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8日-19日,第二届国际互联网产业创新大会暨互联网创新产品展览会(NIICON)在北京召开。曙光公司高级副总裁李斌受邀出席此次大会,并以“泛化融合,构建算力算网新模态”为主题,分享了新时代算力产业的价值内涵。
随着人工智能进入新时代,AI产业对算力供给提出了新的要求。李斌指出,大算力是AI产业发展的前置条件,算力基础设施建设逐渐深入,正呈现绿色化、集约化、规模化等需求特征。同时,面对算力布局不平衡问题,算力网络的建设业已势在必行,用户需要像水电一样便捷的算力服务。
“我们要汇聚行业力量打通AI产业软硬件生态,优化算力基础设施建设,打造多元协同的算力网络。”李斌表示,基于算力产业需求,曙光从算力中心到算力网络,在技术方案和模式创新上已经展开一系列实践探索。
曙光数创公司高级架构师刘凯艳在会上带来了浸没式液体相变冷却技术方案。该方案凭借低至1.04的PUE值和超高的计算密度,可以帮助数据中心大幅降低能耗,进一步实现算力中心绿色化发展。目前,中国已有超过58%的液冷数据中心应用了该技术方案。
曙光通过广泛连接算力、数据、软件、服务的供给方和需求方,持续加码构建多元算力融合、多中心协同的算力网络。从算力基础设施到算力网络建设,一个以融合共创为主题的算力产业新模态正迎面而来。“曙光希望联动更多产业生态力量,开辟更高效协同的算力赛道,赋能AI产业迈向高质量发展新高地。”李斌表示。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麻省理工学院研究团队发现大语言模型"幻觉"现象的新根源:注意力机制存在固有缺陷。研究通过理论分析和实验证明,即使在理想条件下,注意力机制在处理多步推理任务时也会出现系统性错误。这一发现挑战了仅通过扩大模型规模就能解决所有问题的观点,为未来AI架构发展指明新方向,提醒用户在复杂推理任务中谨慎使用AI工具。
继苹果和其他厂商之后,Google正在加大力度推广其在智能手机上的人工智能功能。该公司试图通过展示AI在移动设备上的实用性和创新性来吸引消费者关注,希望说服用户相信手机AI功能的价值。Google面临的挑战是如何让消费者真正体验到AI带来的便利,并将这些技术优势转化为市场竞争力。
中科院自动化所等机构联合发布MM-RLHF研究,构建了史上最大的多模态AI对齐数据集,包含12万个精细人工标注样本。研究提出批评式奖励模型和动态奖励缩放算法,显著提升多模态AI的安全性和对话能力,为构建真正符合人类价值观的AI系统提供了突破性解决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