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行者

行者学院 转型私董会 科技行者专题报道 网红大战科技行者

知识库

知识库 安全导航

至顶网存储频道DiamondMax引发的“木马”阳谋

DiamondMax引发的“木马”阳谋

  • 扫一扫
    分享文章到微信

  • 扫一扫
    关注官方公众号
    至顶头条

希捷公司10月2日宣布继续发展迈拓的DiamondMax品牌,但将其定位在“入门和主流”市场,主要面向代理商和渠道客户,“以接近竞争对手的价格为他们提供基于可靠技术的产品。”

作者:存储时代——张广彬 2006年10月10日

关键字:

  • 评论
  • 分享微博
  • 分享邮件

在本页阅读全文(共3页)

希捷:收购效益最大化

根据IDC的统计,在2005年的桌面级硬盘驱动器市场上,迈拓的出货量和收入都排在第三位。就出货量而言,迈拓20.6%的市场份额与希捷的32.6%有较大差距,但如果以收入来统计,这两个数字分别为22.4%和32.2%。迈拓偏高的收入份额,得益于其外置硬盘(平均售价较高)业务的出色表现,不过大头仍然是贡献了4000多万出货量和近30亿美元收入的DiamondMax家族,没有人会对这角“蛋糕”视而不见——如果DiamondMax品牌就此消失,Barracuda并不能独享“遗产继承权”,Caviar、Deskstar和SpinPoint都会毫不客气地参与瓜分。因此,保留DiamondMax对希捷来说是最好的选择,尽管客户仍然会流失,但情况应该好很多。

不过希捷没有当年的迈拓那么为难。作为收购者的嫡系和市场份额最大的品牌,Barracuda是毫无争议的主人,不可能让位给DiamondMax,而平起平坐只能自乱阵脚,所以DiamondMax的地位肯定要低于Barracuda。况且,高端用户更为看重品牌的内涵,收购以后流失的可能性最大,与其费力不讨好地试图挽留他们,不如干脆就将DiamondMax定位在中低端。看起来似乎比直接将Fireball打成低端品牌要好一点,但迈拓的粉丝并不买账。

客观地说,Barracuda家族虽然占有最大的市场份额,其形象却未必比DiamondMax Plus(DiamondMax Plus 9之后简化为DiamondMax)更为高端。希捷在1997年10月推出了业界第一款7200RPM ATA硬盘驱动器Medalist Pro 9140(绰号Big Bear,即著名的“大灰熊”),但没能在市场上取得成功,倒是迈拓的后起之秀DiamondMax Plus系列占了上风。Barracuda ATA的出现让希捷迎头赶上,可是直到Barracuda 7200.7,颇具吸引力的价格和不错的可靠性依然是Barracuda家族的主要法宝,却很难说品质比DiamondMax更为优秀。

Barracuda 7200.8使局面有所改观,其133GB的单碟容量在同时代的产品中最高,用三张盘片实现了400GB。Barracuda 7200.9将单碟容量进一步提高到160GB,并先于DiamondMax达到500GB。俗话说“三代成贵族”,积累到Barracuda 7200.10终于发生了质变——头顶“第一款采用垂直磁记录(PMR)技术的3.5英寸硬盘”的光环,在技术上的先进性自然毋庸置疑,Barracuda摆高端的架子有了十足的底气。

或许希捷顾不上考虑那么多,反正不可能让DiamondMax做高端,Barracuda照顾中低端——那会使自己现有的客户们疯掉的!继续发展DiamondMax的主要目的是尽可能的留住迈拓的用户,特别是渠道。有消息说,“希捷发现两公司的客户群只有11%的重叠,迈拓的客户集中在不同的地理区域或者特殊市场,而希捷并未涉足这些市场。”恕笔者见识浅显,不知道哪里的市场具有上述特征——至少不是中国。但有一点是肯定的,那就是希捷要利用DiamondMax进入迈拓的渠道,站稳脚跟后再“亮剑”。

MobileMax进一步将希捷获得迈拓渠道的急切心理表露无遗。众所周知,迈拓公司在2005年1月放弃了生产2.5英寸硬盘驱动器的计划,并没有任何可以传承的东西,没想到希捷却推出个刻意模仿DiamondMax的MobileMax品牌,为迈拓补上了2.5英寸的一环。显然,迈拓没有任何需要挽留的2.5英寸硬盘驱动器客户,希捷更不会用MobileMax去争取OEM订单,加强对迈拓渠道的笼络才是它的使命。

    • 评论
    • 分享微博
    • 分享邮件
    邮件订阅

    如果您非常迫切的想了解IT领域最新产品与技术信息,那么订阅至顶网技术邮件将是您的最佳途径之一。

    重磅专题
    往期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