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Gartner的初步结果,2018年全球半导体收入总额为4767亿美元,比2017年增长13.4%。内存仍然是最大的半导体类别,占半导体总收入的34.8%,高于2017年的31%。
Gartner分析师、副总裁Andrew Norwood表示:“蓬勃发展的DRAM市场,促使最大半导体提供商三星电子(Samsung Electronics)扩大了作为市场第一厂商的领先优势。虽然2018年继续保持了2017年的增长势头,但受内存市场推动所实现的增长是2017年的一半,因为2018年年底内存市场进入低迷期。”
2018年前25大半导体厂商的总收入增长了16.3%,占市场的79.3%,优于市场其他部分(收入增长3.6%),这是因为内存厂商都集中排名在前25位。
由于单位价格和平均销售价格(ASP)的增长,使得英特尔在2018年的半导体收入相比2017年增长了12.2%。2018年表现抢眼的主要内存厂商还包括SK海力士(受DRAM推动)以及Microchip Technology(因为收购了Microsemi)。2017年前四大厂商继续在2018年保持了自己的排名(见表1)。
表1、2018年全球收入排名前10位的半导厂商(单位:百万美元)
资料来源:Gartner(2019年1月)
Norwood表示:“目前的排名可能会在今年出现重大变化,预计2019年内存市场将出现疲软。技术产品经理必须为这一有限的增长做好准备,才能在半导体行业取得成功。”
例如,内存供应商需要通过在持续节点转换、新兴内存技术和新制造技术的研发上投入资金,为即将到来的供应过剩和巨大利润压力做好规划。当中国新兴厂商不断涌现的时候,这将为他们提供最佳的成本结构。
非内存供应商必须让那些一直面对较高内存定价的关键客户参与到设计环节。随着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市场持续饱和,应用处理器供应商必须在可穿戴设备、物联网(IoT)终端和汽车领域寻找机会。
就半导体设备而言,内存也是2018年增幅最大(35%)和性能最高的设备类别,收入增长27.2%。这是由于除了2018年第四季度之外,2018年大部分时间DRAM的平均销售价格都在上涨。
在内存细分市场,NAND闪存遭遇明显放缓,供过于求导致今年平均销售价格出现下滑。由于固态盘(SSD)的采用率提高以及智能手机内容不断增加,NAND闪存设备的收入增长了6.5%。
作为第二大半导体类别,应用特定的标准产品(ASSP)增长率仅为5.1%,这是由于智能手机市场停滞不前以及平板电脑市场持续下滑所导致,包括高通和联发科等这一细分领域的领先厂商们正在积极拓展相邻市场,因此汽车和物联网应用等市场增长前景更加强劲。
2018年的并购(M&A)活动对于没有发生交易的交易更为重要。随着美国政府的介入,博通对高通的恶意收购尝试失败,而高通对于恩智浦半导体的收购也被卷入了中美之间的持续贸易战。已完成的交易包括东芝在2018年6月将其NAND业务分拆为Toshiba Memory,以及Microchip在2018年5月收购Microsemi。
Norwood说:“2019年将与前两年的市场情况截然不同。内存已经进入衰退期,美国和中国之间正在进行贸易战,以及全球经济的不确定性日益增加。”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数字孪生技术正在改变网络安全防御模式,从被动响应转向主动预测。这种实时学习演进的虚拟副本让安全团队能够在威胁发生前预见攻击。组织可以在数字孪生环境中预演明日的攻击,将防御从事后反应转变为事前排演。通过动态更新的IT生态系统副本,团队可在真实条件下压力测试防御体系,模拟零日漏洞攻击并制定应对策略,从根本上重塑网络安全实践方式。
香港中文大学联合上海AI实验室推出Dispider系统,首次实现AI视频"边看边聊"能力。通过创新的三分式架构设计,将感知、决策、反应功能独立分离,让AI能像人类一样在观看视频过程中进行实时交流,在StreamingBench测试中显著超越现有系统,为教育、娱乐、医疗、安防等领域的视频AI应用开启新可能。
Linux内核开发面临动荡时期,Rust语言引入引发摩擦,多名核心开发者相继离职。文章介绍了三个有趣的替代方案:Managarm是基于微内核的操作系统,支持运行Linux软件;Asterinas采用Rust语言开发,使用新型framekernel架构实现内核隔离;Xous同样基于Rust和微内核设计,已有实际硬件产品Precursor发布。这些项目证明了除Linux之外,还有许多令人兴奋的操作系统研发工作正在进行。
Atla公司发布Selene Mini,这是一个仅有80亿参数的AI评估模型,却在11个基准测试中全面超越GPT-4o-mini。通过精心的数据筛选和创新训练策略,该模型不仅能准确评判文本质量,还能在医疗、金融等专业领域表现出色。研究团队将模型完全开源,为AI评估技术的普及和发展做出贡献。