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一度的华为全联接大会开始了,这个大会不仅仅因为华为两个字备受全球瞩目,更是因为其逐步成为了一场科技盛宴。华为全联接大会2018(HUAWEI CONNECT)以“+智能 见未来”为主题。
在2018年10月10日华为全联接大会2018(HUAWEI CONNECT)首日上,华为副董事长,轮值董事长徐直军在此次大会上,开场详细讲述了人工智能发展战略。从回顾人工智能发展60年的坎坷到AI时代的的今天,人工智能已经成为一种新的通用目的技术。
就在大家还沉浸在徐直军提出的10个人工智能的重要改变方向:模型训练、算力、AI部署、算法、AI自动化、面向实际应用、模型更新、多技术协同、平台支持、人才获得的时候。
徐直军宣布发布全栈全场景人工智能解决方案。
全栈全场景人工智能解决方案包括纵轴全栈包括包含四个部分:AI IP和芯片、芯片使能、框架以及应用使能四个部分。以及全场景包括:消费终端 (Consumer Device)、公有云 (Public Cloud) 、私有云 (Private Cloud)、边缘计算 (Edge Computing)、IoT行业终端 (Industrial IoT Device) 这5大类场景。
全栈全场景AI解决方案是华为曾经发布了面向政府、企业的华为云EI,以及面向智能终端的HiAI这两套解决方案的整合。
在宣布全栈全场景AI解决方案的同时,徐直军话锋一转 “之前外界都在传说华为在做芯片,今天我要告诉大家,这是事实!”华为正式发布两颗云数据中心AI芯片:单芯片计算密度最大的昇腾910和极致高效计算低功耗的AI SoC昇腾310。
这款属于Max系列的昇腾910,单芯片计算密度最大”,采用7nm工艺制程,最大功耗为350W。
相比高端的云数据中心AI芯片昇腾910,边缘系列的昇腾310将在边缘计算发挥更大的作用。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卢森堡大学研究团队开发的RLDP框架首次将强化学习应用于差分隐私优化,创造性地解决了AI训练中隐私保护与模型效果的矛盾。该方法如同智能教练,能动态调整隐私保护策略,在四种语言模型上实现平均5.6%的性能提升和71%的训练时间缩短,同时增强了抗隐私攻击能力,为敏感数据的AI应用开辟了新路径。
这项由北京大学人工智能研究院完成的研究,首次从数据压缩理论角度揭示了大型语言模型存在"弹性"现象——即使经过精心安全对齐,模型仍倾向于保持预训练时的行为分布。
腾讯混元团队联合北京大学提出MixGRPO技术,通过混合ODE-SDE采样策略和滑动窗口机制,将AI图像生成训练效率提升50%-71%,同时在多项人类偏好评估指标上超越现有方法。该技术采用"从难到易"的渐进优化策略,专注于图像生成早期阶段的重点优化,并引入高阶求解器进一步加速训练过程,为AI图像生成的产业化应用提供了更高效可行的解决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