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5月底,三星宣布了第二代3D垂直堆叠闪存“V-NAND”,并先后用于850 Pro、850 EVO固态硬盘,还在多个场合公开了不少技术细节。
正在举行的国际固态电路会议ISSCC 2015上,三星再次公开了3D V-NAND闪存技术的一些细节资料,涉及更加底层的闪存结构,这里我们粗略地看一下。
最核心的是两代3D闪存的结构、密度对比。第二代基于三位的TLC NAND,可以堆叠32层,单颗容量128Gb,所占面积68.9平方毫米,存储密度为1.86Gb/mm2。
而第一代基于双位的MLC NAND,可以堆叠24层,如果想达到128Gb容量,则需要两组64Gb闪存单元并排,此时面积133平方毫米,存储密度0.93Gb/mm2,差了多达1.25倍。
更新的技术,“肚量”更大的TLC规格,都是第二代存储密度大增的关键因素,但不可否认的是,TLC在性能、寿命上都比MLC差不少,因此三星现在追求更多的还是容量。
从平面到立体,并不是个简单的堆积过程。2D闪存达到一定密度后,电荷存储能力会大大下降,相邻闪存单元的干扰也会非常严重,无法进一步提升,为此传统的闪存编程分为三个阶段,以便更精确地控制电荷电量。
3D闪存则无需多阶段编程,三星通过高速编程(HSP)整合为单独一个阶段,所需时间和复杂度大大减少。
三星宣称,HSP编程时间只有传统的一半,功耗也能降低40%。
另外通过数据路径层的调整,以及其他各种相关改进,三星还达成了1Gbps的高速传输速度。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安迪·卡拉布蒂斯是一位杰出的CIO,她的职业生涯横跨多个行业和地区,经历了多次变革时刻。她在福特和通用汽车锻炼了领导力和技术专长,后来在戴尔、拜奥根和国家电网等公司担任高管,推动战略创新。本文总结了她对IT领导者核心技能的见解,包括战略沟通、情商、协作、远见卓识、变革管理和敏捷性等,对当今IT领导者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边缘 AI 计算将使人形机器人、智能设备和自动驾驶等应用从数据中心和云端服务器解放出来,转移到制造车间、手术室和城市中心等场景。它能实现低延迟和自主决策,使 AI 无处不在,推动工业设施全面自动化,彻底改变商业和生活方式。边缘 AI 正在快速发展,各大科技公司纷纷推出相关硬件和软件平台,未来将为各行各业带来巨大变革。
2025年第一季度全球风投市场强劲反弹,总融资额达1130亿美元,同比增长54%。然而,资金高度集中于人工智能等少数领域和企业,OpenAI一笔400亿美元融资占全球总额的三分之一。AI领域融资总额达596亿美元,占比53%。晚期融资大幅增长,但早期和种子轮融资持续下滑,反映出初创企业融资难度加大。
Commvault 与 SimSpace 合作,为客户提供模拟环境下的网络攻击应对训练。该服务通过 SimSpace 的网络靶场技术,模拟客户环境并进行攻击演练,帮助网络防御人员提高实战能力。训练内容包括真实攻击模拟、极限恢复场景和跨部门协作演练,旨在全面提升组织的网络安全防御水平和业务恢复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