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中国的一支科学家小组表示,3D XPoint本质上属于相变存储器,但英特尔与美光公司并未公开承认。
相变存储器(简称PCM)利用硫族化合物的特性确保其内部状态会随着不同的电阻水平在晶体与非晶体之间变化。不同状态可用于表示二进制的1或0。
英特尔公司指出,3D XPoint技术基于存储单元实现性质改变,但其本质上并不属于PCM。美光公司曾在2016年的采访当中表示,“与相变存储器不同,3D XPoint技术采用独特的交叉点结构,使其能够以相变存储器无法实现的方式进行规模扩展。”
科学家们在《中国信息科学》杂志发表了题为《从八面体结构母题到数据存储相变材料的亚纳秒相变》的研究论文,其中对此作出了讨论。
作者们回顾了相变随机存取存储器(PCRAM aka PCM)并宣称:
最近,这项技术已经被英特尔公司成功用于基于商业PCRAM的3D XPoint。
3D XPoint的成功商业化源于Ovonic存储器切换(OMS)、Ovonic阈值切换(OTS)选择器、受限结构以及大型金属字与位线等因素的结合。3D XPoint的存储单元属于基于相变原理的相变存储器(1R)。
作为驱动电路,OTS选择器(1S)亦采用与1R完美兼容的硫族化合物。
得益于OMS与OTS的简单结构,二者均采用金属/硫族元素化合物/金属结构,其易于实现3D集成,从而实现3D XPoint所承诺的大容量存储水平。
这显然是对英特尔论点的直接攻击。
我们向芯片巨头询问研究人员们的断言是否正确。该公司一位发言人:“英特尔公司尚未披露3D XPoint存储介质的具体材料,亦未公开英特尔Optane SSD与存储器中使用的底层存储介质或制造工艺。”
因此,如果它看起来像相变存储器、用起来也像相变存储器,那么……英特尔仍然拒绝承认。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本文探讨了AI发展的未来趋势,详细分析了六条有望实现通用人工智能(AGI)的技术路径。随着生成式AI和大语言模型面临发展瓶颈,业界开始将目光转向其他AI发展方向。这六条路径包括神经符号AI、神经形态AI、具身AI、多智能体AI、以人为中心的AI和量子AI。每种路径都有其独特优势和挑战,可能单独或组合推动AI进入下一个发展阶段,最终实现与人类智能相当的AGI系统。
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研究团队发现VAR模型的马尔可夫变体本质上是离散扩散模型,提出SRDD方法。通过应用扩散模型技术如分类器自由引导、令牌重采样等,SRDD相比VAR在图像质量上提升15-20%,同时具备更好的零样本性能。这项研究架起了自回归模型与扩散模型的理论桥梁,为视觉生成技术发展开启新方向。
培生公司第三季度销售增长加速,并预示年底表现更强劲,但其AI应用可能是更重要的发展。该公司虚拟学习部门销售额激增17%,学生注册人数攀升。培生运营的在线学校将AI工具嵌入课程材料中,公司表示有越来越多证据显示这些工具帮助学生取得更好成绩。公司推出了AI学习内容组合,包括AI素养模块和融合人工导师与AI学习工具的视频平台。
微软亚洲研究院推出CAD-Tokenizer技术,首次实现AI通过自然语言指令进行3D模型设计和编辑的统一处理。该技术通过专门的CAD分词器和原语级理解机制,让AI能像设计师一样理解设计逻辑,大幅提升了设计精度和效率,有望推动工业设计的民主化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