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MC公司计划将其ScaleIO serverSAN产品加以扩展,从而作为VMware内核模块的功能组件以实现后者的运行速度提升,并将这套方案作为与由VMware及ESXi整合而成的VSAN等同的协作成果双璧。
就在最近一段时间EMC联邦CEO Joe Tucci公开承认其内部成员及其产品之间存在较为激烈的竞争关系之后,如今EMC与VMware双方的竞争合作乃至纯粹合作力度已经得到了明显增强。
此类产品交集中的典型代表要数ScaleIO——旨在将大量服务器直连存储(简称DAS)加以汇聚并形成一套存储区域网络(简称SAN)——以及VMware的VSAN,后者同样是将接入服务器的直连存储资源汇聚为SAN。
根据EMC方面的说法,VSAN的接入服务器数量上限为32台,而ScaleIO的接入数量上限则可高达上千台。
根据LeMag IT网站的报道,其在对ScaleIO联合创始人兼总经理Boaz Palgi进行采访时获悉,ScaleIO的软件将在下个版本中进行内核化处理、并由原本的单纯虚拟机系统转化为VMware内核当中的一项功能组件。
经过此次变动,ScaleIO将全面获得vStorage API for Array Integration支持,且在理论上将拥有更快的运行速度并占用更低DRAM容量。届时我们可能应该将VSAN视为ScaleIO的一套轻量化版本,或者将ScaleIO作为一款VSAN Plus产品。
EMC公司面临的另一项市场定位难题则在于其PB级别ScaleIO SAN在很大程度上与PB级别VMAX阵列、PB级别XtremIO阵列以及PB级别VSAN存在交集——如果ScaleIO与VSAN服务器双双迎来闪存存储机制,那么这个问题恐怕会变得更加严重。
我们预计EMC将根据特定用例对上述方案的特性进行细化调整,从而让四款产品能够尽可能从彼此竞争的局面当中解脱出来。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Akamai最新发布的《2025互联网安全报告》其中的深刻变革:攻击者正在利用AI实现更精准、更自动化的攻击,而防御方也在借助AI构建更智能的安全体系。
本文介绍了 AvidXchange 的 CIO Angelic Gibson 如何借助有趣的学习机制,缓解员工对 AI 的担忧,并推动企业数字化转型以提升效率和创新能力。
Relyance AI 推出 Data Journeys 平台,精准追踪数据流向,大幅减缩合规准备时间,并提供自建部署选项,助力企业实现全面 AI 治理。
富士通与 Nutanix 合作,将经过日语优化的 Takane 模型部署在企业 AI 平台,实现私有及混合云环境中安全高效应用生成式 A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