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ND闪存已经成为固态存储的现行标准,并且正在向3D立体堆叠和更新工艺迈进,不过它也存在诸多问题,尤其是寿命随着工艺的先进化而不断缩短,TLC格式也引发了诸多质疑,因此研发一种可取而代之的新式非易失性存储技术势在必行。
这其中最有希望的就是电阻式RAM(简称RRAM),三星、闪迪等巨头都在投入,但走在最前列的是一家美国创业公司Crossbar。
Crossbar成立于2010年,总部位于加州生克拉拉,已融资5000多万美元。公司的很多创业人员都来自密歇根大学,首席科学家、联合创始人Wei Lu(卢伟)就是那里的副教授。团队现有40-45人,大多都有深厚的半导体研发背景。
RRAM相较于NAND最大的优势就是更好的性能、寿命。NAND的读取延迟一般在几百微妙级别,Crossbar宣称他们可以做到最低50纳秒,也就是加快了上万倍。
RRAM的编程/擦写循环更是可以达到数百万次,初期也能做到10万次左右,NAND闪存现在只有区区几千次。
令人欢欣鼓舞的最新消息是,Crossbar宣布他们的RRAM已经开始进入商业化阶段,也就是有了可用的成品芯片,并证明自己能够进入工厂量产。
Crossbar初期准备面向嵌入式市场,授权给ASIC、FBGA、SoC开发商,预计首个样品2015年初出炉,2015年底或2016年初量产。
除了授权,Crossbar还在开发自己的芯片,容量和密度更高,大概会在2017年面世。
更美妙的是,RRAM可使用常规的CMOS工艺制造,只需稍加调整即可,几乎任何现有晶圆厂的生产线都可以直接利用,有利于控制成本。NAND,尤其是3D立体堆叠的NAND,则需要昂贵的特殊工具,所以能生产的公司寥寥无几。
此外,RRAM不会有NAND工艺越先进、制造越困难、寿命越短、性能越低的尴尬。NAND之所以非要3D堆叠,唯一原因就是平面NAND在越过15nm工艺之后寿命和性能的损失将无法接受,RRAM则至少可以走到4-5nm,且期间不会有任何问题。
事实上,Crossbar已经在实验室里展示了8nm RRAM芯片。
RRAM当然也可以立体堆叠,能够大大提升存储密度,同时还设计了独特的选择器(Selector),来避免潜通路电流(sneak path current)的干扰——读取某元件状态时,会受到附近元件电流的影响,导致读取错误。
Crossbar现在只做了3层,但是商业化量产时至少会有16层,单颗容量可达1Tb(128GB)。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麻省理工学院研究团队发现大语言模型"幻觉"现象的新根源:注意力机制存在固有缺陷。研究通过理论分析和实验证明,即使在理想条件下,注意力机制在处理多步推理任务时也会出现系统性错误。这一发现挑战了仅通过扩大模型规模就能解决所有问题的观点,为未来AI架构发展指明新方向,提醒用户在复杂推理任务中谨慎使用AI工具。
继苹果和其他厂商之后,Google正在加大力度推广其在智能手机上的人工智能功能。该公司试图通过展示AI在移动设备上的实用性和创新性来吸引消费者关注,希望说服用户相信手机AI功能的价值。Google面临的挑战是如何让消费者真正体验到AI带来的便利,并将这些技术优势转化为市场竞争力。
中科院自动化所等机构联合发布MM-RLHF研究,构建了史上最大的多模态AI对齐数据集,包含12万个精细人工标注样本。研究提出批评式奖励模型和动态奖励缩放算法,显著提升多模态AI的安全性和对话能力,为构建真正符合人类价值观的AI系统提供了突破性解决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