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NAND闪存存储来说,2023年可谓过山车般跌宕起伏的一年。随着周期性衰退的结束,闪存出货量先是下降,而后又快速恢复。供应开始通过扩展3D层数和QLC闪存来提高成本效益,但PLC及其他更激进的每单位高bits闪存却令人失望。
2023年伊始,一众NAND制造商因供应过剩、需求疲软而收入低迷。但随着产量削减和客户逐渐耗尽现有库存,市场需求又开始再度攀升。
NAND代工制造商通过进一步提升3D NAND层数来打造更高容量的闪存芯片,借此降低了每GB闪存生产成本。因此在2023年中,我们见证了这波从218层起步的闪存层数升级。

美光232层NAND示意图。
各大厂商均开始单独制造NAND控制逻辑,并将其放置在芯片的底部或顶部。
标准SSD使用TLC(三层单元)闪存,但SK海力士子公司Solidigm和长江存储等厂商则专注于开发QLC(四层单元)NAND,并通过超额单元配置和更好的写入周期管理功能来补偿QLC较低的写入周期寿命。
DDN、NetApp和VAST Data等存储阵列供应商利用QLC闪存以更低的每TB成本带来更高的全闪存阵列容量,这也让SSD阵营能够更好地与磁盘驱动器阵列展开竞争。
继2022年的尝试之后,今年各大闪存厂商都没有发布关于五层单元(每单元5 bits)乃至更进一步的技术公告。这样的层数设计似乎缺乏现实意义,因为6层和7层技术需要配合低温冷却,且写入寿命和读取速度也会随之下降。
这一年中,SSD存储容量有所增长,超过了磁盘驱动器容量,其中Solidigm处于领先地位。作为SK海力士的子公司,Solidigm推出了采用QLC闪存的61.44 TB D5-P5336 SSD产品。相比之下,其他SSD厂商的最大驱动器容量也仅在30 TB上下。但无论如何,这样的容量水平也仍然领先于磁盘驱动器。截至2023年底,采用传统记录技术的磁盘驱动器容量仅为24 TB,而通过牺牲写入速度换取容量的叠瓦记录技术也不过将容量提升至28 TB(来自西部数据)。而且在2024年内,我们可能会看到来自其他厂商以及Solidigm的更多60+ TB SSD。

采用EDSFF E1.S外形设计的Solidigim D5-P5336 SSD。
EDSFF外形尺寸开始出现,但其流行程度还不足以取代经典的M.2(口香糖式)与U.2(2.5英寸托架式)外形。
此前西部数据则有意收购或兼并其NAND合资伙伴铠侠,但最终未能顺利完成。作为通过贝恩财团对铠侠进行投资的出资方,SK海力士对这项并购计划表达了强烈反对。
西部数据今年计划将其磁盘驱动器与NAND晶圆代工/SSD业务拆分开来。
来自中国的长江存储在这一年中成功克服了美国的技术出口障碍,生产出232层NAND。如果能够延续这波良好势头,那么2024年内与铠侠和西部数据一道发布300层以上NAND技术也在情理之中。目前,铠侠与西部数据的BiCS 8技术已经达到218层的水平,但三方均落后于美光、三星和SK海力士。而如果不出意外,铠侠和西部数据在2024年内应该会公布BiCS 9 NAND计划并成功突破300层大关。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Turner & Townsend发布的2025年数据中心建设成本指数报告显示,AI工作负载激增正推动高密度液冷数据中心需求。四分之三的受访者已在从事AI数据中心项目,47%预计AI数据中心将在两年内占据一半以上工作负载。预计到2027年,AI优化设施可能占全球数据中心市场28%。53%受访者认为液冷技术将主导未来高密度项目。电力可用性成为开发商面临的首要约束,48%的受访者认为电网连接延迟是主要障碍。
商汤科技研究团队开发的InteractiveOmni是一个突破性的全模态AI助手,能够同时处理图像、视频、音频和文字,并具备强大的多轮对话记忆能力。该模型采用端到端架构,实现了从多模态输入到语音输出的统一处理,在多项基准测试中表现优异。特别值得关注的是,4B参数版本就能达到接近7B模型的性能,且已开源供研究使用。
亚马逊云服务宣布投资500亿美元,专门为美国政府构建AI高性能计算基础设施。该项目将新增1.3千兆瓦算力,扩大政府机构对AWS AI服务的访问,包括Amazon SageMaker、Amazon Bedrock和Claude聊天机器人等。预计2026年开工建设。AWS CEO表示此举将彻底改变联邦机构利用超级计算的方式,消除技术障碍,助力美国在AI时代保持领先地位。
腾讯混元团队联合北航、清华推出Honey-Data-15M,这是一个包含1500万高质量图像-问答对的开源数据集,通过创新的双层思考链策略让AI学会深度推理。基于此训练的Bee-8B模型在复杂推理任务上表现卓越,证明了专注数据质量能让开源AI达到商业级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