承受超过5磅的压力,“大约是业界平均值的1.5倍”。
在WD公司举办的媒体评测沟通会上,有同行对WD Scorpio以重量换安全的作法提出了质疑,认为这会限制其在某些超轻薄机型中的应用。不过,笔者并不这么认为,因为如果一台笔记本电脑已经到了连这十几克重量都要计较的地步,恐怕早就找1.8英寸硬盘去了。另一个洒下较多口水的地方是这个“5磅”的来历,笔者也不觉得这是太大的问题,毕竟厚度相当的不锈钢比铝质材料抗压能力更强,除非WD Scorpio在顶盖的厚度上偷工减料了,但这似乎有些于理不合,WD还不至于轻易授人以柄。
施加在顶盖上的“下压力”怎么度量?
笔者主要考虑的是WD Scorpio的这种做法的必要性有多大。如果像上图那样使用WD Scorpio的话,不锈钢顶盖真的是很有必要,可谁会这么做呢?估计验货或者检修的时候也不会这样做吧?从包装中取出硬盘的时候有可能会这样拿着,但此时硬盘内的所有部件都处于静止状态,即使顶盖产生一定程度的变形也不要紧吧?
当然,顶盖所承受的压力不一定直接来自于手指。现在的笔记本电脑越来越多地将硬盘置于腕托下面的位置,这样在操作时手掌部位向下施加的压力很有可能会传递到硬盘上。可是,2.5英寸硬盘很少会被直接放到笔记本电脑中去(即使如此的话,其四周也会有一个框架结构承力,或是在Z轴方向上留有一定的缓冲空间),而是通常先固定在一个托架上,这个托架或硬或软,把PCBA完全包覆起来以防受静电等外来伤害。硬盘和托架结合到一起之后,在硬盘仓位的Z轴方向往往还会留有一定的余量,如果托架较硬且硬盘装入后顶盖冲下,那么在使用中硬盘顶盖受压的机会就很小——不过,若使用者单手拿起笔记本电脑,坚固的顶盖或许能够增强硬盘的生存能力。如果托架较软,硬盘装入后又基本处于一个“顶天立地”的状态,顶盖的抗压能力就显得十分重要了。
其实,顶盖的抗压能力强无论如何都是一件好事,但要跟重量和成本上所付出的代价相比便要权衡究竟值不值。如果所有硬盘厂商都采用类似方法加固顶盖,系统厂商就可以适当简化硬盘仓位的设计(譬如硬盘直接塞入,上下只留下公差空隙),兴许由此减少的重量比硬盘增加的还多;或者笔记本电脑方面不做改变,从而提供更佳的防护能力。而从目前看来,WD Scorpio的顶盖设计没有被同行广泛采用从而成为业内事实上的标准的迹象,只能作为一个独特的卖点(譬如配合超薄的外置移动型硬盘盒使用时就具有一定价值),是否会坚持到下一代产品就不好说了。
WD Scorpio在顶盖上做的文章还不算完。笔者刚刚打开WD Scorpio包装的时候,便惊讶于其标签是如此的不平整,VCM(驱动磁头臂运动的音圈马达)转轴和Servo孔的形状都依稀可见(限于拍照水平,图片无法表达),按说如果是一般的纸质标签的话,即使运输过程中受到压力也不会发生这种情况。再从侧面观察,发现标签四周仿佛镶有一层金边,揭开一角察看,果然是黄色的金属——铜(确切地说是紫铜)!重新盖上以后,已是起伏不平,难以恢复原状了。
WD Scorpio的标签基底材料居然是紫铜!
Ashley解释说,WD Scorpio采用铜质材料来制作标签,目的是利用其良好的热传导性能,“使硬盘更加冷酷”。的确,根据笔者多年使用硬盘的经验,顶盖之上那块大面积的纸质标签,的确对热量的散发起到了一定的阻碍作用。不过,对于WD Scorpio的这种做法,笔者更相信是一种补偿手段,因为不锈钢顶盖的热传导性能要逊于其他硬盘的铝质顶盖,用比铝的热传导性能更佳的紫铜来抵消这一不利影响亦不失为一种办法。只是这样一来,成本又将进一步提高(重量增加倒是有限),而总体的散热效果却未必会有明显的改善。所以,笔者认为紫铜标签也不大可能在短期内得到推广。
为了检验WD Scorpio的散热效果,我们用HDD Thermometer v1.2测试了WD800VE工作时的内部温度,在相同的条件下工作约20分钟后,温升比Travelstar 7K60、Momentus、SpinPoint M40(MP0402H和MP0804H)都要低,接近4200RPM硬盘(Travelstar 80GN)的水平,考虑到WD800VE是两碟封装,有这等表现可算相当不错。与此同时,WD800VE的“体表温度”还是比Travelstar 80GN高不少,可见其散热能力的确很好。
说完了从外面看得见的,再来谈谈外面看不见的。与其他的2.5英寸移动型硬盘一样,WD Scorpio也采用了斜坡磁头加载/卸载(load/unload)技术,WD称之为DuraStep Ramp。由于采用了新型材料来制造停泊磁头的斜坡,WD Scorpio的加载/卸载循环寿命达到了60万次,两倍于单碟容量同为40GB的竞争产品。然而这一技术并非WD独有,日立Travelstar 5K100(2004年9月13日发布,在最大容量100GB产品中最晚)也达到了同样的水平,WD Scorpio看似在单碟40GB产品中鹤立鸡群,其实还是得益于最后推出,正好赶上新型材料的头班车。
温度都讲到了,不妨顺便提一下噪音。WD一再强调应用WhisperDrive技术和SoftSeek固件算法的Scorpio“声音品质”(Sound Quality)很好,没有专业的仪器我们不好妄断,从主观感受上来说听着倒不烦,大致介于Travelstar 80GN和SpinPoint M40之间——Momentus的动静就太大了,连Travelstar 7K60都望尘莫及:P
如果您非常迫切的想了解IT领域最新产品与技术信息,那么订阅至顶网技术邮件将是您的最佳途径之一。
现场直击|2021世界人工智能大会
直击5G创新地带,就在2021MWC上海
5G已至 转型当时——服务提供商如何把握转型的绝佳时机
寻找自己的Flag
华为开发者大会2020(Cloud)- 科技行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