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云存储服务纷纷关张,这个行业却不会倒下,用户需求在那里并且越来越强烈,活下来的个人云存储平台机会更大,玩法会变得不同。
网盘纷纷关停,云存储市场却是一半冰火一半火焰?
2016年6月30日,是个人云存储市场一个值得纪念的日子。新浪微盘、金山快盘、UC 网盘、华为网盘等曾经很有名气的网络云存储,已纷纷宣布关停服务,并将6月30日设定为用户迁移数据的大限,数亿用户开始物色新存储服务。
当然,对许多用户来说,这已经不是第一次被迫切换云存储服务了,在此之前,115网盘、腾讯微云的中转站功能已关闭,排名前十的个人云存储只剩下一半:百度云、360云盘、天翼云、腾讯微云等。
为什么上述个人云存储服务纷纷宣布关闭?
一方面,因为越来越强的监管压力。个人云存储出发点是好的,然而却因为分享功能成为盗版、色情、恐怖等非法内容的温床。针对海量内容,云存储服务商必须投入巨大的监管资源去阻止和清理非法内容。
事实证明,大部分云存储服务商做不到这一点,网信办、公安部、版权局…诸多部门多方监管,给了网盘运营商极大压力。
另一方面,因为越来越高的运营成本。关停的个人云存储均是免费服务模式,但云存储本身需要巨大的带宽和存储资源,尤其是带宽资源更是非常昂贵,再加上日益增大的审核成本,云存储服务商的成本压力越来越大。在营收方面,采取免费模式,依靠会员、广告等盈利又入不敷出,撑不下去就成了必然的结果。
在被动的监管和主动的成本压力下,个人云存储被迫关张,令人唏嘘。个人云存储市场本是朝阳产业,每个人拥有越来越多的设备、越来越多的数据,再加上高速的网络环境,云存储应用的技术和市场条件已经具备。
然而,因为没有找到商业模式和解决内容监管问题的办法,这么多个人云存储还是被迫退场了。
不过,个人云存储市场并不会挂掉。6月30日将成为一个分水岭,洗牌之后留下来的都是有一定实力的玩家。
第一类是硬件厂商,代表是iCloud。
硬件厂商在手机、电视、路由器、智能摄像头中内置的云存储服务会越来越强势,对于用户来说,同步十分简单,类似于iCloud的云存储模式,直接向用户收费,模式粗暴却有效。不过,这类云存储服务更多是针对照片,或设备必须要存储的数据(如智能摄像头),服务相对单一。
第二类是运营商,代表是天翼云。
活下来的云盘玩家中,天翼云是来自电信运营商。为什么运营商能够坚挺?云存储服务商面临的两大问题,电信运营商均有很好的解决办法:
带宽成本高不是问题,因为使用的是自家资源(宽带、机房、IDC、CDN、流量),电信这样的巨头也具备长期投入的实力。
内容监管不是问题,电信运营商是国资背景,在信息安全审计上有很好的基础,监管一直很严格,比如短信内容、实名制等。
除了能克服上述两大问题之外,电信运营商做云存储还有自己的优势:
1、用户体验更好。通过与流量经营和管道加速技术结合,运营商的云存储在同步体验上可以更好,这是iCloud等云存储的重大缺陷,同步实在是太慢。
2、信息安全有保障。移动时代个人隐私数据越来越多,艳照门事件频发,信息安全需求强烈,运营商优势明显,要不就不会有“电信级安全”这个说法。以天翼云为例,其主打“安全、稳定、可靠”,机房、带宽、无线网络均属于电信,更能确保用户信息安全,天翼云还采取了多重加密技术,与SIM卡识别认证结合,进而加强安全特性。
3、服务整合能力更强。运营商本身就是一个庞大的生态体系,围绕着运营商有各种各样的厂商,其对第三方资源和服务的整合能力很强,例如整合手机厂商、加速服务商、安全厂商,给用户更好的云存储服务和周边云服务。
第三类是互联网巨头,代表是百度云。
互联网巨头做云存储更多是为了粘住用户和获取数据,有实力也有意愿长期投入,因此成本对互联网巨头来说不是问题。内容审核问题也不大,能够做到令相关部门满意取决于投入决心,百度音乐、百度文库等都曾面临过类似问题,后来妥善解决了。
因此,互联网巨头同样会是个人云存储市场的强势玩家,眼下百度在个人云存储市场不会轻易放弃。
互联网云存储最大的优势是体验互联网化,并且能与其余业务例如搜索,结合起来。劣势则是会比电信运营商付出更多成本,又不能像手机厂商那样有清晰的盈利模式,有点吃力不讨好的感觉。
未来,个人云存储路在何方呢?
我想将有以下一些变化:
第一,收费云存储服务普及
随着大量云盘倒下,免费云存储选择越来越少,与此同时用户开始习惯为互联网服务付费,以前听盗版音乐、看盗版电影,现在都要给钱了,微信支付这类工具也提供了便利。
越来越多的用户将为云存储买单,有可能是买手机设备的,有可能是买运营商的,还有可能是买智能摄像头的云存储服务,总之,为存储买单会是大势所趋,过去主打免费甚至送10TB空间的天翼云、百度云们或许很快会加强付费模式探索。
第二,云存储回归存储本身
过去许多互联网云存储玩儿免费模式,为了盈利开始探索资源分享平台这样的玩法,不甘心只做硬盘,这样做想象空间确实大了,但风险也被放大了数倍,许多内容监管问题都与分享功能有关系。
接下来个人云存储都会倾向于iCloud这样的模式,做私密的个人云存储,并且追求将存储体验做到极致,这样既能降低内容审核的风险和成本,又可通过做服务直接盈利。
第三、家庭云存储成增长点
个人需要存储大量文件,家庭同样有许多文件要存储,一是家庭成员之间有照片分享需求,二是家里有许多设备需要云存储,例如智能电视、智能摄像头等等。
因此,未来将会有更多针对家庭推出的云存储服务,分享仅限于家庭成员之间。在这个市场,翼云来机会很大,其已借助于宽带进入千家万户,拥有大量家庭客户;还有就是类似于家庭NAS的硬件存储解决方案商,可满足一些用户在家里自己搭建云存储环境的小众需求。
第四,私密高端云存储服务兴起
采取特殊加密技术的高端云存储服务将会兴起,满足那些对数据安全有极度要求的特殊用户群,并直接采取付费模式,相当于私人订制的云存储。
个人云存储服务纷纷关张,这个行业却不会倒下,用户需求在那里并且越来越强烈,活下来的个人云存储平台机会更大,玩法会变得不同。这样看来,6月30日对个人云存储市场而言,反而是一个新的开始。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Anthropic周一发布了旗舰模型Opus 4.5,这是4.5系列的最后一个模型。新版本在编程、工具使用和问题解决等基准测试中表现出色,是首个在SWE-Bench验证测试中得分超过80%的模型。同时推出Claude for Chrome和Claude for Excel产品,分别面向不同用户群体。Opus 4.5还改进了长文本处理的内存管理,支持付费用户的"无限聊天"功能,并针对智能体应用场景进行了优化,将与OpenAI的GPT 5.1和谷歌的Gemini 3展开竞争。
南洋理工大学团队开发了Uni-MMMU基准测试,专门评估AI模型的理解与生成协同能力。该基准包含八个精心设计的任务,要求AI像人类一样"边看边想边画"来解决复杂问题。研究发现当前AI模型在这种协同任务上表现不平衡,生成能力是主要瓶颈,但协同工作确实能提升问题解决效果,为开发更智能的AI助手指明了方向。
总部位于圣地亚哥的AI公司耐能发布新一代KL1140芯片,这是首款能在边缘端运行完整变换器网络的神经处理单元。该芯片可将大语言模型从云数据中心转移到便携式本地设备中,四颗芯片组合可实现类似GPU的性能,支持1200亿参数模型运行,功耗降低三分之一至一半,硬件成本减少十倍。
360 AI Research团队发布的FG-CLIP 2是一个突破性的双语精细视觉语言对齐模型,能够同时处理中英文并进行精细的图像理解。该模型通过两阶段训练策略和多目标联合优化,在29个数据集的8类任务中均达到最先进性能,特别创新了文本内模态对比损失机制。团队还构建了首个中文多模态评测基准,填补了该领域空白,为智能商务、安防监控、医疗影像等应用开辟新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