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北京,2015年9月2日——全球领先的存储解决方案提供商希捷科技公司(NASDAQ:STX)日前宣布其面密度技术实现了重要的里程碑性突破,全新硬盘最高容量可达2TB, 而盘身厚度仅为7毫米。此项成果的重大意义体现在终端产品形式上,原始设备制造商(OEMs)将有机会设计新一代精美的移动产品,使他们兼具超薄、超时尚、超轻、快速、节能及极具性价比等特征。
希捷首席技术官Mark Re表示:“我们的工程师将2.5英寸规格的面密度提升至单碟1TB,这尚属业界首例,OEM厂商可灵活地设计和打造任何他们可以想象到的移动设备,同时还可以实现巨大的存储空间。将新型的机械固件架构和最先进的磁头、介质及电子设计相结合,该项技术将会带来真正意义上的变革—以远低于0.25TB固态硬盘的成本交付4倍容量。”
采用前沿的存储技术,该硬盘是首个将次级记录系统组件如磁头、介质、前置放大器和信道结合,最终实现更高面密度的产品,远远领先于其竞争对手。其先进的、高空间布局结构具备重量轻、低噪音和高机械强度的优势,将硬盘稳定性推升至一个新的高度,即使强烈的冲击和震动对其也毫无影响。
新型硬盘重量仅为3.17盎司,相较上一代希捷超级移动硬盘产品,该硬盘在重量上轻了25%。缩小的盘身节约了移动设备中的珍贵空间,便于内置更多设备如更大的电池、更多的内存,同时空气也会流通更畅。高达2TB的空间可容纳更多存储内容—500,000多首歌曲、320,000多张照片、240小时高清视频或者26小时4K超高清内容。
IDC硬盘驱动器研究副总裁John Rydning表示:“笔记本电脑仍然是重要的产能工具,尤其对于创造海量数据的内容创造者来说。希捷新型的超移动硬盘技术对于希捷乃至整个硬盘业都是史无前例的,笔记本电脑用户使用超薄电脑就可享受到巨大的存储容量。”
传统硬盘在面密度技术上取得了新的里程碑性突破,希捷同时还在研究混合硬盘。混合硬盘将NAND闪存与希捷专利的算法结合,以远低于同等固态硬盘的成本交付超强性能及更丰富的用户体验。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Queen's大学研究团队提出结构化智能体软件工程框架SASE,重新定义人机协作模式。该框架将程序员角色从代码编写者转变为AI团队指挥者,建立双向咨询机制和标准化文档系统,解决AI编程中的质量控制难题,为软件工程向智能化协作时代转型提供系统性解决方案。
苹果在iOS 26公开发布两周后推出首个修复更新iOS 26.0.1,建议所有用户安装。由于重大版本发布通常伴随漏洞,许多用户此前选择安装iOS 18.7。尽管iOS 26经过数月测试,但更大用户基数能发现更多问题。新版本与iPhone 17等新机型同期发布,测试范围此前受限。预计苹果将继续发布后续修复版本。
西北工业大学与中山大学合作开发了首个超声专用AI视觉语言模型EchoVLM,通过收集15家医院20万病例和147万超声图像,采用专家混合架构,实现了比通用AI模型准确率提升10分以上的突破。该系统能自动生成超声报告、进行诊断分析和回答专业问题,为医生提供智能辅助,推动医疗AI向专业化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