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 海力士公司员工展示72层NAND晶圆、256 Gb芯片以及1 TB SSD
韩国闪存制造厂商SK海力士公司已经打造出第一款72层3D NAND晶片,存储容量为256 Gb。
作为拥有行业内最高层数的闪存芯片生产方案,其存储容量却仅有可怜的256 Gb; 相比之下,东芝的64层闪存晶片拥有512 Gb容量。与SK海力士的芯片类似,东芝方案同样为TLC(即三层单元)设备,且于今年2月开始提供相关样品。
西部数据公司为东芝的闪存代工合作伙伴,其亦于今年2月开始对64层512 Gb晶片进行早期生产,其存储密度达到SK海力士晶片的两倍。
在另一方面,三星公司同样拥有自己的64层512 Gb闪存芯片。
SK海力士72层3D NAND产品,左侧为开发中的1 TB SSD产品
可以看到,目前市场上的竞争对手采用较SK海力士更小的存储单元尺寸,这意味着其3D NAND生产工艺更为复杂,因此产品制造也更加困难。叠层设计特征使得制造厂商必须确保工艺精准无误。不过,SK海力士公司目前在容量上仍然无法与512 Gb 3D NAND芯片相媲美,除非其能够将层数增加到144层或者将现有72层设计中的存储单元尺寸减半。
SK海力士目前在售的多层闪存晶片为48层,且自去年11月以来一直在进行批量生产。该公司的制造工艺确实表现出快速的发展态势,即在不到6个月时间内已经实现了由48层向72层的大踏步前进。该公司表示,其最新芯片拥有40亿个存储单元、具备更出色的电路设计、内部运行速度提高了2倍、读取/写性能亦较48层3D NAND芯片增长了20%。
该公司同时指出,其正在尝试将该芯片销售至SSD、智能手机以及其它移动设备市场当中。相关大规模生产工作将在今年下半年正式开始。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麻省理工学院研究团队发现大语言模型"幻觉"现象的新根源:注意力机制存在固有缺陷。研究通过理论分析和实验证明,即使在理想条件下,注意力机制在处理多步推理任务时也会出现系统性错误。这一发现挑战了仅通过扩大模型规模就能解决所有问题的观点,为未来AI架构发展指明新方向,提醒用户在复杂推理任务中谨慎使用AI工具。
继苹果和其他厂商之后,Google正在加大力度推广其在智能手机上的人工智能功能。该公司试图通过展示AI在移动设备上的实用性和创新性来吸引消费者关注,希望说服用户相信手机AI功能的价值。Google面临的挑战是如何让消费者真正体验到AI带来的便利,并将这些技术优势转化为市场竞争力。
中科院自动化所等机构联合发布MM-RLHF研究,构建了史上最大的多模态AI对齐数据集,包含12万个精细人工标注样本。研究提出批评式奖励模型和动态奖励缩放算法,显著提升多模态AI的安全性和对话能力,为构建真正符合人类价值观的AI系统提供了突破性解决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