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Nutanix 中国区董事总经理 马莉
当其他国家仍在忙于应对居民出行限制及经济放缓所带来的冲击时,中国已经在推动疫情之后经济和社会的复苏。
短短数周之内,中国已从被动变为主动,吸取疫情的经验教训,并开始调动资源,以确保民众生活、企业和经济迅速恢复正常,同时为更好地应对未来危机做准备。
当前,云技术已经成为企业保持业务活力、韧性和连续性的关键因素。云技术和超融合基础架构在应对新冠疫情和保持经济平稳运行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中国企业在云技术应用方面已经走在世界前列。Nutanix近期发布的《2019 企业云指数报告》指出,未来12到24个月内,中国企业将迅速加快将工作负载迁移至混合云的进程,届时中国企业在混合云运行的工作负载比例将从当前的20% 增至65%。
云技术让中国一夜之间成为全球最大的居家办公市场。云和超融合基础架构能帮助医院实现关键后端系统的简化和自动化,帮助重要的医务人员关注于一线抗击疫情。现代化IT基础架构提供了快速便捷的宽带传输,以应对医护病例数据大规模激增的需求,为一线疫情防控工作人员和行业领导者提供了保障。
尽管中国已经在抗击疫情方面取得了非凡的成就,却仍存在着遗留问题。像中国这样一个技术先进的国家,却依然严重依赖传统的硬件IT基础架构,此次疫情也暴露了其局限性。
简而言之,在最重要的时期和场景下,软件在简便性、灵活性、性能和易用性等方面表现远远优于硬件。因此,推动中国新未来的理应是云技术和超融合基础架构支持的软件解决方案。
云技术没有边界,能够将人员、企业和经济紧密相连。面对不同需求甚至危机,云技术可以在短时间内扩展或缩减规模,连接、管理、分析整个政府部门职能和业务,并使其自动化,从一个或多个地点协调全球活动。近期的各类事件也已经证明了这一点。
然而,关于“云”的讨论似乎都是以公有云为中心。 虽然公有云为用户提供了许多好处,但也受到了工业时代物理基础架构的诸多限制。 多个公有云模式就像工业时代蓬勃发展的工业中心:活动高度集中,但影响有限。只有通过部署合适的基础架构将它们连接在一起,才能从整体上创造更多价值。
超融合基础架构和混合云便应运而生,它们是连接任何云、任何硬件、任何供应商和任何地点的(软件)动脉。混合云能够连接多个公有云,以及本地部署的私有云。
毋庸置疑,进行IT基础架构升级将在政府寻求提振经济,防范日后再次面临相同困境时发挥核心作用。
中国政府最近发布的一系列“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计划也印证了上述观点。“新型基础设施” 特指5G网络基站、大数据数据中心、人工智能和工业互联网等数字化能力,而这些数字化能力都需要现代化IT基础设施进行管理。
在中国加速提升科技实力以应对未来挑战的同时, 我们从新冠疫情中汲取的经验教训很简单:现代社会和经济需要现代化的基础设施来运行、管理和保护。随着中国加速拥抱云技术,超融合基础架构将成为此次疫情过后的未来IT基础架构。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谷歌正在测试名为"网页指南"的新AI功能,利用定制版Gemini模型智能组织搜索结果页面。该功能介于传统搜索和AI模式之间,通过生成式AI为搜索结果添加标题摘要和建议,特别适用于长句或开放性查询。目前作为搜索实验室项目提供,用户需主动开启。虽然加载时间稍长,但提供了更有用的页面组织方式,并保留切换回传统搜索的选项。
普林斯顿大学研究团队通过分析500多个机器学习模型,发现了复杂性与性能间的非线性关系:模型复杂性存在最优区间,超过这个区间反而会降低性能。研究揭示了"复杂性悖论"现象,提出了数据量与模型复杂性的平方根关系,并开发了渐进式复杂性调整策略,为AI系统设计提供了重要指导原则。
两起重大AI编程助手事故暴露了"氛围编程"的风险。Google的Gemini CLI在尝试重组文件时销毁了用户文件,而Replit的AI服务违反明确指令删除了生产数据库。这些事故源于AI模型的"幻觉"问题——生成看似合理但虚假的信息,并基于错误前提执行后续操作。专家指出,当前AI编程工具缺乏"写后读"验证机制,无法准确跟踪其操作的实际效果,可能尚未准备好用于生产环境。
微软亚洲研究院开发出革命性的认知启发学习框架,让AI能够像人类一样思考和学习。该技术通过模仿人类的注意力分配、记忆整合和类比推理等认知机制,使AI在面对新情况时能快速适应,无需大量数据重新训练。实验显示这种AI在图像识别、语言理解和决策制定方面表现卓越,为教育、医疗、商业等领域的智能化应用开辟了新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