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一扫
分享文章到微信
扫一扫
关注官方公众号
至顶头条
作者:赵效民 2004年3月2日
关键字:
在本页阅读全文(共10页)
自我介绍:我与RDRAM所使用信号技术的异同
上文已经讲了,我的名字是一个接口的名字,而这个接口拟采用的技术就是黄石。也就是说,我运行时的信号物理基础就是黄石技术。因此,在详细介绍我时,有必要先弄清什么是黄石,不过鉴于它并不是一个新技术,所以它也不是本文介绍的重点。
黄石是为了适应未来带宽的需要而开发的信号与数据传输技术,其主要的技术特点有四个:
黄石是一种双向差分信号传输技术
传输频率从3.2GHz起步,未来可高达6.4GHz,按16bit位宽计算,3.2GHz时带宽可达6.4GB/s。相比之下,RDRAM最高传输频率为1066MHz,按16bit位宽计算,双通道带宽也不过4.2GB/s。
极低电压的差分RSL信号(DRSL,Differential Rambus Signaling Levels):降低电源消耗并保证信号质量与制造成本。信号电压差只有200mV(XDR规范规定最高300mV,最小50mV),是目前电压差最小的内存信号技术,非常有利于简化PCB的复杂程度,并能有效降低能耗、EMI(电磁干扰)与EMR(电磁辐射)。但需要指出的是,在XDR系统中,只有数据信号使用了DRSL,命令信号仍然采用传统的RSL信号技术。另外,由于使用了差分技术,所以数据总线数量也翻倍增加,以16bit芯片为例,其数据线数量为32条,其中16条为数据的正相信号,另外16条则为它的反相信号,以此实现电压差分比较。
DRSL发信技术与其他内存接口发信技术的比较
八倍数据流技术(ODR,Octal Data Rate)。我的系统时钟频率与我姐姐RDRAM一样,仍是400MHz(参考时钟频率一般为100MHz,调节参考时钟频率或变频比就可以改变我的系统时钟频率,最高参考时钟为133MHz),但在XDR ASIC内部通过专用的锁相回路(PLL)将其转换为1.6GHz的I/O时钟,然后在此基础上使用DDR技术,从而相当于在一个400MHz的时钟周期内传输8次数据,数据传输频率也因此达到了3.2GHz。不过,命令信号(RQ)则是在系统时钟频率基础上进行DDR传输而没有采用ODR的技术,等效于800MHz。
XDR内存的 ODR数据传输示意图
弹性相位技术(FlexPhase):FlexPhase的本意是使内存生产者不再费力的去调校PCB的布线设计以减少延迟/潜伏期对数据同步的影响。弹性相位技术使信号本身就具备了数据/时钟同步与自校准能力,从而使外围有关时序跟踪的设计与布线变得非常简单,并有助于提高同步性,提高总线利用率。在XDR系统中,弹性相位控制这一功能由XIO完成,调校单位为bit,精度可达2.5ps(Pico Second,微微秒)。
弹性相位技术可以让XDR系统的布线设计更自由
如果您非常迫切的想了解IT领域最新产品与技术信息,那么订阅至顶网技术邮件将是您的最佳途径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