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融合初创公司Nutanix本周二推出了一款功能精简的一体机,面向中小企业,希望在IPO之前吸引新的客户。
这款名为Nutanix Xpress的一体机是Nutanix超融合软件的简化版,不包括复杂的企业级功能。Nutanix已经为Xpress成立了专门的工程、销售和市场团队,Nutanix首席营销官Howard Ting在采访中这样表示。
超融合是结合了计算、存储、网络以及运行在x86硬件上的虚拟化,目前超融合是一个非常热的市场。Nutanix和SimpliVity已经筹资近6亿美元,但是思科和HPE最近也发布了竞争产品。
Nutanix Xpress的定价低至三节点配置2.5万美元,提供三年的支持,预计7月上市。"在这个领域,这是一个非常低的价位,"Ting这样表示。
Nutanix并没有公布产品定价,但作为比较,它比较受欢迎的Nutanix NX-3460一体机去年夏季的标价为201501美元,包括硬件、软件和3年支持。
思科在超融合市场的产品HyperFlex起价为59000美元,是一个3节点的集群,包括24x7x4的现场支持。SimpliVity的入门级OmniStack解决方案采用思科Unified Communication System (UCS)服务器,包括三年关键业务支持,成本不到2万美元。HPE目前还没有公开其ProLiant Easy Connect EC200a一体机的定价信息。
InterWorks是一家位于俄克拉荷马州斯蒂尔沃特的Nutanix合作伙伴公司,该公司企业解决方案总监Daniel Holm表示,价格一直是小型企业采用超融合的障碍,这也是为什么Nutanix要推出精简版的原因。
"小型环境并不是很复杂,客户并不需要那么多额外的调度和完整版中的大型横向扩展特性。所以移除这些功能将会让Nutanix Xpress对于小型企业更有吸引力,"Holm这样表示。
Xioss是一家位于亚特兰大的Nutanix合作伙伴公司,该公司首席技术官Jeff Lamothe表示,他认为Xpress将给中小企业客户提供一个更容易部署、价格更合理的超融合产品。
"Nutanix Xpress是一个人就可以轻松部署和维护的系统,同时也节约了大量的硬件、软件和工程成本,"Lamothe表示。"这将大幅缩短上市市场,提高投资回报。"
虽然Nutanix尝试通过Xpress获得更多客户,扩大市场覆盖面,但是它仍然面临环境艰难的IPO市场。Nutanix在12月向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提交了S-1文件,然后在今年4月更新了文件,但是至于这家初创公司要何时试水IPO仍然是个未知数。
Nutanix在文件中写到,从2015年7月31日开始的2016财年上半年,收入增长了85%达到1.905亿美元。在2015财年,Nutanix的收入同比增长90%达到2.414亿美元。
但是截止1月31日,Nutanix也有3.452亿美元的累积赤字,包括2016财年前6个月的7180万美元亏损。
Nutanix与戴尔和联想都签订了OEM协议,与这两家厂商共同出售超融合产品。但是到目前为止,只有联想同意出售Nutanix Xpress,与戴尔的商谈还在进行中,Ting这样表示。
一位戴尔新闻发言人表示,戴尔"正在与Nutanix就Xpress进行商谈",但是拒绝进一步置评。
Ting承认,Xpress在某些方面是对日益激烈的竞争所做的回应,但他也表示,Nutanix计划推出一款专注于中小企业的产品已经有一点时间了。
"这并不完全是受竞争环境的推动。我们总觉得我们要开发优质的产品,这一直是我们的计划。"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企业软件公司Infor将亚太地区作为关键增长引擎,凭借制造业软件专长和AI平台能力吸引新客户。CEO表示亚太制造业基础雄厚,是重要市场。公司专注年收入1亿至50亿美元企业,提供行业特定解决方案。通过Leap项目推动客户向云端迁移,与AWS合作解决数据主权问题。在AI方面,Infor开发智能代理功能,结合流程挖掘技术帮助企业识别低效工作流并实现实时自动化改进。
字节跳动发布Seedream 4.0多模态图像生成系统,实现超10倍速度提升,1.4秒可生成2K高清图片。该系统采用创新的扩散变换器架构,统一支持文字生成图像、图像编辑和多图合成功能,在两大国际竞技场排行榜均获第一名,支持4K分辨率输出,已集成至豆包、剪映等平台,为内容创作带来革命性突破。
企业软件支出快速增长,在IT预算中占比不断提升,给IT组织带来管理挑战。这一趋势源于对SaaS平台依赖加深、AI等领域软件产品激增。虽然更好的软件采用规则和治理结构有助控制支出,但部署困难。CIO通过减少工具扩张来控制成本,同时提升数据一致性和产品质量。专家建议建立软件资产清单,设立企业目录,并预测未来十年软件可能占IT预算一半以上。
红帽公司研究团队提出危险感知系统卡(HASC)框架,为AI系统建立类似"体检报告"的透明度文档,记录安全风险、防护措施和问题修复历史。同时引入ASH识别码系统,为AI安全问题建立统一标识。该框架支持自动生成和持续更新,与ISO/IEC 42001标准兼容,旨在平衡透明度与商业竞争,建立更可信的AI生态系统,推动行业协作和标准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