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30年,也就是下一个十五年,存储行业会有一番怎样的景象?
我们对此做出了预测,观点都是绝对基础而且相当合理的,多数存储设备都是基于磁盘,而多数磁盘又是本地的。一些数据正在存储到闪存,部分设备则是在公有云数据中心。大约有7家大型系统公司都在想方设法参与存储——Cisco, Dell-EMC, HDS, HP, IBM, NetApp和Oracle,再加上一百家左右的较小供应商和创业公司。
我们知道在本地存储市场发生了很多事,随着占主导地传统基于磁盘的SAN与 NAS或块和文件,阵列让位于多个可选存储战略——闪存和混合闪存和磁盘,多PB级文件存储适用的对象存储,大数据分析,追求简易的融合和超融合,虚拟SAN同上,各类横向扩展型设计,竖井整合(silo-melding)纯软件存储产品,统一的块和文件,以及使用商业化硬件的对象存储等等等。
面临强烈攻势,传统存储SAN与NAS阵列销售额不断下跌。那么会出现一种新的存储模式像几年前的SAN与NAS一般垄断市场吗?
我们认为那种特殊情况不会再发生。而目前为止,我们所面临的更大问题是在云里企业级IT所占比例会发生什么变化?是上升还是保持稳定状态?我们认为会上升。
问题是什么时候?升多少?
公有云的“钱”途
公有云是会像水电部门还是银行和航空公司?不论何种情况,我们的三大巨头——Amazon,Azure,Google——又将如何发展?
如果它们是部门那就抢到了先机——从本地IT上,以大规模经济保驾护航,更低价格碾压竞争对手。新的厂商想要进入市场也会因天价“门票”止步。它们开始时桌面上的筹码就已经超出众多IT厂商。
而如果它们遵循银行和航空公司的商业模式,纵使可以强势向外扩张,但更多的竞争对手与后来厂商都会有能力捞取桌上的筹码,所以是哪一种?部门还是银行和航空公司?
没人知道,它正在我们眼前缓慢发展但没人能确定游戏的结局或到来的时间。
公有云就像是全球IT升温,“气候”随着竞争各方而发生变化,你反对公有云吗?这是个蠢问题,但也确实有些问题需要供应商和顾客策略师来回答,其中一个既根本又重要的问题是,公有云注定拥有全球IT控制权吗?我们看到IT未来学者所预见的这个巨大转变了吗?
先假设商业IT所占比例在云内的比重继续加大,那会怎样?
本地IT缩水。
场景预测
以下图表显示了这个场景:
我们的预测七家大型厂商和100家左右较小厂商会为日益减少的本地IT机遇而战。那么参战厂商必然会因为竞争激烈而减少。
该图表显示2020年-2025年期间,将会七家变五家,而100家左右的较小企业则缩水到70家,这将会是供应商整合与退赛的时段。可能会比1980年-2015年磁带市场变化更大,更惨烈。
同时我们也会展现了本地IT业务的闪存存储比例不断增长,并认为很多大容量存储将会继续在磁盘中保存,而更多则会转向云。
所有本地IT供应商都会考虑并决定是否作为一般供应商留在本地IT业务又或者退到能站得住脚的利基市场,例如为一个垂直市场开发全面的分析堆栈。
而一般存储系统厂商正在走向一个残酷的战场。Imation就是一个前兆,供应商能在它们的利基市场发展得更好,HGST和SanDisk的收购是一个例子,IBM收购Cleversafe是另一个。
但在我们心里巨大的疑问是这些现有存储或IT系统本地供应商是否都会转向公有云业务。很显然,IBM 有它的SoftLayer,甲骨文的云覆盖,HP的Helion,VMware的vCloud Air。
我们认为大型存储厂商或本地IT厂商应当并必须转向公有云业务。比如,Dell业务的第一阶是PC,第二阶是服务器和企业,EMC收购令其更加圆满。接下来Dell可能会使用 Pivotal和Virtustream的资产对VMware的vCloud Air投入加倍,专注构建一个庞大的公有云业务,以此作为其第三阶段。
如果我们的预测正确,IT商业用户将会逐渐采用公有云,同时也会更多使用融合和超融合系统以及纯软件/商业化硬件存储。当然也会有企业建立混合云 ,但这些是基本的保护伞,让公有云的雨不会落在你的头上,当然对于海啸什么伞都没用。那时我们需要的是潜水衣和浮具,而最好的浮具就是建立自己的公有云业务。
因此,如果预测正确,公有云势不可挡,而现有的本地存储业务则正在面临一段长久的衰退期。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瑞典央行与金融机构及国家安全部门深化合作,共同应对网络威胁。今年5月,瑞典遭遇大规模分布式拒绝服务攻击,政府和金融机构受到严重冲击。总理克里斯特松承诺增加资金支持,建立更强大的公私合作伙伴关系。央行将举办第二届在线网络安全挑战峰会,鼓励金融机构提升网络安全能力。瑞典金融协会敦促建立危机管理机制,与国家网络安全中心等机构协调配合。
字节跳动发布Seedream 4.0多模态图像生成系统,实现超10倍速度提升,1.4秒可生成2K高清图片。该系统采用创新的扩散变换器架构,统一支持文字生成图像、图像编辑和多图合成功能,在两大国际竞技场排行榜均获第一名,支持4K分辨率输出,已集成至豆包、剪映等平台,为内容创作带来革命性突破。
工作压力源于大脑储存混乱而非系统。本文介绍5个ChatGPT提示词,帮你将工作压力转化为结构化行动:优先级排序任务清单、快速撰写专业邮件回复、从冗长文档中提取关键信息、生成问题解决方案、高效准备会议内容。通过系统化处理工作事务,将分散的精力转为专注执行,让大脑专注于决策而非重复劳动。
红帽公司研究团队提出危险感知系统卡(HASC)框架,为AI系统建立类似"体检报告"的透明度文档,记录安全风险、防护措施和问题修复历史。同时引入ASH识别码系统,为AI安全问题建立统一标识。该框架支持自动生成和持续更新,与ISO/IEC 42001标准兼容,旨在平衡透明度与商业竞争,建立更可信的AI生态系统,推动行业协作和标准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