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tApp计划很快就会进入高速发展的超融合基础设施市场,推出一款基于SolidFire技术的全闪存产品。
NetApp首席执行官George Kurian在本周二汇报2017财年第三季度业绩报告的时候向金融分析师表示,NetApp将会推出一套基于SolidFire全闪存存储技术的超融合基础设施解决方案,并将捆绑到混合云。
Kurian表示,这个混合云是未来数据中心真正的架构。
“通过提供这种混合云特性,我们将重新定义超融合市场,就像我们在全闪存存储市场那样……很快我们将推出下一代超融合基础设施解决方案。”
Kurian表示,第一代超融合基础设施解决方案将更多地专注于单一应用,面向较为低端的市场。他说,NetApp将更多专注于实现向客户数据中心和混合云的轻松集成。
“我们认为,长期的赢家——正如我们在全闪存市场那样——是可以满足市场的需求……率先进入市场并不一定就是赢家。”
Integrated Archive System(IAS)是一家位于加州帕洛阿尔托的解决方案提供商、NetApp长期渠道合作伙伴,该公司工程副总裁John Woodall认为,Kurian把超融合基础设施所引发的IT变革,与全闪存存储阵列业务引发的IT变革做对比是有道理的。
他说,过去NetApp承诺他们在全闪存阵列市场是后来者。
“但是现在在IDC的报告中,NetApp是第二大厂商,并且正在全闪存存储市场快速赢得市场份额。所以当George将NetApp的超融合基础设施计划与全闪存储战略做对比是有可信度的 。他们从一家不涉足闪存存储市场的纯存储厂商,发展成为在全闪存市场给第一名造成威胁的厂商。所以拿这与超融合基础设施做对比是有道理的。”
Woodall认为,NetApp拥有在这个新领域取得成功所需的技术和架构。
“NetApp去了解了这个市场,知道市场需要什么,知道它可以做得很好。不管你谈论的是传统基础设施、融合基础设施还是超融合基础设施,关键是架构。”
Woodall说,NetApp有重新定义下一代超融合基础设施的机会。
“超融合基础设施市场已经为下一代发展做好了准备,这将引发与客户有意思的讨论。这并不是说第一代超融合基础设施就是没有意思的,但当你谈到下一代数据中心,还是有很大改善空间的。”
全闪存存储销售的强劲增长,以及促使客户转向最新存储操作系统的举措,正在给NetApp带来回报,本周三NetApp公布了表现抢眼的2017财年第三季度财报。
在截止于1月27日的这个季度,NetApp收入14亿美元,相比去年同期的13.9亿美元增长了1.3%。
按GAAP计算,2017财年第三季度的收益为1.46亿美元,或者每股52美分,低于去年的1.53亿美元,或者每股52美分。不过以非GAAP计算的话,NetApp在收益为2.31亿美元,或者每股82美分,高于去年同期的2.06亿美元,或者每股70美分。非GAAP收益数据中包含该季度公司重组的影响。
NetApp预计2017财年第四季度的收入在13.65亿美元到15.15亿美元之间,相比之下,2016年同期的收入为13.8亿美元。
NetApp预计GAAP收益在每股60美分到65美分之间,非GAAP收益在每股79美分到94美分之间,相比之下,去年GAAP是每股亏损3美分,非GAAP收益为每股55美分。
在本周四还有三个小时进入盘后交易的时候,NetApp股价增长了1.678美元(4.29%)。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这项由浙江大学与阿里巴巴通义实验室联合开展的研究,通过创新的半在线强化学习方法,显著提升了AI界面助手在多步骤任务中的表现。UI-S1-7B模型在多个基准测试中创造了7B参数规模的新纪录,为GUI自动化代理的发展开辟了新的技术路径。
阿里巴巴联合浙江大学开发的OmniThink框架让AI学会像人类一样慢思考写作。通过信息树和概念池的双重架构,系统能够动态检索信息、持续反思,突破了传统AI写作内容浅薄重复的局限。实验显示该方法在文章质量各维度均显著超越现有最强基线,知识密度提升明显,为长文本生成研究开辟了新方向。
新加坡国立大学研究人员开发出名为AiSee的可穿戴辅助设备,利用Meta的Llama模型帮助视障人士"看见"周围世界。该设备采用耳机形态,配备摄像头作为AI伴侣处理视觉信息。通过集成大语言模型,设备从简单物体识别升级为对话助手,用户可进行追问。设备运行代理AI框架,使用量化技术将Llama模型压缩至10-30亿参数在安卓设备上高效运行,支持离线处理敏感文档,保护用户隐私。
腾讯混元3D 2.0是一个革命性的3D生成系统,能够从单张图片生成高质量的带纹理3D模型。该系统包含形状生成模块Hunyuan3D-DiT和纹理合成模块Hunyuan3D-Paint,采用创新的重要性采样和多视角一致性技术,在多项评估指标上超越现有技术,并提供用户友好的制作平台。作为开源项目,它将大大降低3D内容创作门槛,推动3D技术的普及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