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以来,存储产业中存储介质技术更迭关系重大,种种迹象表明,自1956年问世以来长期担当主要存储介质的磁盘技术正在被新的SSD(固态存储盘),也就是闪存技术所取代,随着3D NAND、NVMe、PCIe Switch、NVMe over Fabric以及软件定义存储(SDS)、超融合存储(HCI)等技术的成熟,闪存替代磁盘的速度正在加快,最新的闪存成果也来自产学研各界的共同努力。这是6月30日在北京举行的2016中国闪存峰会所传递出来的主要信息。
本届峰会由中国计算机学会信息存储技术专业委员会、中国教育部信息存储系统重点实验室和DOIT、DOSTOR(存储在线)共同举办,现场汇聚了学术界、产业界以及行业用户800多人,同时有5000多人通过线上参与了本次会议。大会的主题是“关键之年 让闪存绽放”。
闪存应用最前沿华中科技大学计算机学院院长冯丹,华中科技大学微电子学系主任缪向水,清华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计算机学会信息存储技术专委会副主任舒继武等学界精英领衔闪存峰会,从存储系统、闪存发展趋势,到相变存储、忆阻器发展等,学术界对外分享最新研究的成果。
IBM、Dell、NetApp、HDS、华为、浪潮、宝存、Memblaze、达沃、Infortrend等产业界领导厂商从全闪存阵列、超融合存储、PCIe 闪存卡、NVMe 闪存盘、3D NAND技术,以及数据存储、保护和应用的角度进行了深入浅出介绍;本次峰会大存储产业和中国力量的圆桌讨论,从闪存制造的角度,揭示了中国制造的机遇和挑战;闪存介质制造技术沙龙,从企业级应用的角度出发,揭示了闪存颗粒和企业级应用所需要的稳定性和可靠性的关系;高端存储知识自媒体社交领袖西瓜哥,企事录创始人张广彬,从第三方专业视角分析了闪存技术相关发展趋势以及存在的存在问题。
本次闪存峰会涉及内容面非常广泛,从闪存控制器架构、闪存技术应用和稳定性,到PCIe闪存卡、融合存储、超融合存储、软件定义存储,到闪存颗粒制造等,不仅内容前沿,而且具有话题性和实用性,为行业用户、供应商、专家学者在今后涉及闪存的工作中提供前瞻性的指导和参考价值。
闪存走向生态创新一两年前,业界围绕闪存的提供解决方案还是零零落落,落地到企业应用上还多为“半遮面”。如今,对闪存的谈论似乎足以当成未来核心竞争力来看待了。基于闪存的发展,软件定义、超融合、VSAN开始接起企业关键应用负载的单。
即使闪存介质本身,也承担起国家存储弯道超车的历史重任了。传统存储已经不得不忌惮自己的江湖地位了,从成本、应用、创新、供应等多个方面闪存表现出了可以当“大任”精神气质。经历了“苦其心志”二十余年历练,如今正是青春年少,尤其在用户普遍面临遭受大数据时代挑战的洗礼下,闪存市场的火热也在说明其可谓生当逢时。
不得不承认,闪存到了关键之年。值此时刻,我们应当为闪存的全面绽放做好准备。
为此,本次峰会上我们对闪存的关注超过以往,开始向生态方向迈进。从介质的选择、部署的场景、使用的优化、成本经济性,到应用中的问题、选型模式的变化,以及中国闪存产业的发展格局等等。本次中国闪存峰会的主题“关键之年,让闪存绽放”,集中体现了对闪存应用的关注,聚焦在闪存应用的方式和方法、发展速度。
中国大存储力量登上历史舞台本次大会得到了中国计算机学会和武汉光电国家实验室的大力支持,吸引了大批行业人士,现场既有典型的行业用户,也覆盖了闪存产业产业链中从介质到应用交付到代表厂商,还有多位独立技术专家意见领袖、行业观察者,这些人聚在一起围绕闪存这一话题,探究各自关心的问题,共同努力推动闪存在中国应用的发展和成熟。
特别要提到是,武汉新芯执行副总裁、商务长陈少民现身本次峰会,与我们共同探讨了中国大存储产业与中国力量。陈少民谈到,闪存技术即是加速用户创新的前沿科技,同时也是国家在打造自身核心竞争力上重点关注的项目。人们对闪存产业的关注已经远不止满足某些应用的需求,更应是整个国家产业力量与国际同步的发展关键。据记者了解,目前中国政府高度重视大存储产业的发展,为此不惜投入巨资,以武汉新芯为例,投资就达到2000多亿人民币。
本届闪存峰会邀请了三十多位技术专家和闪存业内人士,吸引了线上线下数千名与会者和数十位主流闪存供应商,共同呈现了一场以闪存为主题的盛会,对于推动用户应用闪存的成熟度,闪存供应商把握市场赢得良性发展有着重要的积极意义。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机器人和自动化工具已成为云环境中最大的安全威胁,网络犯罪分子率先应用自动化决策来窃取凭证和执行恶意活动。自动化攻击显著缩短了攻击者驻留时间,从传统的数天减少到5分钟内即可完成数据泄露。随着大语言模型的发展,"黑客机器人"将变得更加先进。企业面临AI快速采用压力,但多数组织错误地关注模型本身而非基础设施安全。解决方案是将AI工作负载视为普通云工作负载,应用运行时安全最佳实践。
MBZUAI研究团队发布了史上最大的开源数学训练数据集MegaMath,包含3716亿个Token,是现有开源数学数据集的数十倍。该数据集通过创新的数据处理技术,从网页、代码库和AI合成等多个来源收集高质量数学内容。实验显示,使用MegaMath训练的AI模型在数学推理任务上性能显著提升,为AI数学能力发展提供了强大支撑。
面对心理健康专业人士短缺问题,谷歌、麦肯锡和加拿大重大挑战组织联合发布《心理健康与AI现场指南》,提出利用AI辅助任务分担模式。该指南构建了包含项目适应、人员选择、培训、分配、干预和完成六个阶段的任务分担模型,AI可在候选人筛选、培训定制、客户匹配、预约调度和治疗建议等环节发挥作用。该方法通过将部分治疗任务分配给经过培训的非专业人员,并运用AI进行管理支持,有望缓解治疗服务供需失衡问题。
这项由多个知名机构联合开展的研究揭示了AI系统的"隐形思维"——潜在推理。不同于传统的链式思维推理,潜在推理在AI内部连续空间中进行,不受语言表达限制,信息处理能力提升约2700倍。研究将其分为垂直递归和水平递归两类,前者通过重复处理增加思考深度,后者通过状态演化扩展记忆容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