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研究显示,多数美国企业对生成式AI抱有期望,期望通过它提升业务效率。然而,企业领导者面临理解上的偏差、缺乏明确的战略规划和专业人才,难以充分实现和衡量该技术的价值。
研究由SAS和科尔曼·帕克斯公司合作进行,调查了300位决策者,探讨了他们的投资重点和组织挑战。发现仅10%的企业符合法规要求。研究结果将在2024年晚些时候公布,详细内容见《揭秘生成式AI的潜力与挑战:如何实现竞争优势》。
主要挑战包括:
●治理框架缺失:93%的企业尚未建立全面的生成式AI治理框架,面临合规风险。
●AI集成问题:企业在将生成式AI融入现有系统时遇到兼容性问题。
●人才短缺:企业难以招聘到具备AI技能的人才,现有员工也缺乏必要的技能。
●成本预测:大语言模型的成本高昂,包括Token成本和其他长期、复杂的成本。
SAS AI战略顾问Marinela Profi建议,企业应制定阶段性战略,重视大语言模型的整合、治理和可解释性。通过可持续和可扩展的方式应用生成式AI,以满足实际需求并保持业务相关性和韧性。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Queen's大学研究团队提出结构化智能体软件工程框架SASE,重新定义人机协作模式。该框架将程序员角色从代码编写者转变为AI团队指挥者,建立双向咨询机制和标准化文档系统,解决AI编程中的质量控制难题,为软件工程向智能化协作时代转型提供系统性解决方案。
苹果在iOS 26公开发布两周后推出首个修复更新iOS 26.0.1,建议所有用户安装。由于重大版本发布通常伴随漏洞,许多用户此前选择安装iOS 18.7。尽管iOS 26经过数月测试,但更大用户基数能发现更多问题。新版本与iPhone 17等新机型同期发布,测试范围此前受限。预计苹果将继续发布后续修复版本。
西北工业大学与中山大学合作开发了首个超声专用AI视觉语言模型EchoVLM,通过收集15家医院20万病例和147万超声图像,采用专家混合架构,实现了比通用AI模型准确率提升10分以上的突破。该系统能自动生成超声报告、进行诊断分析和回答专业问题,为医生提供智能辅助,推动医疗AI向专业化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