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Nutanix 中国区董事总经理 马莉
当其他国家仍在忙于应对居民出行限制及经济放缓所带来的冲击时,中国已经在推动疫情之后经济和社会的复苏。
短短数周之内,中国已从被动变为主动,吸取疫情的经验教训,并开始调动资源,以确保民众生活、企业和经济迅速恢复正常,同时为更好地应对未来危机做准备。
当前,云技术已经成为企业保持业务活力、韧性和连续性的关键因素。云技术和超融合基础架构在应对新冠疫情和保持经济平稳运行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中国企业在云技术应用方面已经走在世界前列。Nutanix近期发布的《2019 企业云指数报告》指出,未来12到24个月内,中国企业将迅速加快将工作负载迁移至混合云的进程,届时中国企业在混合云运行的工作负载比例将从当前的20% 增至65%。
云技术让中国一夜之间成为全球最大的居家办公市场。云和超融合基础架构能帮助医院实现关键后端系统的简化和自动化,帮助重要的医务人员关注于一线抗击疫情。现代化IT基础架构提供了快速便捷的宽带传输,以应对医护病例数据大规模激增的需求,为一线疫情防控工作人员和行业领导者提供了保障。
尽管中国已经在抗击疫情方面取得了非凡的成就,却仍存在着遗留问题。像中国这样一个技术先进的国家,却依然严重依赖传统的硬件IT基础架构,此次疫情也暴露了其局限性。
简而言之,在最重要的时期和场景下,软件在简便性、灵活性、性能和易用性等方面表现远远优于硬件。因此,推动中国新未来的理应是云技术和超融合基础架构支持的软件解决方案。
云技术没有边界,能够将人员、企业和经济紧密相连。面对不同需求甚至危机,云技术可以在短时间内扩展或缩减规模,连接、管理、分析整个政府部门职能和业务,并使其自动化,从一个或多个地点协调全球活动。近期的各类事件也已经证明了这一点。
然而,关于“云”的讨论似乎都是以公有云为中心。 虽然公有云为用户提供了许多好处,但也受到了工业时代物理基础架构的诸多限制。 多个公有云模式就像工业时代蓬勃发展的工业中心:活动高度集中,但影响有限。只有通过部署合适的基础架构将它们连接在一起,才能从整体上创造更多价值。
超融合基础架构和混合云便应运而生,它们是连接任何云、任何硬件、任何供应商和任何地点的(软件)动脉。混合云能够连接多个公有云,以及本地部署的私有云。
毋庸置疑,进行IT基础架构升级将在政府寻求提振经济,防范日后再次面临相同困境时发挥核心作用。
中国政府最近发布的一系列“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计划也印证了上述观点。“新型基础设施” 特指5G网络基站、大数据数据中心、人工智能和工业互联网等数字化能力,而这些数字化能力都需要现代化IT基础设施进行管理。
在中国加速提升科技实力以应对未来挑战的同时, 我们从新冠疫情中汲取的经验教训很简单:现代社会和经济需要现代化的基础设施来运行、管理和保护。随着中国加速拥抱云技术,超融合基础架构将成为此次疫情过后的未来IT基础架构。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麻省理工学院研究团队发现大语言模型"幻觉"现象的新根源:注意力机制存在固有缺陷。研究通过理论分析和实验证明,即使在理想条件下,注意力机制在处理多步推理任务时也会出现系统性错误。这一发现挑战了仅通过扩大模型规模就能解决所有问题的观点,为未来AI架构发展指明新方向,提醒用户在复杂推理任务中谨慎使用AI工具。
继苹果和其他厂商之后,Google正在加大力度推广其在智能手机上的人工智能功能。该公司试图通过展示AI在移动设备上的实用性和创新性来吸引消费者关注,希望说服用户相信手机AI功能的价值。Google面临的挑战是如何让消费者真正体验到AI带来的便利,并将这些技术优势转化为市场竞争力。
中科院自动化所等机构联合发布MM-RLHF研究,构建了史上最大的多模态AI对齐数据集,包含12万个精细人工标注样本。研究提出批评式奖励模型和动态奖励缩放算法,显著提升多模态AI的安全性和对话能力,为构建真正符合人类价值观的AI系统提供了突破性解决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