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一扫
分享文章到微信
扫一扫
关注官方公众号
至顶头条
作者:存储时代——张广彬【原创】 2005年10月11日
关键字:
在本页阅读全文(共4页)
SATA Ⅱ,也SATA 2.5
既然已经决定了选用哪种标准,接下来的问题应该就简单了——选择该标准的最新版本呗。这样看来,3ware 9550SX系列支持“SATA Ⅱ”似乎是顺理成章之举。
在多用户硬盘应用中,对3.0Gb/s的发展势头比较看好
之所以给SATA Ⅱ打上引号,很大程度上是因为SATA Ⅱ不是某个单一的规范,而是一组规范的集合。正如笔者曾经指出过的,这些规范有既针对主机端也针对设备端的(如3.0Gb/s和NCQ),还有仅针对主机端(包括线缆/连接器或背板)的,所以实际上很难有任何一款具体的产品能够支持所有的SATA Ⅱ特性。这样一来,就有可能出现两个都号称支持SATA Ⅱ的产品在互操作时却无法发挥出SATA Ⅱ功能的现象——譬如,一款仅支持3.0Gb/s的主机控制器和一款仅支持NCQ的硬盘驱动器(或反之)连接到一起……
不过,要避免出现上述现象倒也不难——无论主机控制器还是硬盘驱动器,都把SATA Ⅱ规范中自己能支持的全都招呼上就可以了。也就是说,硬盘驱动器要同时支持3.0Gb/s和NCQ(Native Command Queuing,本机命令排队),主机控制器还要加上端口多路器(Port Multiplier,PM)和端口选择器(Port Selector,PS)。
3ware 9550SX系列产品外包装
笔者今年3月曾与巨擎天先生有过一次交流,当时他指出,一款“真正的SATA Ⅱ”主机控制器必须同时支持3.0Gb/s、NCQ、Port Multiplier和Port Selector——基本上囊括了SATA Ⅱ规范中所有对主机控制器有意义的功能。不过,时隔半年之后,他虽然还坚持上述观点,但对PM和PS的重要性已不再那么强调,因为厂商们倾向于用SAS中相对应但却强大得多的功能来代替。
如果把SATA的PM比作Hub,那SAS的Expander(扩展器)就相当于交换机和路由器,连接和扩展能力的高下一目了然。至于PS,其所起到的作用类似于SAS的双端口(dual port),提供到硬盘的冗余链路以避免单点故障,满足高可用性的要求。然而,SAS支持Active-Active(双主动)冗余双控制器,SATA却仅支持Active-Passive(主动-被动)模式,相比之下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虽然有些厂商开发了支持Active-Active的主机控制器,但已超出了SATA Ⅱ规范,也不符合SATA解决方案相对注重成本的理念。
从另一个角度来看,需要大量连接或高可用性的应用,不出意外的话亦会选择专门为此设计从而具有足够能力的SAS,而不是先天不足再怎么大补也提高有限的SATA。
8端口的9550SX-8LP
当然,这倒不是说PM和PS全无意义——尽管笔者一直认为,由于SAS兼容SATA,SATA Ⅱ本来就没有必要画蛇添足——多少能有一些场合让它们发挥作用,最不济也是个聊胜于无。而对3ware 9550SX系列这样的主机控制器来说,关键在于支持SATA Ⅱ的全面性——必须具备的3.0Gb/s和NCQ都有了,PM和PS就算用不上也至少不会带来什么副作用。
虽然已沦为“难兄难弟”,PM和PS现今的地位其实还是有一定差别的。PM的共享上行带宽设计的确挺像Hub,但在实际应用中却未见得没有市场,尤其对台式机、笔记本电脑来说,PM上所连接的设备同时工作的可能性不是很大,如果PM的上行带宽是3.0Gb/s,就更不成问题。这样一来,能够以较小的代价使可连接的设备数量成倍增加,起码对个人用户是很有吸引力的。反观PS,则多少有些高不成(可用性比不上SAS)低不就(个人用户没必要)的尴尬了。
正因如此,SATA-IO(Serial ATA 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串行ATA国际组织,原SATA工作组)在一个月之前宣布完成的SATA 2.5规范,就在收录了原先SATA Ⅱ所辖的大部分功能——3Gb/s、NCQ、交错启动(Staggered Spin-up)、热插拔(Hot Plug)、端口多路器(Port Multiplier)及外部SATA接口(eSATA)——的大背景下,惟独“遗漏”了端口选择器(Port Selector)……
与SATA Ⅱ正相反,SATA 2.5是单一的强制性规范,只有支持其所包括的全部功能才能冠以“SATA 2.5”的前缀。3ware 9550SX系列符合SATA 2.5规范的要求(甚至还多支持一个PS),因此其数据表中有一条“支持先进的SATA 2.5规范”不足为奇,本站也在报道该产品发布的新闻标题中用上了“支持SATA 2.5”的描述。不过,作为真正意义上的“最新版本”,SATA 2.5规范尚需SATA-IO按照规章制度最终批准,预计正式公开要等到11月,现在还不是深入宣传的好时机。
如果您非常迫切的想了解IT领域最新产品与技术信息,那么订阅至顶网技术邮件将是您的最佳途径之一。
现场直击|2021世界人工智能大会
直击5G创新地带,就在2021MWC上海
5G已至 转型当时——服务提供商如何把握转型的绝佳时机
寻找自己的Flag
华为开发者大会2020(Cloud)- 科技行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