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EEE发布报告,认为SSD不会大规模占领磁盘驱动器市场,因为HDD的每比特存储成本下降速度足以抵消SSD的技术进展。
Tom Coughlin在8月的数字存储技术通讯中,讨论了2023年更新的国际设备与系统路线图(RDS)。其中涵盖了多种大容量存储技术,包括SCM、NAND/SSD、HDDS、磁带以及包括DNA在内的新兴存储方案。
在这里我们重点关注SSD与磁盘驱动器。IEEE报告指出,HDD正在迅速将数据访问市场拱手让予SSD:“随着基于闪存的SSD成本不断下降,HDD已经被取代:最初是在消费级PC当中,而后则在数据中心领域得到体现,如今SSD已经在频繁与随机访问的数据层上占据主导。”
现如今,“HDD用于大容量存储,SSD用于高速度需求。也就是说,频繁请求与较为随机的访问数据会驻留在SSD当中,而使用需求不高且通常按序访问的数据则被保存在高容量HDD之内。”
然而,“SSD与HDD将继续共存,这是因为HDD(和磁带)在可预见的未来仍将提供最低的每比特存储成本。”
于是乎,“当前HDD市场仍在保持萎缩,而空出的份额主要由固态硬盘所取代。”不过IEEE报告还提到,随着近线大容量存储市场规模的扩大,HDD的总出货量将从2023年开始到2028年一路保持增长:
根据报告做出的预测,移动、品牌、消费电子与零售类HDD市场在此期间将继续下滑。
随着3D NAND层数的增加以及每比特存储成本的降低,SSD容量也保持着稳步增长,但这种增长率正在放缓。这是因为增加层数同样会提高成本。扩展容量的另外一种方法就是提升单元内的比特数字,但这种方法恐怕暂时也遇到了瓶颈,因为QLC(四级单元)的下一步是五级单元(PLC),但后者的耐久性很差、目前还缺乏实用意义。
这份IEEE报告还附有一张来自其IRDS(设备与系统国际路线图)社区的表格,展示了到2029年NAND芯片存储密度的发展趋势:
IRDS并未明确提到2025年起将由QLC取代TLC,而是使用了TLC+这一表述。目前我们才刚刚进入200层以上领域,美光的276层技术对应的闪存芯片可提供1 Tb容量。
表中显示,2027年层数将超过300层,2029年层数将超过500层,这将使得最大芯片容量从2025年的2 Tb再翻一番,到2027年达到4 Tb,2029年则实现8 Tb。
尽管容量有所增加,但报告强调SSD的每比特存储成本仍然不可能等于或者低于HDD的每比特存储成本:“由于每比特存储成本更低,超高容量HDD市场在可预见的未来并不会被闪存所替代。”
目前还没有任何基于半导体的零工性内存技术(包括易失性与非易失性内存)能够取代NAND或者DRAM。之前最典型的案例就是英特尔Optane,由于其性能及其他特性不足以将产量扩大到一定规模,因此成本迟迟降不下来。而拿不出有吸引力的成本/比特、性能、耐用性和功耗优势,客户自然也不可能放弃自己已经采购的DRAM或者NAND存储设备。
受到这些现实条件的限制,ReRAM、MRAM等技术仍只能在嵌入式市场上充当小众性质的替代选项。
HDD的容量提升与成本/比特降低趋势则没有改变,具体如下表所示:
全体供应商(希捷、东芝和西部数据)都将转向HAMR技术,并在2037年左右采用图案化的加热点存储介质:
报告指出,“图案化介质具有以磁性材料实现的离散元素,这些元素会有序分布在磁盘表面。当磁头执行写入时,这些图案化点将转化为磁位。图案化介质能够与HAMR记录技术相结合,在未来15年内实现每平方英寸10 Tb的磁记录密度。”
但有一个长期问题始终困扰着HDD,那就是访问密度,或者说每秒每字节IO操作数。报告提到,“随着单位面积存储容量的增加,访问给定数据所需要的时间也会延长,导致对磁盘上所有数据的读取或写入速度变慢。尽管磁盘驱动器的平均数据访问性能每年会增加约10%……但磁盘驱动器的数据访问密度(访问密度=每秒每GB所对应的I/O数)却在不断下降,理由自然是磁盘驱动器容量的增长速度要高于磁盘本身的性能增速。”
尽管多执行器等技术均已取得进展,但随着HDD设备容量的增加,访问密度将继续保持下降。NAND缓存(类似于西数的OptiNAND技术)则有望缓解这种情况。
总的来说,IEEE的这份报告带来了不少有趣的内容,总计117页的长度也远非我们这一篇文章所能概括。总之作为一份入门手册,该报告介绍了当前及未来面向海量数据的存储技术,相当值得一读。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据美国运输研究所(ATRI)的报告显示,过去两年,包括柴油价格、保险费、司机费率以及拖车和卡车费用在内的所有成本要素都在增加。2022年,运营成本首次超过每英里2.00美元。这一趋势在2023年继续,运营一辆卡车的总边际成本上升至每英里2.27美元,创下新的历史新高。
亚马逊云科技在基础设施、系统架构和运营机制三个层面进行了业界领先的设计、实践与实施,通过不断的积累保证了韧性与可靠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