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行者

行者学院 转型私董会 科技行者专题报道 网红大战科技行者

知识库

知识库 安全导航

至顶网存储频道企业存储:哪种存储架构适合你?

企业存储:哪种存储架构适合你?

  • 扫一扫
    分享文章到微信

  • 扫一扫
    关注官方公众号
    至顶头条

许多企业因为预算的顾虑,至今仍以直接附加存储(Direct Attached Storage;DAS)作为主要的 存储架构。企业数据种类日趋复杂,各种作业平台也需要整合,才能满足前端使用者的需求。因此,集中管理及网络化存储的趋势,便成为现今企业期盼的存储架构主流……

作者:Zxm(整理) 2006年2月24日

关键字:

  • 评论
  • 分享微博
  • 分享邮件

在本页阅读全文(共5页)

存储架构决定效益 企业使用哪些存储架构?

前言:存储架构这个名词,在企业存储应用中已经不是新鲜的概念了。不过,包括DAS、NAS以及SAN等架构的特色究竟如何?从服务器分散管理的DAS,一直到服务器共管的SAN;从遵循文件传输协议的NAS,到遵循区块协议的SAN,不同的架构代表不同的存储管理思维,而这些架构之间有什么差异,又适用于哪些种类的存储任务,是本专题第一部分要讨论的。

过去,建置SAN的架构由于牵涉到包括光纤布建、适配卡、交换机、磁盘阵列等设备的采购,加上通道管理的难度,使得SAN在中小企业是一个“玩不起的游戏”。不过,在2003年,经过工程任务编组(Internet Engineering Task Force;IETF)的认定,iSCSI正式成为业界标准。这个可透过GbE以太网络进行传输的通讯规格,随后得到微软的支持,将其纳入Windows Storage Server 2003之中,使得许多采用Windows作业平台的中小企业,得以用精简的成本架构SAN。本专题的第二部份,将针对IP SAN的优、缺点作剖析,并探讨既有的FC SAN和新兴的IP SAN之间,究竟存在哪些差异。

不过,网络化的存储架构,在客户端的应用状况为何?专题的第三部份,特别采访分别是政府单位以及民营企业的两个大型机构,了解信息主管对于存储架构的想法。在成本与效益的考虑下,这些机构如何规划自己的存储系统。另一方面,从使用者的经验中,我们可以了解,厂商诉求和使用者需求之间的落差。

的确,选择存储架构没有标准答案,因为每个企业的需求而各自不同,而企业中,各部门也有着截然不同的考虑,这也使得IT人员往往为采购和设备布建伤透了脑筋。因为,前人实践无数遍的架构,不见得适用于自己;而改变旧有观念,大胆采用别人不敢用的解决方案,也不一定就会成为牺牲的白老鼠,因此在专题的最后,将综合厂商以及使用者的想法,为企业的存储架构提出一些建议。

存储架构的重要性

对于一般消费者,只要有足够的存储空间,就能够解决数字数据暴增的问题;但是对于企业IT部门来说,存储的问题变得复杂许多。除了基本的空间问题,还必须整合运作在各种作业平台上的应用程序、管理数量繁多的服务器群组。更重要的是,所有维持营运所需的数据必须在最短时间内,被前端使用者找到,不能有延误。只要存取速度一有迟缓,IT部门一定是抱怨的电话接到手软。

早期,IT部门只要大约估算出自己数据量,采购服务器以及存储设备,再针对使用者需求撰写应用程序,就可以解决大部分的需求。但数字数据暴增之后,存储空间设计变得越来越重要。因为存储设备并不是储藏室,还必须提供数据的管理、搬移等例行性事务,更要能处理数据的备份、灾难复原等工作,这些都有赖规划良好的存储架构来满足。

话虽如此,要建置好的存储架构并不容易。首先,企业的数据种类复杂,包括网页、文字、图片、程序代码、电子邮件等文件数据;还有各种直接关系业务运作的数据库,有些是业务运作的命脉,不能够随意变动的,有些则因为工作需求,必须时常跨部门读取、分享。纵合上述因素,要满足所有的需要,有着一定的难度。

谈到存储架构,必定要了解构筑这些架构的元素哪些,基本上,存储架构应该包含存储设备(磁带、磁盘、光盘等硬件装置)、让存储设备与使用者存取之间的桥梁——服务器、作信道的线缆(光纤网络或者铜轴线缆),以及管理存储装置的周边软件。这些元素的配合之下,企业的数据就会呈现系统化的分布,透过IT管理,让有权限的使用者能够存取这些数据。

企业常见三大项存储种类

一般来说,会被企业采用的存储架构,可分为3种,以下作简单的说明:

一、DAS:在数字数据尚未大量暴增的早期,比较简单的存储架构就是采用直接附加存储(Direct Attached Storage;DAS)。所有的存储装置,包括硬盘、光盘、软盘、随身碟等存储设备,皆附属于计算机本身,这些由个人使用的计算机延伸出来的装置,透由计算机连接到服务器上,就形成1个简单的存储架构。

现今企业数据的复杂化,种类也渐趋多元,伴随着异质平台互相分享文件的需求,也就需要更为完整的存储架构,作为理想的解决方案。不过,只要企业数据量增加,就必须另外购买存储设备与服务器,因为这些零散的服务器大大增加管理者的工作份量。

由于DAS多是透过SCSI硬盘进行存储,在硬盘的I/O表现比网络慢的情形下,DAS架构效能及存取速度也的确是1个问题,因此透过网络进行存储的方式,成为企业采取的主要存储架构,而NAS和SAN又为企业最常用的2种。

二、NAS:运用以太网络所建构的局域网络,来串连公司内部的存储设备,就是网络附加存储(Network Attached Storage;NAS)的基本精神。简单说来,NAS就是网络硬盘的概念,透过1台NAS主机来管理数据,以减少在个人使用者端,所必须花费的存储设备购买成本。

NAS已经是相当成熟且便利的解决方案,对于进行文件式的数据存取,也相当方便,不过,由于是透过IP网络进行数据的存取,走的是开放架构,代表流窜于网络上的病毒、黑客攻击,极有可能造成网络磁盘驱动器的瘫痪。此外,当终端使用者人数增加,多人同时存取的时候,就会造成服务器的过度负担,甚至当机,这些状况往往会延误到前端使用者的工作进行。

三、SAN:所谓的存储局域网络(Storage Area Network;SAN),是1种更为专门、精准的存储架构。透过光纤信道,以及光纤交换机(switch)、HBA卡、和存储设备的串接,自成1个网络。和NAS不同的是,为了保护数据的完整性,SAN完全藉由光纤网络将网络存储元素串起来,并自成1个系统。不会受到网络频宽质量与服务器速度的限制。

SAN逐渐成为存储架构的主流

这三种架构都已发展许久,各自有不同的应用范畴与市场。目前,大部分的企业受限于IT预算,还是以传统DAS为主要架构,一些高度需要知识交换的产业,则倾向用NAS架构取代传统的文件服务器;至于SAN,则多用来负责一些大型跨国企业任务为主。

不过当中小企业的操作系统多元化,有异质平台整合的需求,服务器以及存储设备的整合就相当重要。另一方面,企业存储工作日趋复杂,网络化的架构,在管理上、未来设备扩充上、甚至是灾难因应上,都比较有弹性。这也使得规模较小的企业,也开始考虑要导入SAN架构。

众所周知地,SAN的光纤信道成本相当高,就算这个架构提供再好的效能,中小企业也只能大叹玩不起。因此,当IP SAN提供了较为便宜的解决方案时,也带动了小规模企业的导入意愿(关于IP SAN的实际状况,将在下文讨论)。

虽然每一种存储架构各有其特色,并无绝对的优劣,而且难以相互取代,不过,可以想见的是,为了得到新技术、新的存储管理软件支持,企业也必须更换新系统,免得影响存储架构的效能。因此以长远看,如DAS这样的分散管理的架构,可能终究会被淘汰。而兼顾可用性、扩充性、简单性以及共享性的SAN,则很有可能成为企业应用的主流。

    • 评论
    • 分享微博
    • 分享邮件
    邮件订阅

    如果您非常迫切的想了解IT领域最新产品与技术信息,那么订阅至顶网技术邮件将是您的最佳途径之一。

    重磅专题
    往期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