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长时间里,存储致力于打造一个高可靠、高性能的一个系统,然而架构复杂、成本昂贵、维护困难等问题愈发严重。另一方面传统存储所关心的问题主要集中在存储、冗余保护及资源共享三个方面。
那么当存储向应用靠了一步之后呢?存储厂商需要站在一个新的角度思考数据管理的问题。如果说传统存储的关键词在于性能和可靠性,那么未来存储将更注重对感知一词的实现。存储应该更为智能,更了解应用需求和数据生命周期。很明显,感知更符合大数据对于存储的需求,大数据最根本的要点在于挖掘数据价值,那么从存储的角度讲,就是需要将系统做的更为智能,不仅是需要根据冷热程度将数据存至不同的介质上,更需要按照数据从创建到销毁的整个过程进行管理,并且依据系统中应用需求动态的调整存储策略。
提出了感知引擎和智能引擎概念的同有,将两者落地到了自己的NCS12000上。感知主要是对系统负载、系统运行转台及数据冷热等信息的采集和整理,这些信息被整合成为智能引擎建模的基础,通过同有的核心算法和多年在存储系统优化上积累的经验,智能引擎能够建立一个新的资源配置方案,并且交付使用。NCS12000正是从应用的层次来考虑存储解决方案的一个典型案例,它不再局限于传统存储块或者文件存储的层面,而是向应用靠近了一步,思考怎样调整自身配置满足应用需求。
并非说存储不需要考虑数据保护和存储分层等功能,而是这些传统的功能都已经成为存储解决方案必须做到的基础。在此之上,未来存储还应充分挖掘软件的功能,使得存储更了解应用需求,这是未来存储也是数据中心的一个发展方向。同有日前发布了NCS12000等新一代存储产品,目前正在全国重点城市进行新品巡展。这代主打感知、智能、高效三个关键词的新品也将助力同有为中国存储市场开启一个新时代。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麻省理工学院研究团队发现大语言模型"幻觉"现象的新根源:注意力机制存在固有缺陷。研究通过理论分析和实验证明,即使在理想条件下,注意力机制在处理多步推理任务时也会出现系统性错误。这一发现挑战了仅通过扩大模型规模就能解决所有问题的观点,为未来AI架构发展指明新方向,提醒用户在复杂推理任务中谨慎使用AI工具。
继苹果和其他厂商之后,Google正在加大力度推广其在智能手机上的人工智能功能。该公司试图通过展示AI在移动设备上的实用性和创新性来吸引消费者关注,希望说服用户相信手机AI功能的价值。Google面临的挑战是如何让消费者真正体验到AI带来的便利,并将这些技术优势转化为市场竞争力。
中科院自动化所等机构联合发布MM-RLHF研究,构建了史上最大的多模态AI对齐数据集,包含12万个精细人工标注样本。研究提出批评式奖励模型和动态奖励缩放算法,显著提升多模态AI的安全性和对话能力,为构建真正符合人类价值观的AI系统提供了突破性解决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