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广西崇左,2024年5月28日] 近日,由广西崇左白头叶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中心联合华为主办的“守护石山精灵白头叶猴”实地探访活动在广西崇左市举办。来自全国的二十余家重要媒体深入白头叶猴自然保护区,探访中国独有的珍稀物种白头叶猴及其栖息地环境,与高校专家和保护区科研人员共同探讨科技如何助力生物多样性保护。
在广西崇左市的喀斯特石山地区,生活着一群住在悬崖峭壁上,以树叶为食,有着摇滚风格的“莫西干”白色发型的猴子。它们在幼年时期呈金黄色,出生后不久开始逐渐变色,一岁半左右完成变色,变色后雌雄个体毛发除头、肩和尾的后半部呈白色外,身体其余部分毛发呈黑色,黑白分明的颜色让它们独特而美丽,故得名“白头叶猴”。白头叶猴是我国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全国仅存1400余只,比同样黑白配色的大熊猫(易危级)数量更加稀少,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和《中国脊椎动物红色名录》均把白头叶猴列为极度濒危物种。
图、白头叶猴雌猴及幼崽(来源:保护区管理中心)
白头叶猴是典型的昼行性灵长类动物,攀岩跳跃能力强,白天在悬崖峭壁与树丛中活动,晚上夜宿于悬崖峭壁上的石洞或平台。作为濒危物种,这类珍稀动物的保护对于广西喀斯特地貌区域的生态文明建设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由于石山地势陡峭、猴群活动范围广、移动速度快、山林植被繁茂遮挡较多,靠传统的人工观测手段对于白头叶猴的保护和监测存在很大的难度。
为了更好地观测猴群的生存和发展情况,保护区布设了数十个视频采集设备,对白头叶猴的栖息点的生态情况、猴群日常活动等进行了全面的信息收集,基于这些数据,可以更好地开展观测,制定针对性的保护措施和宣传内容,防范和阻止人为破坏事件的发生。然而,全天监测的空拍素材对存储服务器造成了大量的资源浪费,靠工作人员肉眼去分辨视频中的白头叶猴活动情况,也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和精力。
2024年开始,保护区联合华为TECH4ALL数字包容团队开展了“白头叶猴智慧化监测”方案试点。基于保护区已有的视频采集设备,以及覆盖良好的有线网络及5G网络开展数据采集和数据传输。AI算法模型的开发由中国—东盟人工智能计算中心支持,基于其AI研发平台,进行数据标注、模型开发和优化。AI将采集到的视频进行实时识别和标注,将推理结果呈现在监测平台上。同时开展各类数据分析,让前端采集素材的统计和查询更加高效。助力保护区智能化管理及科研监测能力提升。截至2024年5月27日,系统共识别发现白头叶猴累计15200+次,单个观测点最大出现次数为38次。
图、白头叶猴智慧化监测平台画面
在研讨环节,广西崇左白头叶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中心主任农登攀表示:白头叶猴保护区不仅是一个生态的净土,更是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动课堂。白头叶猴保护区深知保护白头叶猴不仅是保护一个物种,而是以白头叶猴作为伞护种保护整个生态系统,更是维护共有家园、保护生物多样性的重要举措。保护区与华为携手共同探索科技守护白头叶猴的新途径,通过智能化监测解决方案提高保护区管理和科研监测能力,让相关工作更加高效。
图、保护区管理中心主任农登攀表示期望数字技术助力管理和科研工作提质增效
华为中国战略与Marketing部品牌部部长周建国表示:TECH4ALL是华为在数字包容领域的倡议和长期行动计划,在应对气候变化和生物多样性丧失全球挑战的过程中,科技可以发挥巨大的作用,不但能减轻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也将开创更多环境及生态保护的可能性。华为致力于用数字技术保护生物多样性,联合各类伙伴通过科技守护自然项目保护包括白头叶猴在内的重要物种,助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图、华为周建国表示期待数字技术在保护生物多样性中发挥更大作用
提及猴群的发展和保护情况,深耕白头叶猴研究领域多年的广西民族师范学院唐创斌博士围绕白头叶猴的食源植物调查、行为研究等方向分享了他开展科研的经历,并介绍如何通过观察、辨认、听声等快速找到猴群,以及如何区分雌雄个体、成年与幼年个体等。通过唐创斌博士深入浅出的分享,加深了与会媒体对白头叶猴物种的认知。
图、广西民族师范学院唐创斌博士分享白头叶猴习性及相关科研成果
中国-东盟人工智能计算中心COO玉晓成现场演示了白头叶猴智慧化监测解决方案,并通过搭载可视化平台对保护区的视频及白头叶猴的活动数量进行集中展示,平台还对观测的数据进行分析形成累计曲线图,对白头叶猴行为活动有了更直观的展示,对白头叶猴的保护以及科研工作进行强有力的支撑。
图、中国-东盟人工智能计算中心COO玉晓成分享白头叶猴智慧监测方案
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具备更多条件,同时也面临很多挑战,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任重而道远。加快构建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逐步把自然生态系统最重要、自然景观最独特、自然遗产最精华、生物多样性最富集的区域纳入国家公园体系,是我国推进自然生态保护、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重大举措。华为希望通过数字技术加速生态环境保护领域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升级,助力我国的生态文明建设。未来华为将携手更多伙伴,持续发挥科技在自然保护领域中的能量,让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共同建设美丽中国。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谷歌深度思维团队开发出名为MolGen的AI系统,能够像经验丰富的化学家一样自主设计全新药物分子。该系统通过学习1000万种化合物数据,在阿尔茨海默病等疾病的药物设计中表现出色,实际合成测试成功率达90%,远超传统方法。这项技术有望将药物研发周期从10-15年缩短至5-8年,成本降低一半,为患者更快获得新药治疗带来希望。
继苹果和其他厂商之后,Google正在加大力度推广其在智能手机上的人工智能功能。该公司试图通过展示AI在移动设备上的实用性和创新性来吸引消费者关注,希望说服用户相信手机AI功能的价值。Google面临的挑战是如何让消费者真正体验到AI带来的便利,并将这些技术优势转化为市场竞争力。
哈佛医学院和微软公司合作开发了一个能够"听声识病"的AI系统,仅通过分析语音就能预测健康状况,准确率高达92%。该系统基于深度学习技术,能够捕捉声音中与疾病相关的微妙变化,并具备跨语言诊断能力。研究团队已开发出智能手机应用原型,用户只需完成简单语音任务即可获得健康评估,为个性化健康管理开辟了新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