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您的数据获得永生

网络的诞生或许是过去25年来最为重要的技术进步。在此25周年之际,回顾过去,人们对网络将带来的种种可能性显得无知而可笑。但是,即便现在网络已经在生活中普及,我们对于自己的信息在线上的情况仍存有许多疑惑。谁拥有我们的数据?

网络的诞生或许是过去25年来最为重要的技术进步。在此25周年之际,回顾过去,人们对网络将带来的种种可能性显得无知而可笑。但是,即便现在网络已经在生活中普及,我们对于自己的信息在线上的情况仍存有许多疑惑。谁拥有我们的数据?我们如何控制自己的个人数字生活? 

随着许多人在线上执行大量生活和业务事项,数字已开始定义我们的社会。30 岁以下人群中,大多数人更倾向于发送文本消息而非用电话交谈。我们更倾向于向同事发送电子邮件或即时消息,而非进行面谈。这种不直接交谈的方式让我们创建了自己所有言行的数字记录,从而历史上第一次,我们在没有考虑在哪里如何保留和备份这些记录的情况下就记录下一切事情。我们的数据可具有永久的生命—— 这让我们每个人都成为了自己的个人历史学家,而在许多情况下我们对此并不知情。

这种情况的底线在于:如果数字记录会永久存留,那么我们需要对其有更多所有权,并且在选择保存位置和保存方式上,拥有更多的控制权。在过去数个世纪,我们用图书馆、博物馆乃至洞穴壁画等一切手段来保存我们的历史记录。但是,对于我们每个人日常产生的近乎无限量的数据,我们为什么不能像过去那样关注个人信息的保留?

IDC 预测数字空间在 2020 年将达到 40 ZB,这一规模比 2010 年初的数字空间高出 50 倍以上。 在 Facebook 上,用户上传的照片达 2500 亿张。平均一天的照片上传量就有 3.5 亿张,比美国的人口总数还多。Instagram 用户每天发布的自拍照达到 3500 万张,每秒超过 400 张。 Twitter 用户每天发布的推特超过 4 亿条;而一本书的平均单词数约为 64,000 个。即使每条推特只有一个单词(如果真是如此,那么每条推特的平均字符数将达 28 个,这将是非常长的单词),每天产生的单词量也等同于 6250 部小说。

对于这种新出现的数据爆炸,我们无法预见未来 100 年自己的数据存档将是什么样子。但是可以确定的一点是,许多消费者在了解到自己个人数据的重要性时已经为时过晚,往往等到设备丢失、失窃、损坏(连同他们平时创建的数据记录一起)时才意识到这点。随着数据量的增长,无形且自动保存信息将成为唯一的最佳方式。

我们创建的信息的不断增多,再加上互联网本身的相对新颖性,让各个行业都将数据作为重点工作:从大数据的备份、存储和排序到更大范围的涉及政府和社会利益的数据工作。让我们先来关注一下如何确保每个人的数字记录在线上得到保护。假设在我们生活的世界,每个人都可以不假思索地保留私有个人记录。就如同有不可见的互联网安全软件在后台运行,拦截恶意病毒及其他危及设备的威胁一样,自动备份的存档将在设备不可避免地损坏时节省时间,避免烦恼。我们的个人数据将永久存留下去。

如果每个人都成为自己的数据历史学家和档案保管员,那么除了面向世界公布的公共历史记录,我们都能保留个人历史记录。想像一下 2032 年的美国总统将拥有一个记录自己整个青春期的 Facebook 页面,这样会有点奇怪。 这种想法引出了该选择公开哪些信息这个令人关注的问题,同时也更为紧迫地要求有一个只有我们自己能访问的地方,专门用来保存我们生活中的数字记录。 

来源:ZDNet存储频道

0赞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2014

04/08

15:03

分享

点赞

邮件订阅
白皮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