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VMware早在2011年就开始推动其虚拟存储设备方案,但行业观察员们仍然在探究这样一个问题:该公司在存储领域的探索是否会给其母公司EMC的业务带来损害?
随着今年早些时候VMware正式启动VSAN方案,与此相关的讨论变得更加积极而热烈,因为这款软件定义存储产品在某些使用场景之下已然成为部分EMC阵列方案的直接竞争对手。
一部分激进派投资方认为EMC联邦体系应该对内部成员之间的竞争以及/或者业务交集进行必要缩减,而VMware对于软件定义存储业务的态度正是这种猜想的一大支撑理由。
而就在本月初,EMC公司将其ScaleIO服务器SAN引入了VMware内核当中,从而构建起另一套通过软件实现存储功能的方案选项。
VMware公司指出,关于ScaleIO计划的新闻给其带来的影响是 “……我们的客户及合作伙伴对于Virtual SAN与EMC ScaleIO间究竟有何不同产生了疑问……他们向我们询问Virtual SAN适宜使用在哪些场景之下、ScaleIO适宜使用在哪些场景之下,二者之间是否真的存在差异。”
VMware公司专门通过一篇博文回答了这个问题,指出“目前尚无计划将核心ScaleIO产品移植到ESX内核当中,或者将其与其余vSphere堆栈加以整合。”
这篇博文同时声称,“最近的一些新闻报道”引发了“困惑状况”。
这些报道的根源很可能来自法国网站LeMag IT以及前文提到的其它文章的描述。
在我们看来,EMC与VMware在这一问题上已经引发诸多猜测,因为后者发布的解释性博文篇幅相当之长。其中详尽阐述了“VSAN的设计目的主要针对与vSphere的紧密集成,从而提供极为便捷的管理机制与高水平vSphere虚拟机性能表现。”
这是VSAN的架构示意图
ScaleIO的任务则是“为异构式平台提供具备高可扩展能力且基于服务器的存储体系,其中包括多虚拟机管理程序与物理服务器环境。”
这里是ScaleIO,非SAN方案的架构示意图
VMware对于目前的理解混乱状况显然很不开心,而造成这一现状的原因在于ScaleIO与ESX二者确实被整合到了同一套内核当中。
下面我们一起来看VMware在博文中对二者整合成果的运作方式作出的描述:
“EMC公司已经编写出一套能够实现ScaleIO客户端模块的ESX内核。它以ScaleiO协议作为“表达方式”并访问ScaleIO服务器。它能够将存储资源提供给运行在vSphere当中的虚拟机系统,其具体方式类似于iSCSI分卷。这套ScaleIO驱动程序在编写过程中使用的是公共内核API,此类API已经向任何从事ESX环境下内核驱动程序编写工作的VMware合作伙伴开放。ScaleIO服务器并没有被移植到或者集成到vSphere与ESX内核当中。”
虚拟巨头给出的观点似乎是在强调,任何人都能够利用VMware的公共API实现EMC在ScaleIO方案中完成的内核调整工作。因此,EMC并没有获得面向ESX或者任何其它VMware技术的特殊接入权限。而且由于两款产品在设计思路与指向目标层面存在巨大差异,因此EMC与VMware之间并不存在直接竞争关系。然而二者肯定会在宏观软件定义存储市场上狭路相逢,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谷歌深度思维团队开发出名为MolGen的AI系统,能够像经验丰富的化学家一样自主设计全新药物分子。该系统通过学习1000万种化合物数据,在阿尔茨海默病等疾病的药物设计中表现出色,实际合成测试成功率达90%,远超传统方法。这项技术有望将药物研发周期从10-15年缩短至5-8年,成本降低一半,为患者更快获得新药治疗带来希望。
继苹果和其他厂商之后,Google正在加大力度推广其在智能手机上的人工智能功能。该公司试图通过展示AI在移动设备上的实用性和创新性来吸引消费者关注,希望说服用户相信手机AI功能的价值。Google面临的挑战是如何让消费者真正体验到AI带来的便利,并将这些技术优势转化为市场竞争力。
哈佛医学院和微软公司合作开发了一个能够"听声识病"的AI系统,仅通过分析语音就能预测健康状况,准确率高达92%。该系统基于深度学习技术,能够捕捉声音中与疾病相关的微妙变化,并具备跨语言诊断能力。研究团队已开发出智能手机应用原型,用户只需完成简单语音任务即可获得健康评估,为个性化健康管理开辟了新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