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utanix的一位高管表示,思科、HPE和VMware的超融合产品无法提供最佳体验,因为他们并没有他们自己的完整软件堆栈。
“每个厂商和他们的追随者现在都在这个领域了,”Nutanix首席产品及开发官Sunil Potti表示。“但是除非你拥有最完整的堆栈,否则你无法提供完整的体验。”
在本周一决定的Raymond James Technology Investors Conference投资人大会上,Potti向参会者表示,直到18个月钱,这个市场的大多数人都认为超融合基础设施——在服务器硬件上融合了计算、存储、网络和虚拟化——会是一个很好的产品,但是质疑它是否可以支持所有用例。
但是随着最终用户更加坚定地为他们的新工作负载部署超融合架构,Potti称以前这个领域是小型IT厂商的专属领域,现在吸引来了一些IT巨头。
Potti说,虽然一些大厂商大力投入这个市场,但其中一些厂商似乎并没有抓住提供完全无缝的功能的重要性。思科、HPE和VMware并没有对这一观点做出立即回应。
“其中一些厂商是很强大的,但也有一些还是沉睡的巨人,因为他们正在过时,”Potti表示。“你不能就是拿着一部诺基亚手机,用着Windows,就说自己赢得了智能手机大战,这就是为什么不奏效的原因。”
Potti用思科超融合产品举例,他说思科与VMware相竞争,但是也依赖于VMware的功能。
“没有人有他们自己的虚拟化体验,”Potti说。“当你选择Amazon的时候,你不能为Amazon采购VMware,这是内置的。”
Potti说,相比之下,Nutanix现在已经不仅仅是四年前的那个存储技术公司了,当时他们刚刚开始构建自己的虚拟机管理程序和虚拟化工具。Potti说,Nutanix重新考虑了他们如何从零开始构建软件堆栈。
Potti说:“Nutanix是一个平台厂商,而不是一个产品的厂商……如果你提供不了完整的堆栈,你就无法提供类似Amazon的体验。”
Nutanix的主要目标是在数据中心提供类似AWS的体验,Potti说,Nutanix并不是试图复制思科和VMware带入市场的超融合产品。
过去5或6年中,AWS和其他公有云服务不断崛起,这对Nutanix是非常有利的,因为很对最终用户已经经过部门斗争并且已经习惯于在整个公司上下采用这种一键点击式的服务,Potti说。
“这已经建立起了对这种架构的认知度,我们正在努力为全球企业提供类似Amazon的体验。”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AI技术发展推动数据中心基础设施重构,新一代AI加速器使机架密度超过100千瓦,部分高达600千瓦,传统冷却系统面临极限。液体冷却市场年复合增长率达20%,成为增长最快的数据中心冷却细分领域。这不仅是冷却升级,更是架构演进。支持高密度AI工作负载需要从设施设计、散热、管道到配电和机架集成的全面重新思考,热管理已成为跨学科挑战。
Queen's大学研究团队提出结构化智能体软件工程框架SASE,重新定义人机协作模式。该框架将程序员角色从代码编写者转变为AI团队指挥者,建立双向咨询机制和标准化文档系统,解决AI编程中的质量控制难题,为软件工程向智能化协作时代转型提供系统性解决方案。
高通发布新款骁龙X2 Elite Extreme笔记本处理器,经测试其性能已与苹果M4芯片基本持平。然而这种平衡可能无法持久,因为苹果预计将在明年上半年推出M5芯片,届时将重新拉开性能差距。尽管高通成功实现了英特尔未能做到的追赶,但当搭载骁龙新芯片的PC笔记本上市时,苹果可能已经再次领先。
西北工业大学与中山大学合作开发了首个超声专用AI视觉语言模型EchoVLM,通过收集15家医院20万病例和147万超声图像,采用专家混合架构,实现了比通用AI模型准确率提升10分以上的突破。该系统能自动生成超声报告、进行诊断分析和回答专业问题,为医生提供智能辅助,推动医疗AI向专业化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