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一扫
分享文章到微信
扫一扫
关注官方公众号
至顶头条
作者:吴力秋(《计算机产品与流通》) 2003年10月29日
关键字:
在本页阅读全文(共4页)
NAS实质上就是专门为存储应用而优化的服务器,采用何种操作系统作为内核看起来无关紧要,实际却不然。
傅钟介绍说,目前国内超过80%的NAS产品都采用Linux内核,而在全球,采用Windows的则已有65%。而其他的有采用FreeBSD的,或者Power OS。
采用何种操作系统做内核对NAS产品市场竞争力的影响表现在很多方面,最关键的还是成本,傅钟说,采用Linux内核的NAS,授权费用低,而且Linux的基本文件管理功能也比较齐全,解决一般的存储需求没问题,因此成为众多缺乏自有技术的供应商的最佳选择。
NetApp岑广海和同有飞骥杨志雷都认为,基于Linux的NAS只能满足最基本的存储需求,并不是NAS理想的选择,而两人在该选择什么的回答上就表露出两家公司所走的道路完全不同。
岑广海介绍说,NetApp的价值在于软件,实际上是一家软件公司,除了自有的NAS操作系统Data ONTAP之外,包括SnapLock、NetCache Softwarfe等等在内的众多在业内享有很高声誉的管理软件,都是NetApp的优势所在。而杨志雷所在的同有飞骥,是微软在中国的重要合作伙伴,同时也是VERITAS在国内的全线产品总代,因此更注重跟随微软在NAS方面的步伐。
在杨志雷的介绍中,看到了微软在NAS领域的突进。今年12月,微软将正式发布专门支持NAS设备的Windows Storage Server 2003,这将对国内NAS市场产生重大影响,虽然之前微软有过针对NAS的操作系统内核,但那都是在其他通用服务器版本上修改而来的,不象Storage Server 2003是专门NAS设计的。
EMC对待微软的态度也很积极,王家介绍说,Windows Powered NAS(WPN)将会部署到Netwin 200新产品上,“由于微软在这一特殊市场中所占据的主导地位,我们相信,此项策略可以通过NAS集中化管理使客户受益。”而在Storage Server 2003上,EMC也是比较早与微软达成合作的供应商。
IDC预测说,自微软宣布进军NAS市场后,预计2003年到2007年间,NAS的增长将从目前的11%提升到平均每年15.6%,正如微软进入互联网、电子游戏、手持设备以及企业管理软件等众多新业务领域一样,微软的到来,一定伴随着一句口号:“我来到,我征服”,接着一般都会是该领域为之震动继而洗牌重整。
微软影响到NAS市场的关键因素并非是市场操作或者品牌效应,实际上,微软对NAS市场的运作还是有其拘谨之处,杨志雷介绍说,微软在Storage Server 2003上的推广方式是绑定设备供应商,不会有单独售卖软件,目前国际上有EMC、HP、DELL等公司与其达成了合作协议,国内目前则有同有飞骥。IBM则还没有动静,据说是不会与微软合作,而将继续坚持采用自己在Linux基础上开发的NAS系统。
关键是居于统治地位的Windows平台,其系统界面和内部机制大众都已经很熟悉,NAS产品有这样的平台支持,不管是应用开发还是安装维护,对用户来说都很方便,而那些Linxu内核的NAS系统则会让用户付出更多的管理成本,面临更多的风险。
和Windows平台相比,Linux的维护难度比较高,用户和厂商在管理和服务上需要的投入更多。据业内人士分析,Windows Storage Server 2003一旦在市场上形成规模,为求低成本而采用Linux内核的国内NAS供应商会倒掉一半,另一半大多数会投向Windows平台。而目前每年都有不少倒掉的NAS供应商,其致命伤就在于受限Linux平台,无法保证服务,做一单死一单,根本形不成业务流。
正是微软的出场,使得谜局中的不确定因素暴露出来,那就是没有自有技术,又没有服务支持能力,没有商业运作手法,盲目杀入NAS市场的资本。这些资本只是被NAS概念的香味吸引过来的,全然不知吃这个东西需要多大的牙劲。
在微软进入之后,类似同有在其Storage Server 2003之上,集成Veritas Backup Exec软件做出的Backup Storage Server,是一揽子备份解决方案,这就是微软出现的价值:更容易更便宜地开发基于NAS的应用,把NAS应用从简单的数据存储、文件共享提升到解决实际应用的层级。
如果您非常迫切的想了解IT领域最新产品与技术信息,那么订阅至顶网技术邮件将是您的最佳途径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