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一扫
分享文章到微信
扫一扫
关注官方公众号
至顶头条
2007年3月6日
关键字:
在本页阅读全文(共3页)
附:有关《存储时代》刻录测试的一些解释与说明
前不久在某论坛上与网友就《存储时代》的评测设置问题,进行了探讨,主要涉及到以下两个问题:
1、盘片的采样:有网友觉得我们的盘片采样还不够全面,并应该加入与其他刻录机的比较测试。
2、刻录测试时的速度选择:我们的测试都是以刻录机默认的盘片速度进行测试,但这样做可能不能很好体现出刻录水平与刻录质量。
我感觉这可能是其他很多读者所持有的疑问,其他的还包括我们做质量测试时的速度选择,下面就将本站的测试思路解释一下。
1、盘片的问题:盘片的问题对于哪个媒体都不可能很好的解决,我们也只能尽量避免不公正性。《存储时代》的测试用盘片都是从上游厂商或是从可靠的经销商那里直接进货,笔者平时用的盘都不是测试用的盘,所以测试用盘的用量很小,10片桶装就可以测10款机器,这样一来虽然我做的是单品测试,但如果读者有心,仍然可以进行横向的比较,只是在盘片更换期间无法这么做而已。
但反过来,如果我用的是很好的批次的盘片,但市场上很少见,用户买回去不是那么回事,也会出问题的,因此凡事都有两面性。我们直接从上游厂商拿货,就是要尽量避免在与市场同步的同时,盘片本身出现问题的可能性,如果是生产批次的原因,那谁也无能为力了。
而对于同一批次的盘片,在不同产品上的测试表现,当然可以作为比较的依据,但如果回到上面的话题,若是下一个批次的盘片,原来表现好的A刻录机可能就差于B了,这种可能性完全存在,但媒体是无法跟踪的。
总之,横评比单品测试更有说服力是肯定的,但现实中,不可能每次都是横评,而如果能保证各个单品测试所用的盘片是同一批次的,大家还是可以进行比较的。这方面《存储时代》可以说有这个把握,我们基本上都是10片或25片装的进货,如果刻录没问题,至少能保证10台不同刻录机的可比较性。受影响的是进新货或换用其他盘片时,会降低横向比较的参考性。
综上,盘片的不确定性给媒体测试带来了不小的麻烦,媒体面对的是所有可能的盘片,但用户面对的就是具体的盘片选择,再加上不同批次的影响,的确让人有些难办,这也需要读者能有一定的鉴别能力,有针对性的分析(又回到了上文的话题)。
2、关于选择刻录测试速度:因为《存储时代》的评测要面对大众的用户,所以在评测时,我都以盘片的默认速度去测试,普通用户大都是用Nero这类的傻瓜软件刻录,有多少人会去观察刻录曲线?途中降速了他们可能根本不知道。而从产品的角度讲,最理想的状态是,任何一个盘片都可以按标称的速度刻录,退一步讲,以你刻录机所识别的速度去刻录总该可以吧。因为这是你认可的速度呀,不是我强迫给你的,你可以不认同某些盘片的标称值,但你自己认出来的速度却不能很好的完成,就说不过去了。
如果自己认可的速度,还要人为的降速才能获得很好的效果,那么在我看来,这款刻录机对于普通大众就是不称职的,现实中有几个用户在刻完盘还会做质量测试的?刻完就完了,如果出问题他们也不知道,但厂商应该负起责任(不管你是OPC也好,降速也罢,但大多数用户选择的就是你默认的速度),大多数用户不知道什么是盘码,什么是盗码盘,他们只管用。因此,我们的测试原则就是你能识别到多少,就用多少。让用户最省心的产品才是好的产品。如果用户看到这种盘标称速度刻录不行,那就干脆别用就好了,如果已经有这种盘片,必须要用,通过我们的测试也会引起警觉,进而也许会想到降速刻录(知道能降速刻录提高质量的用户不知有多少,虽然我也写过文章分析过这方面的技术问题)。
3、关于选择质量测试速度:有读者留言问,为什么我们不用8X的速度进行质量测试?严格的讲,真正的质量测试应该以1X的速度进行,这是因为1X是最低的读取速度,即使读取设备中途降速也不会低于这个速度,如果在这个速度上读取仍然有问题,那么就可以说这个盘片不可救药了。所以这个速度是最能真实反映出盘片质量的测试速度。但以1X的速度测试,在时间上我们耗费不起,所以就采取了折衷的方法,使用了4X CLV方式进行测试,在准确度与测试用时上都有一定的保证。在一些论坛,网友的测试都是以8X进行的,这也没什么不妥,只要都是以8X进行测试,是有可比性的,仍然可作参考,但不要将4X和8X的测试结果相比较,经笔者试验,某些盘片在8X下的测试结果反而好,这可能与测试软件的设计有关,在此我们也没有深入研究,但《存储时代》会坚持以4X CLV方式进行测试,以保证本站所有测试结果前后都可以进行对比参考。
最后,我们再把以前与本文相关的重点文章列出,以方便新老读者参考:
如果您非常迫切的想了解IT领域最新产品与技术信息,那么订阅至顶网技术邮件将是您的最佳途径之一。
现场直击|2021世界人工智能大会
直击5G创新地带,就在2021MWC上海
5G已至 转型当时——服务提供商如何把握转型的绝佳时机
寻找自己的Flag
华为开发者大会2020(Cloud)- 科技行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