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经济时代,数据成为新的生产要素,数据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随着数字化转型的加速,数据量正在经历爆发式的增长,根据IDC预测,全球数据总量将会从2020年的50ZB快速增长到2025年的175ZB,其中,中国的数据量更是将达到48.6ZB。爆发增长的数据量对承载数据的存储提出了新要求,不仅需要高性能、高可靠、高可扩展的存储介质,还需要自配置、自修复、自优化的智能管理能力。
近期,国际权威分析机构Gartner发布2021年全球主存储魔力象限报告《Magic Quadrant for Primary Storage》,华为存储继2016年以来,连续第六年入选领导者象限,报告中将智能管理能力作为华为存储的主要优势之一。
“华为主存储基于人工智能的三层数据管理系统,提供可视化跨栈管理,高效模拟和分析工作负载,显著简化基础设施运营,提升数据中心管理效率。” 【摘自Gartner 2021存储魔力象限报告】
华为存储如何实现智能管理能力的快速提升,其中又涉及哪些隐藏的黑科技呢?
首先,华为近2年推出三层AI运维架构,针对不同的客户运维场景需求,可提供基于云上云下协同的运维场景覆盖。
其次,基于存储服务等级SLA的自动化能力,支持全自动化、代办任务、脚本编排等多种场景业务变更。
再次,基于机器学习的可视化虚拟机、主机、交换机、存储端到端运维分析能力,在故障感知、故障处理方面实现被从动运维到主动运维。
最后,基于混合数据集成的检测技术和仿真评估能力,高效模拟和分析工作负载,帮助客户基于最佳实践合理规划和优化业务。
正是这四点黑科技支撑着华为存储智能管理能力快速提升,接下来一一解读。
三层数据管理系统联动,为存储提供智能运维架构
华为在十多年大量运维经验积累基础上,提出领先的“云端-数据中心-设备”三层AI运维架构,包括设备AI、中心AI和云端AI。其核心是充分发挥三层协同的优势,进而实现AI能力的全栈覆盖。特别是云端AI平台可以发扬其数据与算力优势,提供AI模型的训练,实现少人或无人参与的自治闭环。数据管理三层架构通过打通云上云下的协同能力,使存储自配置、自修复、自优化的智能运维管理能力成为可能。
图:“云端-数据中心-设备”三层AI运维架构 |
基于服务等级存储池化融合,实现存储业务变更自配置
传统的IT系统多是烟囱架构,即单台或者多台设备物理上对应某一个特定的业务,不能灵活适配业务场景的变化。华为拥有全场景的OceanStor系列化产品,进而可以通过存储资源池化打破设备的边界,实现存储资源的按需发放。
数据中心存储场景,在对多存储设备基于SLA的池化整合后,存储IOPS、时延、容灾、备份等能力配置在SLA中,数据发放时用户只需指定业务所需的SLA服务类型,不再需要人工干预,主机、FC交换机、存储自动按照SLA参数自动化资源发放,大幅降低变更发放复杂度、人为出错几率和提升作业效率。
可视化跨栈管理,让存储运维从人工辅助转向自修复
面向存储系统,云端运维eService对业务Workload进行实时采集、学习,针对存储设备硬件配置、软件配置、性能数据等进行综合分析,评估设备性能压力,结合华为丰富的专家经验,精准地描绘出设备性能画像,准确识别设备性能瓶颈并给出相应的修复策略。
面向数据中心,中心运维DME提供虚拟机、主机、交换机、存储端到端的自动化故障发现和解决能力,依据虚拟机在存储子网中的拓扑关系,基于智能算法,可以准确识别虚拟机因资源争抢出现的扰邻现象,展示扰邻根因并给出解决措施,快速高效解决虚拟机性能问题。
高效模拟和工作负载分析,开启存储自优化之门
针对运维工作中最难、最易出错的业务优化问题,云端运维eService运维软件提供设备采购、业务上线、业务扩展和业务迁移四大场景仿真能力。
基于仿真结果,中心运维软件DME准确地预测业务变更后设备的性能、容量变化情况,主动进行业务优化,或者给出建议供客户,帮助客户实现资源最优化选择。
华为数据存储在运维管理领域将围绕极简、融合、智能打造自配置、自修复、自优化的数据管理软件,目前在金融、运营商、能源、医疗、教育等多个行业上百家大型客户得到广泛应用,并训练和积累数十种典型业务的Workload模型和大量存储优化算法。
在未来数字化转型的浪潮中,华为存储将利用在全球ICT领域技术储备的领先优势,逐步向高度智能化的变更、维护以及调优等运维管理模式演进,为客户提供最优存储运维管理方案,助力客户在数字化转型浪潮中脱颖而出!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法国人工智能公司Mistral AI宣布完成17亿欧元(约20亿美元)C轮融资,由荷兰半导体设备制造商ASML领投。此轮融资使Mistral估值从去年的60亿美元翻倍至137亿美元。英伟达、DST Global等知名投资机构参投。作为欧洲领先的AI开发商,Mistral凭借先进的多语言大模型与OpenAI等美国公司竞争,其聊天机器人Le Chat具备语音模式等功能。
腾讯ARC实验室推出AudioStory系统,首次实现AI根据复杂指令创作完整长篇音频故事。该系统结合大语言模型的叙事推理能力与音频生成技术,通过交错式推理生成、解耦桥接机制和渐进式训练,能够将复杂指令分解为连续音频场景并保持整体连贯性。在AudioStory-10K基准测试中表现优异,为AI音频创作开辟新方向。
VAST Data收购了成立仅数月的初创公司Red Stapler,该公司由NetApp资深团队创立。Red Stapler创始人兼CEO Jonsi Stefansson将担任VAST云解决方案总经理,负责超大规模云战略。Red Stapler拥有6名开发人员,开发了跨SaaS交付、API集成、监控等功能的云控制平面和服务交付平台,将加速VAST AI OS在超大规模和多云环境中的部署,深化与全球领先超大规模云服务商的合作关系。
Meta与特拉维夫大学联合研发的VideoJAM技术,通过让AI同时学习外观和运动信息,显著解决了当前视频生成模型中动作不连贯、违反物理定律的核心问题。该技术仅需添加两个线性层就能大幅提升运动质量,在多项测试中超越包括Sora在内的商业模型,为AI视频生成的实用化应用奠定了重要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