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iking Technology公司已经推出了50 TB SAS SSD产品——没错,就是50 TB。5 PB容量机架已然成为现实,一切敌对方皆应畏惧其威能。
这款UHC-Silo SSD据称拥有目前业界最高水平的存储容量,其为3.5英寸大小,且提供25与50 TB两种容量选项。
这款新产品采用平面SK海力士MLC(即双层单元)闪存芯片,而非目前市面上常见的高容量3D TLC(即三层单元)NAND芯片。其同时配备有一个双端口SAS 2.x 6 Gbps接口,在4K数据块条件下的读取/写入IOPS成绩分别为6万与1万5千——性能表现显然并不出彩。
其连续(256K数据块)读取/写入传输带宽分别可达500/350 Mbps——与目前采用NVMe的SSD产品相比成绩同样不算出色,但考虑到这是一款更多关注容量的驱动器,因此也算可圈可点。而其使用寿命为每天一次全盘写入情况下可正常运行五年。
空闲功耗水平低于10瓦,而活跃功耗水平则为16瓦。与同等容量的磁盘驱动器相比,Viking公司表示这样的功耗指标能够在5 PB机架使用场景下帮助客户节约达80%电力消耗、空间占用以及冷却成本。
Viking Technology公司业务发展主管Tinh Ngo指出,购买此款驱动器的客户主要关注容量、功率与性能之间的平衡。Viking方面希望这款产品能够在云计算、大数据、外部存储系统、数字成像与媒体、技术应用以及冷存储领域找到归宿。
让我们好奇的是,Viking公司未来是不是会利用3D TLC NAND芯片打造出100 TB容量的SSD产品。如果想得更远,那么QLC NAND(即四层单元)芯片亦完全有可能成就专门面向冷存储应用场景的130 TB SSD方案。
感兴趣的朋友可以点击此处查看UHC-Silo的更多参数信息(英文原文),亦可点击此处查看产品相关简介(PDF格式,英文原文)。目前该产品的具体售价尚不明确。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谷歌深度思维团队开发出名为MolGen的AI系统,能够像经验丰富的化学家一样自主设计全新药物分子。该系统通过学习1000万种化合物数据,在阿尔茨海默病等疾病的药物设计中表现出色,实际合成测试成功率达90%,远超传统方法。这项技术有望将药物研发周期从10-15年缩短至5-8年,成本降低一半,为患者更快获得新药治疗带来希望。
继苹果和其他厂商之后,Google正在加大力度推广其在智能手机上的人工智能功能。该公司试图通过展示AI在移动设备上的实用性和创新性来吸引消费者关注,希望说服用户相信手机AI功能的价值。Google面临的挑战是如何让消费者真正体验到AI带来的便利,并将这些技术优势转化为市场竞争力。
哈佛医学院和微软公司合作开发了一个能够"听声识病"的AI系统,仅通过分析语音就能预测健康状况,准确率高达92%。该系统基于深度学习技术,能够捕捉声音中与疾病相关的微妙变化,并具备跨语言诊断能力。研究团队已开发出智能手机应用原型,用户只需完成简单语音任务即可获得健康评估,为个性化健康管理开辟了新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