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一扫
分享文章到微信
扫一扫
关注官方公众号
至顶头条
作者:存储时代——张广彬【原创】 2005年10月11日
关键字:
在本页阅读全文(共4页)
厂商标准要取舍,敢对Intel说No
工业标准当然要大力支持,至于厂商标准则不宜一味盲从。所谓厂商标准,这里指某行业领先厂商的强势产品在市场上所形成的事实标准。Intel的IOP就是典型的例子。
IOP即I/O Processor,是专门用于I/O的处理器。如果将RAID卡比作计算机系统的主板,则IOP不仅对应CPU的角色,还起到芯片组的作用。有了IOP,再配上适当的接口芯片(并行SCSI、SAS或SATA),RAID卡的硬件构架就基本成形了,厂商可以将主要精力集中在RAID软件的开发和后期测试上。
Intel的IOP从i960家族开始不断发展壮大,直到现在基于Intel XScale架构的IOP300系列。由于Intel是积极推动各种工业标准的行业领导厂商,其IOP吸纳各种标准的速度非常之快,基本上选择最新型号的Intel IOP即可获得对流行工业标准的支持。譬如:IOP331支持PCI-X(1.0),IOP332/333支持PCI Express(PCIe),三者都支持DDR 333/DDR2-400内存和RAID 5运算需要的XOR引擎,IOP331/333还支持RAID 6硬件加速。这样一来,RAID卡厂商的工作可以说是大为简化。事实上,随着Intel IOP的普及,近年来RAID卡市场上活跃的厂商数量不断增加,客观上也起到了降低进入门槛的作用。
Intel IOP333 I/O处理器逻辑组成
显然,Intel正把它在PC领域取得成功的商业模式推广到存储领域来。不过,IOP也继承了Intel CPU的通病——过于通用化,这一点在应用性质相对单一的I/O处理上暴露得尤其明显,甚至一些专门设计的ASIC反而会有更好的性能表现。从上图中可以看出,IOP333的DMA通道只有2个,对于I/O处理来说未免有不敷使用之虞。
3ware Escalade 8500-8 SATA RAID卡
3ware很早就意识到了Intel IOP的局限性,因此在其RAID卡中采用了独有的StorSwitch架构。笔者在2002年年底曾经测试过3ware的Escalade 8500-8 SATA RAID卡,如上图所示,圆圈A中标出的芯片为负责数据处理的“P-Chip”,相当于IOP;圆圈B中标出的芯片为负责硬盘接口的“A-Chip”,P-Chip和A-Chip组成了StorSwitch架构。作为第一代SATA RAID卡,Escalade 8500-8的A-Chip支持4个并行ATA(PATA)通道,通过Marvell 88i8030桥接芯片连接SATA硬盘驱动器。圆圈C中是存储及装载Firmware的功能区,一颗ST10172L MCU(微控制器单元)负责执行代码。
在2004年3月被AMCC收购前夕,3ware完成了9500S系列的设计。与8500系列相比,采用第6代StorSwitch架构的9500S系列支持的内存从2MB或4MB SRAM改为128MB或256MB ECC SDRAM,由一颗50MHz的NEC处理器执行Firmware,并支持电池备份单元(Battery Backup Unit,BBU)。9500S的P-Chip内部有14个DMA通道,每台硬盘驱动器分配一个的话还能保留2个自己使用。9500S系列仍然通过Marvell 88i8030实现对SATA的支持,自然也还不能支持已逐渐兴起的SATA Ⅱ。总的说来,9500S系列在P-Chip和A-Chip的搭配方式及支持的硬盘驱动器数量等架构方面的变化不算很大,进一步提高性能似乎是其主要诉求。
9550SX-8LP的接口控制芯片及连接器
从这个角度上看,9550SX系列虽然型号上的变化不大,架构上的改动可不小:外部总线从64位/66MHz PCI升级为64位/133MHz PCI-X,支持DDR2-400 SDRAM,最多16个SATA端口。当然,支持正当红的SATA Ⅱ也可算一条,这自然要归功于采用Marvell 88SX6081作为A-Chip。Marvell 88SX6081是8端口的“SATA Ⅱ”控制芯片,2颗即可提供16个端口,与之前用3颗3ware的PATA控制芯片支持12端口的作法相比要节省不少空间。
P-Chip实际上就是3ware的IOP
不过,最关键的改变还是P-Chip,PCI-X和DDR2-400都要拜它所赐。据巨擎天先生介绍,这颗顶着AMCC“帽子”的芯片内部有32个DMA通道,本来留给硬盘驱动器16个就可以了,多出一倍主要是为PM(端口多路器)准备的,但现在看来PM的应用状况并不理想。
总线从64位/66MHz PCI升级为64位/133MHz PCI-X、DMA通道从14个增加至32个、内存从PC100 SDRAM跃升至DDR2-400 SDRAM是第7代StorSwitch架构的主要特征。尽管如此,Firmware却只是改进而并没有换代。巨擎天先生介绍说,3ware SATA RAID卡的Firmware都是用C语言编写的,9550SX系列主要是把编译器从NEC换成PowerPC的重新编译了一下,因此它还可以使用9500S的驱动程序。
200MHz的PowerPC 405CR及其内存
编译器之所以要换成PowerPC的,原因在于负责执行Firmware的处理器是PowerPC 405CR,这颗200MHz的嵌入式处理器能够以更快的速度执行Firmware,有助于提高性能。2004年5月,AMCC从IBM手中获得了PowerPC 400系列的知识产权和产品线,自然没有放着不用的道理。
不管Firmware有多大的变化,硬件构成的全面升级都是毋庸置疑的。因此,9550SX系列RAID 5读取的性能超过800MB/s,写入也超过380MB/s。相比之下,9500S系列RAID 5读取的性能为410MB/s(使用8台硬盘驱动器,再增加也没有用,因为已差不多把64位/66MHz PCI用到极限),写入则不超过110MB/s,因此3ware宣称有超过200%的性能提升。
为了进一步证明第7代StorSwitch架构的优越性,3ware用9550SX-8LP与同样8端口、支持SATA Ⅱ(也基于Marvell 88SX6081控制芯片)但却采用Intel IOP331的LSI逻辑(LSI Logic)MegaRAID SATA 300-8X进行了对比,数据显示有2倍以上的性能优势(测试环境同上)。不过,对于这种厂家所做的对比测试,我们不建议作为采信的依据。
在IOP部分“自力更生”的情况下,9550SX系列在外部总线(PCI-X)、内存支持(DDR2-400)、SATA Ⅱ等主要规格方面都已经达到了基于Intel IOP的SATA RAID卡中的佼佼者的水准,AMCC又有PowerPC 440的储备,未来一段时间内也不用担心处理能力不足,看来3ware SATA RAID卡的“独木桥”是要坚定地走下去了。可是,转过头想想,“Intel阵营”的SATA RAID卡已经开始忙活PCI Express和RAID 6了,难道好不容易“跟上潮流”的3ware又要被甩下?
对于笔者“何时推出9550SE(个人推测的PCI Express版本,因为如‘X’代表PCI-X,则‘E’对应PCI Express)?”的提问,巨擎天先生表示,目前主板上的PCI Express插槽以×4居多,其带宽(单向1GB/s,对RAID应用来说双向意义不大)与PCI-X 1.0基本相当,必要性不是很大。PCIe ×8的带宽两倍于PCI-X 1.0,可以进一步发挥9550的性能——9550SX使用12台硬盘驱动器就已接近PCI-X 1.0实际带宽的极限(800MB/s),16台硬盘驱动器基本上不能再带来提高了。问题是现在虽然可以找到×8的插槽,但很少有主板具备1个以上的插槽,而允许最多4块卡共存于同一系统乃是3ware SATA RAID卡的一大特点。巨擎天先生认为,PCIe ×8插槽可能要到明年下半年才会比较普及,所以估计“9550SE”也不会过早推出。
至于近来受到厂商热捧的RAID 6,巨擎天先生认为迟早大家会比较看重,但现在并不急于推出,因为特别需要的客户还不多。他同时表示,RAID 6对性能影响较大,与RAID 5相比,读性能下降15%~25%,写性能有时会下降33%之多,而不是有些厂商所宣称的只有1%的性能下降。总的说来,RAID 6的性能要慢慢接近RAID 5才可以得到比较广泛的使用。
如果您非常迫切的想了解IT领域最新产品与技术信息,那么订阅至顶网技术邮件将是您的最佳途径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