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为存储助金融机构释放数据价值 原创

近几年,中国银行业对于核心业务方面呈现出明显的趋势:一是国内大部分金融机构都在加速将核心业务从大型主机或者小型主机环境向开放平台迁移,但对于数据的可靠性和业务连续性一点都没有降低
2020年,基于国内、国际发展态势,国家推出“双循环”新发展战略,借助新一轮科技革命,产生的大量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促进了数字经济蓬勃发展。

 

对于金融业而言,应基于新基建来加快数字化转型、加大数字金融发展的步伐。面对数字化转型的重任,金融科技需要对数据基础设施进行重构,从而保证金融业核心系统稳定可靠,以及数据的有效利用。

 

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范一飞在最新的《中国金融》发布文章谈到在“数据存储方面,应该探索与数字经济相适应、与金融安全要求相匹配的数据存储方案,稳步推动分布式数据库金融应用,实现基础设施数据高效存储和弹性扩展。”

 

要实现金融业科技创新能力和业务连续保障的平衡,一方面金融业应聚焦前沿技术、颠覆性技术、“卡脖子”技术等硬科技,完善优化自主创新产业链条。一方面又需要提升业务连续保障水平。搭建金融级云灾备平台,构建异地多活超融合数据中心,持续推动重要业务系统分布式架构改造,保障金融体系稳定运行。

 

核心数据管理成为金融业头等大事

 

近几年,中国银行业对于核心业务方面呈现出明显的趋势:一是国内大部分金融机构都在加速将核心业务从大型主机或者小型主机环境向开放平台迁移,但对于数据的可靠性和业务连续性一点都没有降低;二是随着金融行业数字化转型快速发展,金融机构的业务类型也迅速丰富,业务与业务之间的联系也愈发频繁与紧密,业务对于性能的渴望也是迅速提升。最后,银行大量业务线上化,以及数据量急速增加,核心业务对于存储系统的容量要求大幅提升。

 

 据某国有大行粗略统计,其核心系统在数据大集中后,10年间日均业务量从8千多万飙升到现在的4.5个亿,翻了5倍多。

 

存储作为数据的“家”,是承载金融机构最重要的数据资产关键设施,其建设趋势应如何把握,顺应于业务创新及改造,是金融行业的一个重要命题。可以说,银行业数字化转型,必然要迈过“数据管理”这道鸿沟,而存储,正是迈过这道坎的桥梁。

 

更深层次的角度看,银行业核心业务系统环境的复杂性提升其实也进一步增加了银行对于构建容灾备份的复杂性,如何简化核心业务容灾建设的复杂性,真正让金融机构用户在遇到突发事件时可以确保核心业务连续性成了一个重要课题。

 

从灾备方案的建设模式来看,早期客户大多基于数据复制技术,构建灾备方案;随着监管的加强,业务发展与数据集中,业务连续性要求越来越高,同时由于主备容灾更复杂,利用率更低,越来越多的客户开始转向两地三中心架构,这也是当前的主流架构。此外,两地三中心架构提高了业务连续性以及应对监管的能力。

 

清算业务系统两地灾备系统招标要求极高

 

某国有大行清算中心的支付清算系统为全社会提供支付清算服务,是国家级的重要金融市场基础设施。目前清算中心业务主要有大额、小额支付系统、境内外币支付系统、网上支付跨行清算等业务。这些业务是中国现代化支付系统的重要应用系统和组成部分,特别是随着移动支付等新兴支付的蓬勃发展。网上支付跨行清算系统作为第二代支付系统的核心业务子系统,支持网上支付等新兴电子支付业务的跨行(同行)资金汇划处理。

 

支付清算系统,其核心的数据中心是关键业务系统处理的核心节点,要求IT基础设施具有极高的可靠性、安全性、稳定性、可管理性和全面的售后服务保障体系。

 

随着支付清算系统数据库和应用系统的增加,现有存储系统的存储空间已经不能满足需求。同时清算中心需要开展面向未来云数据中心建设愿景,为夯实数据基础设施,该行清算中心支付清算系统需要对核心的存储设备进行更新改造。

 

目前清算中心的支付清算系统有两个异地数据中心,信息系统部署中存储设备之前采用的是I品牌的高端存储。客户希望采购全新的高端存储替换原有的4台高端存储,来解决支付系统信息系统在存储容量上的问题,满足信息系统在性能、可用性和可管理性等方面的需求。

 

华为为清算中心的支付系统信息系统存储设备进行更新改造,从供货、安装、调试、数据迁移及上线现场技术支持方面,保障了项目的顺利运行。基于华为OceanStor系列高端存储打造的异地双活解决方案,通过两两互为备份,主备存储采用系统层备份的方式,保证了支付清算系统的信息系统基于华为的存储设备、系统架构,最终实现了数据库和应用系统等相关技术的数据同步。

 

金融行业从构建IT系统开始,就对其可靠性和安全性、性能等要求极高。IT系统提供商想要进入金融行业有着严苛的法规和标准。特别是关系到数据存储,对采用的存储系统要求极高。

 

想要进入观察名单都要经过层层筛选。品牌需要是国际知名品牌的高端企业级存储产品;在产品性能上IOPS的SPC-1或SPC-2测试结果排名前5名;可用性至少要达到6个9;多控制器架构双活是基础;更多像镜像容灾、意外断电缓存数据保护功能、永久保护所有缓存数据不丢失和数据一致性……等功能都是必须具备的基础技能。

 

华为OceanStor存储赢得了这场胜利

 

当笔者与参与项目的华为金融专家聊到这个项目时,基于华为OceanStor存储的产品优势,在实施的整个过程中,华为金融专家虽然说得轻描淡写,但还是感受到了面临着不少的挑战。

 

“我们是立了军令状,” 华为金融专家说道,必须要按时完成迁移工作。要给信息系统的存储进行迁移,面临的挑战可以想象,一个小的失误都能给客户及其相关的多个业务带来严重的影响。在数据迁移过程中,不仅仅面临交易数据、应用系统对安全性的高要求,同时面临停机窗口短、系统高并发、数据量大、存储周期长等需求。

 

数据迁移涉及到各种应用和数据库以及不同部门,对于在技术细节的处理上形成了很大的挑战。为顺利完成数据迁移,华为从操作系统、数据库层面、存储层面进行了多方面的评估。采用了基于存储虚拟化和数据迁移同时并行的业务部署。

 

在实施过程中一方面要评估数据侧的各个风险。一方面要进行技术选型,不断在实施过程中优化各个技术环节,对华为存储的能力储备要求极高。

 

“这个项目中客户的支付系统部署了包括Oracle数据库、PowerVM虚拟化、SAP以及 GPFS等多种场景组合,软件部门只对工程部分负责。而华为存储需要保证从源端到目标端数据的一致性。” 华为金融专家说道。

 

“华为基于存储虚拟化和数据迁移组合拳,基于每个操作系统的LUN做单独操作,分两步同时进行,保障了时间的可控。比预计时间提前两个月完成数据迁移。”华为金融专家分享道。

 

截止到现在,该支付清算系统两地的存储系统无故障运行已经两年多了,华为高端全闪存OceanStor 18800F V5,为客户关键业务提供最高水平的数据服务。

 

笔者也了解到,目前数据中心运行的数据库系统查询耗时有了明显加快,业务有了显著的提升,对客户的总体收益影响也是非常显著的。

 

而在这期间,华为存储项目团队还持续对数据中心运维体系人员进行培训,定期做设备硬件巡检。行内运维专家团队基于智能AI系统,通过捕获一些性能趋势,基于运维和监控来保证存储系统的稳定,为支付清算系统运行提供了坚实的保障。

 

面向未来,华为存储助金融机构释放数据价值

 

过去几年间,金融机构通过加大移动互联网等应用,大大扩充了机构原有的数据维度;但数据量的快速增长也给金融机构带来了新挑战。

 

如今,新基建浪潮正在席卷整个金融行业,金融科技也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监管部门和传统金融机构纷纷加码金融科技布局。据不完全统计,至今已经有包括五大行在内的12家银行落地金融科技子公司;保险、证券等领域的巨头,也在积极推动成立新的金融科技子公司。

 

新基建所强调的5G、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正在给金融业的转型升级带来新思路:一方面,金融与科技的深度融合,将进一步推动金融行业的业务创新、服务创新;另一方面,新技术的应用,也在加速金融业信息基础设施的转型升级,进而为‌金融业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在新基建的推动下,金融业的数据基础设施如何适应新型金融业态、模式、服务的需求,正变得日益凸显。

 

众所周知,金融与数据有着天然的联系,从营销获客到用户画像,从业务流转到金融服务,金融业一切业务开展都基于数据的流动。要构建一个坚实的数据基础设施,就必须从数据入手,实现对数据采集、存储、传输、展现、分析与优化全生命周期的管理。

 

作为金融行业的“懂行人”,华为深知这一点的重要性,为了帮助金融行业客户加速数字化转型,华为在兼顾金融业对数据高效、安全、合规管理的同时,构建了包含数据采集、存储、传输、展现、分析与优化全生命周期的产品和解决方案。

 

未来,华为将与金融行业客户携手,共同绘制“基础设施更先进、金融服务更普惠、核心技术更可控、网络安全更可靠、科技治理更现代”的金融信息化新蓝图,为金融信息化高质量发展而努力。

来源:至顶网存储频道

0赞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2020

11/05

13:50

分享

点赞

邮件订阅
白皮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