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捷此前一直在尝试将业务范围拓展至磁盘驱动器阵列领域,但却始终未能成功。如今该公司第二次买入磁盘阵列供应商——此轮尝试与上一回有何区别?当初的收购对象X-IO公司所带来的技术方案又将在其中扮演怎样的角色?
2000年,X-IO还是一家创建仅五年、当时名为Xiotech的供应商,专门推出虚拟化SAN存储阵列——希捷以总值3.6亿美元的股权将其收入囊中。而就在三年之后,也就是2003年,希捷又转手将其出售给风险投资商Oak Investment Partners公司。
时间又推移了五年,希捷将自家高级存储架构(简称ASA)部门出售给了Xiotech,并将这部分资源折价为4000万美元投资给Xiotech公司——此次融资由希捷公司董事长Steve Luczo牵头。
此举为Xiotech公司带来了ISE(即集成存储元素)技术与具备自我修复能力的智能磁盘托架,同时采用希捷打造的诊断软件与希捷磁盘设备。这些ISE“brick”具备高效密闭机制,无需工程师人为介入进行维护,而且提供长达五年的质保服务。希捷一直没能成功让任何存储OEM厂商接受上述成果,因此他们只能寄希望于Xiotech、祈祷后者能够充分发挥ISE技术的潜在能力,并借此节约下重新构建业务方案的资源投入。
Xiotech自那时开始已经取得了一系列进展,包括有针对性地推出一套混合SSD/磁盘版本以及一套全磁盘版本,而且在全球范围内向超过1200家客户售出了逾7000套设备。该公司名称也被变更为X-IO,目前主要面向VDI等利基市场——这完全是由于超ISE与ISE产品实在很难受到买家们的认可。
X-IO拥有的技术确实非常出色——智能存储托盘得到了业界的认可——尽管并未被视为尖端方案,但其仍然在竞争激烈的存储市场上占据了一席之地。目前X-IO正在迎头赶上,而且开始利用其VDI紧急响应计划作为原本失败项目的替代方案向市场发起冲击。
该公司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是由Oak Investment Partners所持有。在四位主要董事会成员当中,有三位与Oak紧密相关,而且看起来该公司在未来几年内似乎并无进行首轮公开募股的打算——除非其能够获得超出预期的惊人发展速度。如此看来,这家风险投资商安全获取回报的方式恐怕只剩下让X-IO接受整体收购了。
Xyratex收购与其它厂商
回顾完了X-IO的发展历程,下面我们再回到今天的主题——Xyratex。这是一家专门为测试设备以及超级计算/高性能计算ClusterStor阵列提供磁盘驱动器的制造商,主要以磁盘阵列托架业务为基础。希捷于2013年年末以3.74亿美元现金买入了Xyratex公司:讽刺的是,其具体数额与2000年收购Xiotech所支付的3.6亿美元基本相当,只不过当初是利用自家股权作为支付手段。
也就是说如今希捷已经与DDN、NetApp的E系列存储产品以及Panasas在高性能计算存储阵列业务领域构成竞争关系。这有什么问题呢?很简单,虽然这只是一项利基业务,但企业级大数据处理流程已经开始将高性能计算型技术方案引入进来,因此随着其发展成熟、该业务将逐渐摆脱利基而走向主流。DDN公司目前正全速进军这一市场。
如果想要将ClusterStor推向企业级大数据处理领域,希捷就必须在这方面占据竞争优势。他们拥有6TB磁盘驱动器以及以太网寻址Kinetic磁盘驱动器,但西数/HGST也具备同类存储方案,而且DDN、Panasas以及其它厂商完全能够直接使用这些驱动器产品。
企业级大数据存储阵列对于可靠性要求极高。客户们当然不希望因为阵列磁盘故障而导致运行在大数据基础之上的实时分析机制陷入缓慢甚至停滞状态。磁盘驱动器出了问题,容纳这些磁盘的托架自然也就无法正常起效。
X-IO磁盘托架当中的磁盘即使出现故障,托架整体仍然能够继续以额定性能正常工作。这很可能成为其核心竞争优势。
希捷有没有可能将X-IO那“牢不可破”的存储brick作为针对其ClusterStor阵列的良好补充?我们又是否会看到希捷以OEM形式实现X-IO技术方案,从而保障自身健康发展?最后,ClusterStor阵列在X-IO托架的配合下能否成为一套固若金汤的大数据存储阵列?
最终决定整套方案能否令人满意以及ISE拥护者反馈意见的,将是ISE技术在回归希捷老家后的实际表现。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继苹果和其他厂商之后,Google正在加大力度推广其在智能手机上的人工智能功能。该公司试图通过展示AI在移动设备上的实用性和创新性来吸引消费者关注,希望说服用户相信手机AI功能的价值。Google面临的挑战是如何让消费者真正体验到AI带来的便利,并将这些技术优势转化为市场竞争力。
麻省理工学院研究团队发现大语言模型"幻觉"现象的新根源:注意力机制存在固有缺陷。研究通过理论分析和实验证明,即使在理想条件下,注意力机制在处理多步推理任务时也会出现系统性错误。这一发现挑战了仅通过扩大模型规模就能解决所有问题的观点,为未来AI架构发展指明新方向,提醒用户在复杂推理任务中谨慎使用AI工具。
Meta为Facebook和Instagram推出全新AI翻译工具,可实时将用户生成内容转换为其他语言。该功能在2024年Meta Connect大会上宣布,旨在打破语言壁垒,让视频和短视频内容触达更广泛的国际受众。目前支持英语和西班牙语互译,后续将增加更多语言。创作者还可使用AI唇形同步功能,创造无缝的口型匹配效果,并可通过创作者控制面板随时关闭该功能。
中科院自动化所等机构联合发布MM-RLHF研究,构建了史上最大的多模态AI对齐数据集,包含12万个精细人工标注样本。研究提出批评式奖励模型和动态奖励缩放算法,显著提升多模态AI的安全性和对话能力,为构建真正符合人类价值观的AI系统提供了突破性解决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